随着1997年事业部制变革的完成,美的也开始煞费苦心地建构分权制度。如果说事业部制为美的搭起的是庞大坚硬的骨架,那么细致入微的分权体系就是为了组织的每一寸肌肤都能够自由地呼吸。 由于实行事业部制分权不当而天下大乱的万宝公司就是前车之鉴,当时很多企业都在“一抓就死”和“一放就乱”的两难间徘徊。出于谨慎考虑,很多公司的领导人尽管忙得焦头烂额,却不敢放权。相比起来,何享健却是一个空闲得令人嫉妒的企业家,这位高明的领导者甚至至今没有手机,每周还坚持打两次高尔夫球,同时,他治下的企业依然井井有条地运转。 高明的老板都懂得将个人能力注入企业制度的道理。过去企业的成功多依赖于老板在多年实践中锤炼出对问题的掌控能力,但是企业规模扩大后,就有很多企业领导者能力无法掌控的地方。因此要把能力演化成制度体系来保证组织的稳健运行,而同时这套制度又不能僵化,应该富有弹性,这样组织才能永葆活力。这是一个静水流深的长期过程。aihuau.com 何享健则深信:对一个组织来说,群策群力的效果永远高于领导者的亲力亲为。更重要的是,正是这种观念让他舍得也懂得如何把权力释放出去。 最能够完美阐释美的张弛有度的权力结构的,莫过于美的厚达70多页的《分权手册》,上面不但明确规定了美的集团和事业部之前的定位和权限划分,还事无巨细地阐明了整个美的经营管理流程中的所有重要决策权的归属,为美的的分权提供了制度化的保障。
![集权与分权的优缺点 减政放权,建构分权制度](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14148059975.jpeg)
集团总部只有财务、预算、投资,以及职业经理人的任免(中高层的管理者)的管理权力,下面的事业部高度自治,可以自行管理研发、生产、销售整个价值链上的所有环节和服务支持部门都自行决策,同时事业部还有人事权,让事业部的总经理可以自行组阁。 权力的背面是责任,事业部也承担着巨大的经营责任,万一业绩不佳,整个内阁也要一起引咎辞职。 为了保证《分权手册》的及时有效性,他们每半年就分析调整一次,这也是美的对待“制度条款”的惯例。调整的原则是:去粗取精,调整或删除一些不合理的项目,进一步推动分权的简化和向下。像美的微波炉事业部的总经理,过去可能每年要审批200多项内容,而随着事业部业务渐渐迈入正轨,他所需要直接审批的项目就只有70、80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