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一位有良知的医生 眼看诸多中医界名流在方舟子如簧巧舌下无言以对,不禁心如刀割。 名流们太看重“科学”这个头衔了! 先举个例子:五、六十年代全国上下提倡“科学喂养”。凡是生了孩子的有文化的产妇,都以科学喂养为荣,二个小时喂一次奶,中间加一次水,定时定量,完全符合科学的特征。知识产妇对此深信不疑,严格按照科学方法喂养自己的宝宝,毕竟,谁不想把自己的孩子养得结结实实呢!而对农村媳妇那种只要孩子哭,随时随地解开衣服就喂奶的做法嗤之以鼻。结果,科学喂养的孩子个个养得精瘦拉稀,当然最终不了了之,成为笑柄!时至今日,当时嗤之以鼻的喂养法,反成了科学的方法,所谓“按需哺乳”。也就是说,只要孩子吃就喂,既不定时,也不定量。这种被有知识有文化的人讥讽为“不科学”的“按需哺乳”法,其实也没人非要争一个“科学”的头衔。但随着时间的迁移,真伪自有评说! 也许,科学家会说,科学是在不断地发展,过去认为科学的,现在可能不科学,过去认为不科学的,现在可能是科学的。而我说,同理可证:现在认为科学的,将来可能不科学,现在认为不科学的,将来可能是科学的。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也就是说,在一段相对固定的时间里,科学只是个相对真理。不应也不能把科学作为评判真理的标准。 其实,还有一个易被人忽略的问题,科学是什么?科学实际指现代科学体系,符合现代科学体系的,可以说是科学的;相反,就是不科学的。当今世上不符合科学体系的事物太多了。比如美学、文学等等。美学光定义就有几百个,而且美也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但这并不妨碍人们去爱美、去美化。可以说科学让这个世界人情冷漠,充满枯燥乏味。非科学则让这个世界充满浪漫与幻想。只不过现在的人,把科学当成一个评价一切事物正确与否的标准,只要说某某不科学,这个某某就完了。而实际上,一个科学体系,不可能把整个世界装进去,因为这个世界有很多是不需要科学的,比如恋爱。假如一个人对谁谁产生了爱情,立即展开严密的逻辑推理,并运用爱情公式加以计算,然后在实验室里进行验证,更有甚者,用两只小白鼠做对照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嗯……,P值<0.05,然后求爱……,结果可想而知了,有哪个人会有这样百分百科学性的恋爱呢?其实,我们可以这样说:科学,你以为你是谁?
哈哈!扯远了。一句话,这个世界有科学当然好,只有科学,那就很不好了。而且,科学每天都在以否定之否定的原则发展着,昨天说吃苹果皮不好,今天又说吃皮好,明天又说不好,后天又说好,每一种讲法都有着科学根据,只不过是看用哪一条根据,从味道上讲,不吃皮好;从某种营养成份上讲,吃皮好;从农药上讲,不吃好;从总体营养上讲,吃皮好;瞎子盖被,反正都是理。这样的科学,也算是真理?所以,没必要把科学抬得这么高、看得这么重。
话说回来,中医是不是科学呢?这还用说吗?中医自古自成体系,这个体系可不是现代科学体系,所以中医里有很多地方是不符合现代科学体系的。也就是说是不科学的。譬如中医本质特点之一的辨证论治,用现代科学体系来看,根本不科学。证是什么?没办法用实验的方法来证实,非要把它说成是科学的,在现代科学体系里又找不到,自不能圆其说,很尴尬。自然在辨论时说不过方舟子那张嘴。不过,以我看,中医完全可以理直气壮地承认自己不科学,非要符合现代科学体系的原则没什么意思。我们可以做个比较:中医的“证”具有这样的功能,它是通过分析患者的症状得出的一种结果,这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在中医的思维中产生出来的纯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理论选用中草药治疗这个“证”,最后由治疗结果验证当初的思维模型是否正确。这个过程有点象现代医学的诊断,差别在于:中医分析症状后,得出思维中的理论模型,不能拿出客观的证据;西医分析症状后,得出的是客观的诊断结果,可以由实验室检查来证明。二者一个不能证明,一个能够证明。当然,有客观依据的是科学,必然说没有客观依据的是不科学的。然而,有趣的是,中医这个理论上的“证”经过上千年的实践证实,已经无需在靠实验室来验证了。更有意思的是,中医根据症状分析得出的“证”,并不仅仅针对已经认识的病,没有见过的病,没有发生过的病,只要有症状,中医就可以分析它,治疗它。比如非典。如果中医有机会作为主力上阵,恐怕会取得比现在更出色的疗效。但现在的疗效已经令现代医学目瞪口呆了。而现代医学呢?不认识的病是绝对没有任何治疗的可能。看看!科学与非科学竟有如此大的差别,而且科学所呈现出的竟是劣势!如果我们不用科学不科学来评价,而是用好坏、对错来评价,那么,哪个好哪个不好?哪个对哪个不对?我想是很清楚了吧? 当然,中医也有科学的地方。像西医一样。我们说的西医,其实在国际上叫做“对抗疗法”,西医的基本原则就是对抗。血压高就降血压,血糖高就降血糖,有细菌就杀细菌,多的就去掉,少了就补上。反正是对抗。把治疗糖尿病简单地理解为降血糖,所以才说糖尿病治不好,因为根本就没治,只是在那里降糖。如果说,这种简单的对抗就是科学的话,中医二千多年前就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寒证用热性药,热证用凉性药,这种简单的对抗简直就是小儿科,不值一提!科学不过如此!中医科学不科学,现在用不着争辩。且让科学再发展个几百年吧!
前文说中医不必非要说自己符合现代科学体系,应当客观地看待自己,科学的就是科学的,不科学就是不科学。这么说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科学不是也不能代表真理,不是也不能成为评判一切的唯一标准。科学不过是现代科学体系的一个代名词,就象我们学的数理化一样,只是众多学科中的一门。而西医就更不能成为用来评判中医是否科学的标准,西医这个东西本身还有很多地方不够完善和不够准确,还不能算一个标准的科学门类。譬如,西医有很多综合征,所谓综合征,就是原因不明、病理不清、治疗无法的一组症状,不是在科学上没认识到就是用科学解释不清。还有一些病,表面上看搞得很清楚,讲起来头头是道,而碰到具体问题时,却又说不清了,譬如发热待查,讲起发热来,头头是道,但有些发热就是百治不应,而此时中医却能驾轻就熟地随手而愈。令人感慨! 举个临床上的例子。亲治一例盗汗患者,怪异得很。患者65岁,每于夜眠后,以心口窝为圆心,直径约15到20厘米的一个圆形范围内出汗,上不至颈,下不及脐,夜间需换衣二、三次,不换则如湿巾贴心冰冷一块,难以入眠。不用说,此病屡屡求医,查无可查,治无可治,毫不夸张地说,求尽西医名医,也绝对无从下手。因为现代科学体系的理论,在这里没有用武之地。既然科学无用,我也只能靠中医理论来分析了。我的分析是这样的:内经谓“阳加之阴谓之汗”,就是说出汗的本质是阳气蒸发阴津,汗出溱溱是谓津,有津液还要有阳气,二者缺一不可。而该患者其怪之一,是出汗不是全身,仅在心口周围,汗迹如古战袍之护心宝镜,这是由于此处阳气能够蒸发阴津,使阴津出而为汗。那为何此处阳气就能蒸发阴津而别处不能?当时是这样考虑的,心口周围是心君所居之地,心属火,人身阴阳是以心火与肾水为代表,心火所在之地,阳气自然较他处略胜一筹。而他处阴津势盛,遏制阳气,自然气化不利而无汗。怪异之二,为何是盗汗而不是自然出汗?通常中医认为盗汗是阴虚,阴虚者才盗汗。而我分析白天阳气旺,气化正常,若出汗自然全身汗出,夜间阴气盛,阳气受到遏制,唯心君之所有阳气护体,阳旺而蒸津为汗,所以夜间出现心口一片汗出而余处无汗的怪现象。病机分析到了,接下来就是用药。用什么方剂呢?当然是仲景的五苓散。五苓散专治气化不利,专治此处水多,彼处水少之证。当即处以五苓散原方,不另增减。一剂即效,三剂而愈。 这个案例,所依靠的理论,正是科学所瞧不起的阴阳五行,也是方舟子等认为是伪科学的中医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证明,这个理论尽管不是科学的,但是正确的。而且,该案例是2004年治疗,愈后近三年未发,至07年3月,病又复发,仍给原方,一剂即明显减轻,连服五剂而愈。不能说是不可重复吧? 其实,我们可以这样设想,中医所说的是一种“科学”,现代科学体系是一种科学,这两种科学目前尚无法融和在一起,但中医经过数千年实践验证,我看是不必再用现代科学的手段证实什么了。爱因斯坦有句话,大意是:现代科学技术依赖两大支柱,一是逻辑学,一是科学实验。中国古代这两项都没有,但中国人什么都做到了。老爱的话,反映出他对中国的科技发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对中国科技水平何以能够达到如此高的水平有些搞不清楚。中国古代令今人目瞪口呆的成就是相当多的。越王勾践剑在2400年后出土,仍然保持着不锈和锋利,在现在看来只有科学才能做出这样的成就,而在不存在科学体系的春秋战国时期,如何会有这门技术?这就象西医看中医看病一样,绝不会明白。其实,自然界的万事万物,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得到的结果当然不一样。人类看世界,当然是三维立体的,蚂蚁看世界,又当然是二维平面的。你对蚂蚁说前面有个“高度”,而蚂蚁只能认为是“长度”的延长。那些只想用现代科学体系来评判衡量中医“科学”性的人,无疑用错了尺子。而不能让人同意的是,这把不一定通用的“尺子”,有些人非要把它说成是世间唯一的尺子!那些说中医不科学的人,如果仅仅说中医不符现代科学体系,倒是可以理解,但绝不能说中医是不正确的,更不能说中医几千年来没有起到对中华民族的保健作用。 科学不是评判中医正确与否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