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拉萨 萨缪尔森效应 有别于萨缪尔森的三点不同论述



----评萨缪尔森访谈录“如何看待全球化不利的一面”

刘学璞

《如何看待全球化不利的一面》---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探访录一文(详见2005年10月16日《参考消息》第三版时事纵横栏目),德国《明镜》周刊记者,对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进行了专访,他就世界经济中的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全球化的失利者和美国冒险的债务政策问题发表了看法,集中在四个方面:并非都是受益者、贫富差距会拉大、中国将超过日本、美国缘何变脆弱。

在贫富差距会拉大中,“我认为美国的经济学家们忽视了全球化的重要性。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个进程还远远没有结束。大多数国家里除了出现双赢局面之外,也有一些赢---输局面,这是经济史的一种典范”,这种论述很精辟了,我的不同看法是,这位著名的经济学界前辈,为什么不把经济史的典范全集都说出来,我相信他是知道的,也许由于他是“美国的爱国者”的缘故吧。也许地球村经济史的典范全集是这样的:地球村国家间,除了出现双赢局面(利己利人)之外,也有一些赢---输(损人利己)局面,还可能有输(损人不利己)的局面(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战争的最终结果,多数是这种局面,有些国家可能是例外,时间会做出真实的最终验证的)。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也许三种局面都会发生,只有利己利人(双赢)局面才可能是稳定的中轴线,损人利己(赢---输)局面、损人不利己(输)的局面只是围绕利己利人(双赢)局面的上下波动而矣,这种动态均衡附近的波动是经济学普遍适用的经济规律,对这一规律的描述,详见经济学家网站(www.jjxj.com.cn)《自然经济系统导论》一文,人类能持久抗拒这一规律吗?为何不集中各种资源(主要是政策取向)向中轴线靠拢呢?这个角度看,并非都是受益者中的描述,也许忽略了这样一个前提:是站在利益集团的角度、就业者的角度还是广大消费者的角度,还是全方位的整体角度,清楚了这些,也许找到中轴线附近不会是很难的事情。损人利己(赢---输)局面会发生的,但在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是不会持久发生的。

 巴拉萨 萨缪尔森效应 有别于萨缪尔森的三点不同论述
第二点不同看法,贫富差距会拉大中有这样的描述“也许我们应该使全球化进程放慢一些,但不能让全球化进程停下来,我们也不应该这样做。我们能做的是,帮助受全球化后果之苦的人。我们可以用税收的制度力量,把像我这样的富人的钱再分配给不富裕的人。这几乎不会阻止我们的经济增长”。假如帮助受全球化后果之苦的人中,有这些人:犯罪分子、实际上的垄断集团的利益;假如是这些犯罪分子、实际上的垄断集团在输利益呢?是不是“受全球化后果之苦的人”、“不富裕的人”概念有点模糊呢?另外,这位经济学界前辈在这一段中,只论述了“可以用税收的制度力量”,为何不论述“可以用财政制度的力量”?这两种制度的力量,在这位经济学大师的体系中的效用,他是最清楚的,也许对美国政府建议时,会全面论述的。

第三点不同看法,自整篇探访录中不难看出,这位经济学大师把美国经济缘何变脆弱的原因,主要归结为:“美国社会几乎不再节约。我们是一个只关心自己和现在的社会。我们不考虑别人和明天”、 “当然不完全是电视问题造成的。美国之所以变得脆弱,是因为我们与日本和德国一样越来越步入老龄化社会。……我们在动用比我们穷得多的国家的积蓄。这些国家在用他们的贸易盈余购买美国的低息国债。”也许,正是美国人只关心自己和现在,不考虑别人,自二战以来地球村才发生了许多赢---输(损人利己)的局面吧,也许这是这位经济学大师在深度思考对策吧。我的不同观点是:在美国经济缘何变脆弱的原因中不应包括“我们在动用比我们穷得多的国家的积蓄。这些国家在用他们的贸易盈余购买美国的低息国债。”,也许这是美国政府在地球村国家交往中不多的双赢(利己利人)局面,也许是我断章取义,在这位经济学大师的体系里把美国经济缘何变脆弱的原因根本就不包括此项。我还想问大师,为何不把明天展开论述呢?明天是什么?明天也许是人类的明天---人类的方向,还是只是美国人的明天?在经济学前辈熊彼特大师的《经济分析史》中,也许他是非常向往人类的方向的,他脑海中人类的方向也许也是“经济系统中,当道德水平达到相当高的程度,且可供人类利用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除以人类欲望取极限,趋向于无穷大时的情景” 吧。这个问题才是地球村经济社会发展中首先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许,萨缪尔森这位经济学大师会向美国人说清楚“明天”的含义的。

美国经济社会的问题,主要还得由美国广大的人民自己来解决,外因充其量是一种影响因素,也还必须通过内因才起作用,偏重考虑利益集团的赢---输(损人利己)的局面取向的战略,注定是不会长久的。地球村中,利己利人(双赢)局面稳定中轴线的战略取向,似乎是必然的事情。相信美国政府,依托美国人民,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在地球村国家交往中美国朋友会打开双赢(利己利人)局面的。

在“鲁班”面前班门弄斧,让大师见笑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2021.html

更多阅读

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宣布辞职

1 人物简介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出生于斯塔夫罗波尔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的父亲谢尔盖·安德烈耶维奇·戈尔巴乔夫是一位联合收割机的操作员,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退役军人。母亲在集体农场工作。戈尔巴乔夫

关于巴斯蒂安钢琴教程和小汤姆森的比较 小汤姆森钢琴教程2

有很多家长问到我关于巴斯蒂安这套教材和小汤姆森教材相比有什么不同。关于巴斯蒂安这套教材是90年代国际上比较公认的一套可以代替“小汤姆森”的代表教程,和小汤相比它更注重于音乐性,技术的引入和衔接也更科学,同时它的弹唱练习和伴

保罗·萨缪尔森的主题演讲 演讲主题

保罗·萨缪尔森(Paul A.Samuelson,1915-2009年)美国经济学家,美国经济学泰斗,当代凯恩斯主义的集大成者,经济学的最后一个通才,美国诺贝尔经济学奖第一人,1915年5月15日出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州加里城的一个波兰犹太移民家庭,父亲是一名药剂师

声明:《巴拉萨 萨缪尔森效应 有别于萨缪尔森的三点不同论述》为网友倾此生为伊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