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故事说的是A向B借钱:A首先问B如果他向B借100元钱,会不会借给他,B说我们是朋友当然会。A说那好,B你先借给我100元,但只要给我50元就行了。B不解地问那是为什么,A说如果那样的话,B你将欠我50元钱,我也欠你50元钱,我们就互相扯平了,谁也不欠谁的。还有一个故事:一个学生去外面饭店吃饭,先要了2元钱的包子,端来后又说不吃包子换了1.5元钱的油条和一碗0.5元钱的豆浆,吃喝完毕就要走。服务员拦住他说你还没付帐呢。学生说我不欠你的帐。服务员说你吃的油条和喝的豆浆没给钱。学生说那是我用包子换的,服务员就说包子你也没给钱,学生理直气壮的说包子我不是没吃吗?
这两个故事说的都是同一种事情,看似合理的辩解下却并不符合逻辑,稍微有点逻辑知识的人略加分析就能够很容易发现其中的谬误之处。故事的共通之处也就是B或学生故意偷换概念,诱导对方忘记大前提,建立在对方免费提供原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活动。并不是每个人都学逻辑学都懂逻辑学,所以即使在被骗之后虽然能从社会基本常识上判断出肯定有问题却说不出原因在哪。
当然这样的明显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一般是不会发生的,但其揭示的潜规则却在社会中应用十分广泛,经济金融上这样的例子最多也最为人知。在这儿只强调的一点是行为经济人的主观故意行为。资本运作是个典型。任何所谓的“借鸡生蛋”“空手套白狼”“白手起家”都或明或暗的共同遵循着这一条潜规则。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更不会有无偿的资源供给,主观经济行为人正是通过不合逻辑的令人眼花缭乱的所谓的“资本运作”方式来获取看似合理的“正当利益”。很多情况下人们过于关注事件本身忽视了内在逻辑致使“羊群行为”的非理性投资跟进和“马太效应”的出现是必然的。我国的国有资产流失应该说很多就是通过非逻辑的潜规则方式进行的,当然这也与国有资产所有人的缺位问题有关致使寻租行为的发生。有时候并不是所有人都不明白,只是明白的人不说而已,有些说的人或想说的人又不明白所以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