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唯心主义 研究对象错乱的经济学一定是唯心主义经济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崔长林

在对经济研究过程中,会经常牵涉到社会形态的变化问题。在科学社会主义论著中,我们知道人类将经历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可是,笔者在对经济制度的研究过程中发现:每种社会制度都会对应着一种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制度,而社会主义应对应的经济制度却不十分明确,或者说对社会主义是否应该对应市场经济的问题,有点把握不准儿。后来,笔者经过研究发现:市场经济本来就不是资本主义的东西,而恰恰属于我们社会主义的!

一、人类究竟应经历几种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算不算一种?

在讲述政治经济学课程中,我们经常会讲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句话,意思是说,有什么样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变化;当生产关系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时,经济社会就能得到迅速的发展;否则,生产关系就会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而经济社会的发展状态,又决定了上层建筑即政治制度、法律体系的结构形式等。这几乎是大家公认的。

1、人类究竟要经历几种社会形态?——经济制度的演化

人类已经历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自不必说,因为这是大家公认的和已经发生的。那么,资本主义社会之后,社会形态是否真的只有共产主义?关于这个问题,我们的教材上,几乎就是这么认为的。可是,笔者在研究经济事物的运动状态中,却惊异地发现:这种认识可能存在问题。何以见得?因为:每一种社会形态应该主要对应一种经济制度,而事实上,却对应不上。

在经济学研究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提到自然经济、产品经济、商品经济、资本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字眼。如果细心分析就会发现:所谓自然经济、产品经济、商品经济、资本经济和市场经济,体现的原来是一种经济模式,或者干脆就说,它们是种种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能把它们简单地理解为是一种经济模式,而应该把它们理解为是一种经济制度、经济体制,那就对了。

至少,在我们的经济学研究中,是把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当作经济体制来对待的,所以常常有“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怎么样、怎么样的描述。如是,可以说明,所谓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讲的就是一种经济体制的意思。当然,笔者也不反对,把经济体制理解为经济制度,因为体制本来需要制度的规定。如社会制度就需要政治制度、法律体系来规定,所以不同社会有不同的政治制度、法律体系。

关于这一点,恐怕没有太多的人反对。如果大家同意了笔者的这种说法,那我们就应该认同经济体制就是一种经济制度,或者说经济制度就是一种经济体制。如此,笔者为何要讨论这个问题?因为笔者认为,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应该是对应的,就是说不同社会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应该与一定的经济制度相对应,即与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法律体系绝非是不相干的。

 客观唯心主义 研究对象错乱的经济学一定是唯心主义经济学

如果说社会主义社会对应的是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社会对应的是资本经济,那么由此后推,我们就应该得到封建社会对应的是商品经济、奴隶社会对应的是产品经济、原始社会对应的是自然经济的结论。当然,如此我们也可以得到:共产主义社会对应的是计划经济的结论。至少,马克思是这么认为的,要不然“计划经济”这个词汇也不会产生。如此说明什么?说明社会主义是独立的社会形态。

2、社会主义算不算一种社会形态?——市场经济的酝酿

我们知道,市场经济的概念,在列宁时代就已经提出。当伟大的“十月革命”胜利以后,关于在社会主义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经济制度,列宁是很动了一番脑筋的。他所以能提出“市场经济”的概念,可以说绝非偶然。就是说,列宁所以会提出“市场经济”概念,与他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深刻认识不无联系。当然,这种认识是建立在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的。

最直接的证据是:马克思经济学揭示出:由于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存在着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而这个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又无法解决,所以导致列宁对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的思考便很自然了。由于在列宁时代,无产阶级的政治力量十分薄弱,通过无产阶级革命方式显然推翻不了资产阶级用100多年的时间经营起来的政权,所以自然会想到社会主义经济该怎么搞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内部搞资本经济的那一套显然不成,因为它与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似乎不吻合。再说,资本经济内部的矛盾性,也不容许社会主义国家,再搞下去。那么,搞计划经济能成吗?当然可以算上是一种,至少马克思就曾经这么说过。可是,在当时有一个问题解决不了,那就是“十月革命”后的苏联,其物资十分短缺,经济实力急需增强。这一点,在《联共布党史》多有阐述。

于是,实行计划经济便自然成为“十月革命”后,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的首选。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列宁对在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的问题没有过怀疑。尤其在“十月革命”后的若干年后,即当前苏联在经济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以后,如果再继续搞计划经济,似乎存在问题——尤其在调动劳动者积极性方面。市场经济概念,正是列宁在这一时期提出。可惜,列宁却过早地去世了。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斯大林上台以后,并未能对列宁为什么会提出市场经济概念给予认真地分析、对待——像毛泽东一样,把商品、资本、市场等经济物质,统统当作是资本主义的了。结果,包括前苏联、中国在内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其经济均未能得到长足发展。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剧变,随后前苏联迅速解体。然而,邓小平却认识到这一点。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

如果按照社会制度对应经济制度的发展观,市场经济真的像笔者说的那样,对应的就是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政治制度与法律体系吗?这显然又是一个很需要动点脑筋的事情。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市场经济制度已客观存在——现在看来已是毫无疑问的事。那么,市场经济制度是否是一个既可以对应社会主义制度,又可以对应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东西?下面,我们一起分析一下。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社会主义独立形态的确认

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里,社会主义政治家、经济学家,可以说一直没有把社会主义社会究竟是否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制度的问题搞清楚。很显然,如果按照马克思为我们描画的那五种社会形态,俨然不包括社会主义。可是,现实的情况是,——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上实实在在地产生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不要说在东欧,在亚洲、美洲的中国、越南、朝鲜和古巴都有代表性。

于是,人们便自觉不自觉地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社会主义制度是否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制度?还是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早产儿”?如果说它就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制度,就应该是一种比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要具有优越性的社会制度,否则就不应该诞生于资本主义之后,而且其经济发展速度应该比资本主义要快一些才对。可是,事实证明,30年过后,人们并未看到这一点,相反好像比人家落后了。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比如,“二战”结束后的南北朝鲜,其经济发展现状可以说有霄壤之别;再比如,东西两个德国,其经济发展现状亦相当悬殊。关于这一点,恐怕是人们否认不了的事实!难道社会主义制度真的不如资本主义制度优越吗?可是,这显然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相吻合。反之,如果说资本主义制度比社会主义制度优越,那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27年里,为何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仔细想想,那就不难发现:中国之所以会取得如此非同凡响的业绩,与中国出了个伟大的人物——邓小平——有直接关系。那么,这个伟大的人物都干了些什么?他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魅力?——如果没有搞错,邓小平的魅力之所在,就在于他及时地发现了社会主义社会并不是共产主义,而本来就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关于这一点,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为证。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过度形式”,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那么,他就不会说“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会说“我们正处于共产主义初级阶段”了。很显然,上述的两者,其性质可以说有本质不同,证明邓小平就是发现了:社会主义本来就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既不同于共产主义社会,当然更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邓小平经济物质的发现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其他方面证明,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科学性、正确性、客观性。试问,什么叫“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什么叫“只有发展才是硬道理”?什么叫“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一种经济手段”?什么叫“市场经济在封建社会时期就已经有了萌芽”?什么叫“不管你是资本主义还是封建主义,只要你爱香港、爱澳门就是爱国者”?什么叫“一国两制是我的一大发明”?

如果他不认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种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共产主义的过度形式,他能说出这么多令“左倾”主义者听来一定认为是“大逆不道”的话?如此,我们又能否说,邓小平已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者?显然,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得出这样荒唐的结论。请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中难道没有邓小平流得血?既然有,那我们又应该如何认识、理解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呢?

笔者以为,只有从一个方面来认识,那就是,邓小平是第一个从“空想共产主义”的梦幻中走出来的、一位历史唯物主义者!什么叫历史唯物主义者?当然是能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史的人!当然,也表现在,他已经认识到商品、资本、市场的物质性。也就是说,不仅资本主义可以利用,社会主义同样也可以利用。当然,他也绝不是说,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就没有区别了。

否则,他也就不会适时地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两手都要硬”的主张;更不会说“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是一种经济手段”的话。现在,我们不妨回过头来再认识一下,当年列宁为什么会提出市场经济概念,和邓小平实践市场经济的事。如此,笔者想说明什么?想说明的是:如果说列宁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创立者,那么,邓小平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实践者!

三、什么是市场经济制度?为什么说它对应的本来就是社会主义社会?

笔者以为,任何一种社会制度、经济制度的产生、存在与发展都不是偶然的,而且在不同社会制度与经济制度之间势必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对应关系。也就是说,一种社会制度必然会主要对应一种经济制度。如上所述,自然经济对应原始社会、产品经济对应奴隶社会、商品经济对应封建社会、资本经济对应资本主义社会。当然,这也不是说,不同社会制度与不同经济制度间就不存在相互渗透关系。

1、什么是市场经济制度?为什么说它是社会主义的东西?

在原始社会,由于人类的生产能力极为低下,所以其经济自然会受到自然资源的相对制约,有时甚至表现为绝对制约。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其经济制度必然反映或者说体现出自然属性,所以笔者把这种经济模式,称为“自然经济”。当然,我们也可以把自然经济理解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当然也具有制度的成分;否则,在原始社会,就不会出现“原始共产主义”。

然而,当人类社会进入到原始社会后期,伴随着剩余产品、剩余劳动和交换的发生,便产生了原始意义上的剩余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原始意义上的资本——结果使宁静的自然经济的湖面上,产生涟漪;不仅产生了剥削,也产生了拥有一定数量、质量资本的阶级。于是,自然经济便演化为产品经济。产品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交换而主要是为达到战争和占有的目的。

发现在商品交换中存在巨大价值,是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化的前提与动力,而这一发现,导致商品经济制度的产生和封建社会制度的生成。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奴隶主、地主阶级发现交换可以产生巨大的交换价值时——比如摘下奴隶的锁链和把土地租赁给农民更加有利可图时——产品经济必然被商品经济取代,并最终发展为一种经济模式或经济制度。手工作坊、手工业者的崛起便是其产物。

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资本经济的产生,而资本经济的本质特征是,生产商品的目的不是为了自己享用,而一定是为了实现资本的增殖、积累。如何才能实现资本的增殖、积累,便成为资本拥有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最初,是将生产的产品在本国销售,而后则把商品送出国门;再到后来,则是直接将资本投入第三国,从事商品生产、销售,以实现资本的异地增殖,为此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

那么,什么是市场经济制度?毫无疑问,它是在资本经济制度已无法实现资本增殖的情况下,形成的一种经济模式。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全球化市场的形成;第二,因资本过剩而导致的投资过剩、生产过剩的形成;第三,抑制投资过剩、生产过剩、劳动过剩的需要;第四,因上述过剩的存在,显示出经济结构的重要性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性;第五,证明,市场经济是后资本主义的东西。

2、谁说中国没有主流经济学?研究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是学问?

然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要想实现上述目的,在固有资本主义制度下是做不到的——存在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占有制的对立。于是,不同制度、国家在不得以的情况下就不能不采取和平、发展、合作的态度和不搞“对立”的发展观。这一趋势的形成,当然体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性质。尽管一些西方国家的领导人和学者不一定认同,但它却是社会发展的主旋律!

如今,有些人动辄就说,“中国缺乏自己的主流经济学”。我不知道,说这些话的人,其结论是如何得出来的!一个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经济大国——虽不能说是经济强国——怎么会没有自己的主流经济学?这不是天大的笑话?难道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如此,属于中国的主流经济学又是什么?毫无疑问,一定是“社会主义经济学”即“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笔者以为,把中国的主流经济学确定为“社会主义经济学”或“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不仅占得稳脚,也是非常科学的。第一,拥有自己的研究对象——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生产关系;第二,具有自己的方法论武器——科学发展观,表现为一切都要按照经济规律办事;第三,承认对立而不搞对立,这是因为对立不符合中国利益,也不符合权人类的利益;第四,只有发展是硬道理。

日前,党中央、国务院又及时提出了一系列的具有经济学、管理学意义的经济思想,比如引导消费的概念、节约经济的概念、循环经济的概念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难道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观点?难道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继承与发展?难道非要把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学问拿来,解决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才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吗?

不要忘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就是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而其活着的灵魂就在于能够不断地被发展,就在于能够采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就在于能够与本国的,当然也是能够与不断变化的世界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实践证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学”不仅可行,而且十分成功、有效。如果非要给“社会主义经济学”下一个定义,就是能体现“三个代表”思想的经济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2190.html

更多阅读

但斌:神创板将成为历史,下一波再起来一定是慢牛

大概的高点就是5千点左右,需要调整一下,可能会调得很深,然后再起来这一波应该是可以破6千点,而且我们的政府和我们证监会的领导都希望慢牛,下一波再起来的时候一定是慢牛,这一波是快牛,快牛走完了,你想让他下一波再快,他也快不了。下一波起来

郑微的结局一定是林静别无选择 林静郑微的婚后生活

看这部小说很多人都在争论是选择陈孝正还是林静,我相信选择陈孝正的大多数是还处在青春期的小姑娘,有朝气有热情,对人生对爱情充满了梦想。但到了而立之年的成熟女人,但凡脑子正常的一定是林静,不会有别人。二十五六岁的大姑娘面临着谈

声明:《客观唯心主义 研究对象错乱的经济学一定是唯心主义经济学》为网友枕上诗书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