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逆变经济理论的创立与方法
如何避免经济、金融、石油危机和企业亏损的发生?笔者以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能在成功预测未来的基础上解决好各种资源的管理,因为只有在成功预测到未来的基础上管理好各种资源才晓得自己应该干什么和不应该干什么。于是,便有读者会问“为什么”了,难道成功预测未来与管理好资源之间会存在什么本质、必然、内在的联系吗?是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笔者有这么说的理由吗?当然有了。不过,在全面阐述、介绍和提出有效方法论之前,还是先讨论一下传统理论与手段的无奈吧!
一、人本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悲哀和它们的理论缺憾
在生产力欠发展的短缺经济条件下,人类创造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济模式与理论,它们毫无疑问曾经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过重要作用。可是,又不能否认,它们都是那些特定的历史时期的产物并存在许多“时代症”,误以为资本的增殖与经济的增长都必须在“扩大再生产”的前提下。殊不知它正是产品、生产、资本过剩的理论基础。那么,诞生于上个世纪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一)人本经济学在生产与资本过剩面前的无奈
是否可以这样说,传统经济理论是为扩大再生产来服务的理论,可是,在产品、生产、资本过剩的前提下,传统经济理论必然会失去其固有的光彩,甚至会产生负面影响。换句话说,不扩大再生产产品还面临卖不出去危险,生产扩大的结果不就造成新的产品滞销?人本经济学学者能解决该问题?
1、人本经济理论是导致生产过剩的思想根源
在传统经济模式下,企业的盈利、国家的税收和世界财富增长是靠扩大再生产实现的,可是,在生产过剩、经济饱和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却发生了根本变化,因为经济社会面临的已不是生产不足而是购买力的严重不足。因此,如果我们再用人本经济理论或量变经济手段和经济学、管理学方法来应对新经济已经不成。为什么?因为生产不仅不能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反而使大量的企业资本消失。
如果体制上没有突破与创新,那么受损害的只有生产者自己。相反,一些本来并不从事商品生产的人却可以借助生产者的相互竞争从而达到不生产同样可以获得盈利的目的。比如,索罗斯等人的就是借助于东南亚等一些国家暂时出现的一些经济瑕疵兴风作浪,而受损害的却是那些生产经济过剩的国家和地区的人民。而在这种状态下,所谓的“扩大再生产理论”和“投入产出理论”已无用武之地。
索罗斯等人并未向生产领域投放一分钱,可他们却在很短的时间里获得了比生产、再生产还要大的经济收益。很显然,这种经济模式与传统经济模式是有根本区别的,尽管他们的资本投放到了金融、保险、期货、股票市场,但获得的收益却比传统意义上的生产经济还要大。我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认为他们是非法,反正他们没有到银行抢你的而谁又能说索罗斯等人从事的不具有经济学上的投资性质?
过剩产品、生产、资本的出现已经使传统经济模式缺乏动力,因为产品、生产、资本过剩已经不能给人们带来利润。我们完全有理由说,在产品、生产、资本过剩的前提下,扩大再生产已不能给企业、地方、国家、区域、世界创造财富;相反,生产越多,给企业、地方、国家、区域、世界经济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难道企业为社会生产商品、为世界创造物质财富错了吗?
是的,是十分肯定的,因为人们生产财富的目的是为了享用而不是“笼子的耳朵”,更不是为了亏损而生产。可是,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的一些企业家、管理者的脑袋里,至今仍把生产称为“第一线”,把为生产服务的称为“第二线”,而把产品销售人员和市场开发人员称为“第三线”。这难道不是本末倒置的一种做法?试想,生产的产品如果是企业亏损的因素,这样的“第一线”岂不是在制病毒?
2、可持续发展理论缺乏使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操作性
香港大学教授张五常先生说,经济理论是用来解释经济现象的。其实,经济理论不仅是用来解释经济现象的而主要是用来揭示经济规律。因为要想把现象解释清楚就需从本质入手,否则非但解释不清楚现象还有可能把现象当作本质。世界上有许多现象相似而本质、结构相反。比如,资本与反资本从现象上看相似而它们的结构却相反;资本增殖与资本过剩从现象上看相似而它们的结构却相反等。
进入20世纪诞生了一门全新意义上的经济学,它的名字叫可持续发展战略。或许,提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人并不没有意识到,该理论与资本的增殖是矛盾的。虽然该理论已使人们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但如何将该理论与世界的、区域的、国家的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却缺少具体方法与对策。
谁不想对环境、资源加以保护?可是,当人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害时就很难作到了,这是从小至大的各种地方保护主义很难灭迹的原因。在生存、资本安全性尚不能得到保障的前提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一味地要求他们尽保护资源、环境的义务是很难办到的事情,因为他们正面临着生存危机。
笔者不是在否认该理论,也不是说可持续发展理论不对,只是说对它的实施缺乏内动力。为什么?因为在商品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企业、国家、区域、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内动力是资本的增殖,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自然生态环境的平衡问题仅仅是个条件或者说仅仅是外在原因。
该理论的致命弱点是:只提出了问题而却缺乏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它提出了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却没有告诉人们怎样才能使企业、地方、国家从环境中获取高利益,忽略了资本增殖与环境保护的矛盾性,或者说它缺乏与资本增殖的联系性。可持续发展理论不应该仅仅是人类经济学而应该是国家经济学、地方经济学和企业经济学。它应教会人们如何在保护环境、资源的前提下使资本增殖。
经济理论用来解释经济现象是不够的,否则就变成经济历史学。当然,一种新经济模式和新经济理论的诞生不是偶然的,一定是时代的、客观的反映。理论如果不能体现时代特征、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不具有可操作性、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不能建筑在经济一体化的基础上,那么它就不是科学。
(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弊端与现实社会对理论创新的迫切需求
面对产品、生产、资本过剩,经营者、管理者、生产者顿时成为没有思想准备的客人,因为高投入并不能够给人们带来高产出,多生产也不能够给人们带来多盈利——投入与产出已不能成正比而成为反比了。于是,人们不禁要问,资本这个曾经主宰世界的东西,其魅力、魔力、生命力跑到哪去了?
1、传统经济理论的最大弊端是理论成果滞后于社会实践
凡是搞经济工作的同志都有这种体会,就是经济事物已经运行完毕而一些数据才最后得出。财务数据、管理可以说是最具体、直接的经济活动,可它却是对经济事物运行状态的历史回顾。换句话说,只有当经济事物运行已经完成了而我们的一些经济数据才能结算、提供出来。笔者承认,这些数据可能会对未来经济事物的发展能够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可它却无法对已发生的事物进行任何的改动。
人类能不能提前认识、把握经济事物的运动状态、运动趋势?如果能的话,那么认识、把握的根据是什么?难道还是像传统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那样从对成本管理的成果中得出来吗?不成,显然不成,因为传统的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的理论成果明显地滞后于企业、地方、国家、区域经济社会实践。甚至有人还美其名曰为“先有实践,后有管理”。我们怎么能用这样的论调来为自己辩护?
怎样才能克服这一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史上的特大难题呢?我们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一“矛盾”呢?当然有,那就是对经济事物实施经济逆变和经济聚变。当然,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因为未来是尚未发生过的事情,我们总不能凭借着自己的想象来对未来的经济事物进行管理。那么,问题又出在那里?笔者经过多年的研究发现,问题就出在我们没有一个可参照的经济事物、物质的运动模型。
包括人类社会、意识;经济事物、资本物质在内都的东西都是物质,不同的事物、物质在运动状态上均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物质运动状态也应该能够从人类社会中表现出来。比如裂变、聚变运动就是普遍的,不仅宇宙时空中有,细胞、原子、粒子和经济事物中也都有。
人类、人类社会和人类社会中的经济事物是否也都是物质有呢?当然是。既然是物质,那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们当作物质来进行管理呢?于是,聚变、逆变经济学便把自己的研究对象建立在了对经济事物、物质运动模型的研究上。笔者断定,由于人类、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经济事物都是物质,因此,它们与宇宙、星系、细胞、原子等物质形态在运动状态上势必存在惊人的相似之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从宇宙、星系、细胞、原子中得到人类社会、人类社会的经济事物的裂变与聚变的运动模型。
2、要抑制生产过剩就需要创建全新意义上的经济理论
理论的意义在于能指导实践并能够为实践所服务;经济学如果只能解释一些现象而不能揭示规律,那么它就会失去价值。为此,为了避免在一些现象问题上纠缠不清,我们就需要去认识事物的本质与属性,去认识物质的本质与性别差异,因为现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是事物的本质、属性、性别关系的体现。换句话说,只要我们能够将事物的本质、属性、性别关系搞清楚,就等于是已经掌握了未来。
状态是什么?状态是事物运动规律的体现而规律的形成又离不开事物本质、属性、性别关系。于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便从一般意义上的现象上升为具有规律性的运动状态的认识与把握。这当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它的意义就如同驾驶员对汽车、飞行器结构与性能的认识与理解,关系到它们都能干什么和不能干什么的问题,能到哪里和不能到哪里的问题,这样经济管理学变成了物理学。
经济管理真能变成物理学吗?是的,因为经济事物也是物质,不仅具有属于自己的质量,也具有属于自己的能量,更具有属于自己的本质、属性、性别差异。换句话说,经济事物的运动不仅与它们所具有的质能、性能、功能有关,也绝不是随随便便地想怎么运动就怎么运动。再换句话说,我们既不能把汽车当飞机来使用,也不能把飞机当宇宙飞船来使用,更不能把宇宙飞船当汽车或飞机来使用。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提前考虑经济物质的运动环境的问题和它所使用的能源的问题,因为这些东西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汽车、飞机、宇宙飞船性能的发挥。搞好了或经过改造以后,汽车可具有飞机的性能,搞不好飞机连汽车的作用也赶不上。但有一点那是肯定的,那就是不管是汽车、飞机还是宇宙飞船都一定有其共性特征。也正是由于如此,才有我的逆变经济学、管理学、管理法诞生。
这难道不是新世界、新世纪,新亚洲、新中国,新企业、新市场,对新经济学、新管理学、新会计学和新核算法的新要求?那么,这种新的要求又是什么呢?那就是能走在时代前列的逆变经济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