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死胡同 “人本经济学”学者已进入死胡同



——节约经济与引导消费怎么就会是“悖论”呢?

 

崔长林

在上文中,笔者提出了一种观点,那就是,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一切科学都具有经济学、管理学的性质,因为一切科学之所以会产生首先是为了满足经济社会的需要,当然也都是为了降低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本和提高经济社会的效益。就拿所有的自然科学来说,无不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有关。大家知道,在“工业革命”中,瓦特之所以会发明蒸汽机,就是因为他发现“热机”的消耗太大,功率太低。至于说社会科学的产生,那就更与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有关,甚至包括哲学、历史学和军事学。

一、什么是节约经济、引导消费?有什么本质特征?

最近,在网站上有一位老先生说,管理学包括经济管理和行政管理,真不知道他的这种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如此,不就把行政管理与经济管理并列起来了吗?为何不把军事管理、教育管理、科技管理和卫生管理都与经济管理并列起来?试问,它们能并列在一起吗?如此,不就给搞错了辈分?笔者以为,经济管理是一切管理的祖师爷,若无经济管理和管理的经济性即节约性,管理就会丢掉了魂魄。

1、什么是节约经济?为何体现管理的本质?

笔者以为,管理或者说管理学从它诞生的那一天起就是为了实现或者说是为了达到经济学意义上的节约,或者说是为了实现现代经济学、管理学意义上的成本的降低。我们知道,经济是社会物质生产与再生产过程。这是一般经济学意义上的解释,当然不是相对论经济学意义上的解释。相对论经济学认为:不在投入多少,而在于有限的投入究竟能获得多大的效益,表现为相同投入的利润最大化。

当然,这种投入不仅局限在企业的投入,也包括地方、国家经济过程中产生的广义资本的投入——各种资源的消耗,体现为资源的利用率和对各种亏损资源的逆变率。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由于相对论经济学认为,从本质上说经济就是不断地将各种资源转化为狭义资本、财富(商品)的过程,而包括资源(资本之源)、资本(用于商品生产的物质形式)的投入降低,所以管理学有了经济学意义。

首先,请容许我把“节约型经济”简化为“节约经济”,因为后者显然要比前者包含得范围更加宽泛一些。当然,节约经济绝不是要把经济发展速度节约下来,而是要让人们在经济发展过程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即让每种资源、资本都能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以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企业的经济效益。像这样的节约与消费又怎么会是悖论?难道经济发展必须建筑在资源浪费的基础上吗?

我们知道,经济学、管理学研究的对象就是要在将资源转化为财富的过程中实现经济的增长和资本的增殖。即便像一些人说的那样“资源是无限”的,那也不能不考虑获取资源、资本的成本,因为资源、资本的开发和利用是有成本的。否则,又怎么谈经济绝对增长和资本绝对增殖?我不知道“人本经济学”学者是否了解经济增长、资本增殖并不等于简单的规模扩大的道理(最简单的经济原理)!

大家知道,中国每万元GDP的资源消耗要远远大于、胜于、高于发达国家,在这样的状态下,难道中国不应该搞经济节约?还是西方国家应该向中国学习把单位GDP的资源消耗再提上去?那样的消费不就被扩大化了?什么叫节约经济?难道不是让人们在生产、生活中尽量减少资源的消耗和提倡节约,反对浪费?中国有一句俗语,说“省下下的就是挣到的”。这句话同样适用经济管理学原理。

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人本经济学”学者竟然会得出“引导消费”与“节约经济”是悖论的结论或者说是矛盾的判断?而且竟然“找不到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试问,两者是矛盾的吗?笔者以为,两者不但不矛盾,而且还是对应、差异、互补的关系呢!而再从这个意义上说,所谓经济悖论其实是经济学家思维、意识的自我矛盾,这种矛盾就像产生于经典物理学家大脑的“危机”。

可是,如果我们要是提前掌握了“物本经济学”原理,从经济物质的存在与运动原理去认识,那么上述这些所谓的“矛盾”、“危机”和“悖论”就会自动消失。就如同异名磁石本来是相互吸引的关系,而有人非要把同名的磁石对立起来的道理一样。人们为什么非要把异名的磁石对立起来?你把它们对立起来的目的又是什么?你为什么不把自己的手松开?如把你的手松开,它们不就吸引在一起?

2、什么是引导消费?为何体现经济结构调整?

由于人类存在消费误区,所以引导消费不仅是需要的,更是必须的。可是,如果按照“人本经济学”即“以人为本经济学”的思想,引导消费就成为“多余”的事。在他们看来,消费是人的一种权利,与你政府何干?难道我花的是你政府的钱吗?既然我没花你政府的钱,又能消化生产过剩和增加需求,并在消费过程中纳税,这难道也错了吗?当然,而且还错得很厉害,因为他侵占了别人的资源!

诚然,消费什么没有什么错误可言,从某种意义上讲,确实也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试想,包括战争还都是一种消费行为,还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呢,如此又怎么能说消费是一种错误呢!当然似乎是不能说是什么错误的了。可是,我要问的是,如果消费1颗树木会损失用9颗树木的经济价值都换不来的环境、生态价值,那么,这种所谓“消费”是否还能说是在对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有利?

这方面的例子实在使太多,可以说举不胜举。例如,超前消费从表面上看是提高了社会的购买能力,促进了时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可是,它也会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埋下隐患,那就是对社会生产能力的误导,让生产者觉得社会的购买能力很大,于是使资本蜂拥而至。一旦购买力的地线被突破,或者遇到了抽紧银根等事情的发生,结果把生产这些商品的企业推倒在那里,结果使亏损同样蜂拥而至。

君不知生产过剩是通货膨胀、泡沫经济、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的祸根?或许有读者会说,如果说生产过剩是通货膨胀、泡沫经济、经济危机、金融危机祸根那还能理解,它又怎么会成为能源危机的祸根呢?从表面看,能源危机似乎是由于石油库存的相对降低造成,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试问,能源危机前后全世界实际消耗原油的绝对数量的差异究竟有多大?为何价格成倍提高?

以上说明什么?说明能源危机的根本原因并不在库存的变化,而在于由生产过剩导致的资本过剩。也就是说,当人们手里的资本再也找不到比石油期货投资更好的投资项目的时候,那些石油抄家们就会自动将自己的资本投放到期货市场而又肯定不投入到石油生产行业上。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最了解全世界的石油生产能力远远大于石油消耗能量,仅由于偶然原因使其难以释放罢了。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引导消费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比如,劝人们先不要去买车而去坐公共交通汽车,其结果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石油能源,缓解能源紧张,而且还可以保护环境,提高人民的身体健康水平。如此,又怎么能说引导消费与节约经济是悖论?那么,什么叫引导消费?难道不是要引导人们不要超前消费和调节经济结构不合理的举措?如此也就说明,引导消费是具体的和有针对性的。

 夕死胡同 “人本经济学”学者已进入死胡同

如此当然也就更说明,在生产过剩的条件下,盲目地搞生产规模的扩大化或者说扩大再生产都是不可取的,与其让他们生产过剩产品而导致经济危机、金融危机、能源危机的爆发,给经济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造成不良后果,为什么国家就不能对企业的生产消费和人们的超前消费予以必要的引导?难道这种具有经济结构调整式的消费引导错了吗?如按“以人为本”原理,管它什么社会问题?

二、引导消费与节约经济的性别特征与内在联系

可以肯定地说,世界上的、学术上的所有的悖论都产生于人类的大脑里,也就是说人们之所看到世界是矛盾的、对立的、排斥的,就是因为他们先存在着一个对立、矛盾、排斥的思维。毛泽东同志为什么会把阶级斗争看得那么重要?如果没有搞错,这与他老人家的《矛盾论》思想不无联系。笔者承认,矛盾确实也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如果只搞矛盾而不搞和谐,宇宙、自然、社会还能得到安宁?

1、引导消费与节约经济的性别特征

笔者以为,引导消费的本质是引导人们去科学地消费,而不绝是反对人们正常的消费行为;节约经济的本质是让人们学会科学、有效、合理地去利用资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而绝不是要人们把经济发展的步伐节约下来,更不是为了节约而把人们的嘴给缝上。当然,如果企业生产的是过剩的产品,即便它是生产消费也应当取缔;如果我们现在的人消费的是后代们的资源,同样应该予以节约。

“人本经济学”者在看问题的时候为什么不能采取“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为什么非要把本来应该是和谐的关系看成是矛盾的关系?——在战争年代,矛与盾确实是对立的,但这种对立是有条件的。第一,这种矛盾必须发生在冷兵器时代;第二,必须有战争行为存在;第三,敌我双方分别使用一种;第四,敌我双方都通过战争得到利益。否则,矛与盾不仅不对立,而且还是互补的关系。

谁能说博物馆馆藏的矛、盾是对立的?谁能说在和平年代矛、盾不能改造成农具?什么叫“化干戈为玉帛、化刀枪为镰锄”?在当代中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关系还是矛盾的关系吗?在当今的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都是对立的吗?法国、德国为什么不同意向伊拉克动武而英国和美国就要坚持?他们不都是资本主义国家吗?在很长的时间里,中国和前苏联的矛盾为何会那么大?难道不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可谓对立?怎么有现在的“第三次合作”?

以上说明什么?说明所谓矛盾、悖论是有条件的。谁能告诉我一个人的左眼和一个人的右眼有什么矛盾?明明是和谐的关系嘛!你非要等到一只眼红了之后再去感染另一只?两只眼的关系为什么不是对称的而非要是对立的?再问,人的两只手、两条腿、两只耳朵的对立又在那里?取掉了一个难道就不对立了?刀子既可以当作杀人凶器,又可以治病救人,那你为什么不用刀子去救人而用它去杀人?

引导消费、节约经济难道不都是一把刀子的两种用途?试问,同一种东西为什么会有两种以上的用途呢?岂不是“物之情也”?情为何物?情之性也。性为何物?性乃性别之差异也。没有性,又怎么会有万物?是月球没有极还是地球没有极?是太阳没有极还是银河系没有极?否则,太阳系围绕着银河系的中心公转一周为什么会需要4年的时间?是宇宙就没有极,还是分子、原子没有自己的极?

2、引导消费与节约经济的内在联系

诚然,消费与节约从字面上看是有区别的,但这种区别是性别的不同而绝不是本质的不同。世界上压根就没有本质不同的东西。水与火是本质的不同吗?否。我们知道,水分是一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是可燃物,一个是助燃物;什么叫火?世界上如果缺少了氢气和氧气,你给我放一把火!引导消费与节约经济怎么会是矛盾的?大家知道,节约是获得经济利益的前提,那引导消费呢?

如果没有搞错,引导消费是在着眼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是为了刺激有消费潜力的物资的生产而又对那些具有浪费性质的消费加以限制,因为存在于消费者手里的货币的绝对数量是一定的。这恐怕就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什么一方面提倡节约,另一方面又要引导消费的原因。如果说两者像某些人说得是悖论,那么党中央、国务院也不会提出这种相互对立、矛盾、排斥的国策。这是多么明了的道理!

笔者以为,是由于在“人本经济学”学家的脑海里存在自相矛盾的思维,所以把“引导消费”简单地理解为是花钱,而又把经济学、管理学意义上的降低成本更加简单地理解为是限制消费。似乎只有破费才是消费,似乎经济发展就是建立在浪费的基础上。如果采用“归谬”的方法,他们就会得出“战争也是一种消费”的结论!难怪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总也太平不了,原来有“人本经济学”存在。

人本经济学认为,人本经济学就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学”,还美其名曰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诠释。如果按照这种逻辑发展下去,为了实现少数人的利益、人权,自然就可以牺牲大部分人的经济利益、人权了。比如,为了实现军火商的资本增殖,就可以不顾广大伊拉克人们的苦难,等于是把自己资本的增殖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如此看来,“人本经济学”不是一种反人类的经济学?

笔者以为,不能正确认识客观经济事物、物质的存在与运动规律,而把经济事物、物质的运动看成是人的一种行为,是人本经济学步入死胡同的根本原因;而相对论经济学或者说“物规经济学”则是解决各种经济矛盾的锐利武器。第一,承认经济、资本的物质性、客观性、差异性、相对性——物质决定意识的性质;第二,坚信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不仅是可以认识,也是完全可以利用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2236.html

更多阅读

2012房企年报研评(九):房地产已进入一个新行业周期

     算起来,本轮“史上最严厉调控”已历时3年有余。  正如本系列文章1-8所评述,得益于2012年二季度开始的市场回暖,去年8成多的上市房企实现了销售额和营业收入的同比增长,6成多的企业实现了净利润正增长。但与此同时,几乎各项经

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 中国已进入“它消费”时代

什么是“它消费”它消费,指的是以犬猫为主体的宠物消费,随着中国民众生活水平的提升,来自于情感等精神层面的消费方式越来越多,则宠物消费就属于一种重要的消费方式。过去几十年中国社会和经济的重大变革对中国民众的消费观念产生了重

摇晃的帝国富士康:衰落已进入倒计时?

系列专题:富士康跳楼事件  自从2006年富士康集团(台湾称鸿海科技集团)的“血汗工厂”风波被媒体大量宣传报道以来,许多跨国公司都在试图要求其中国代工商积极改善员工的劳动环境,并扬言把不符合企业社会责任的工厂剔出其供应链体系。

化妆品售后服务流程 化妆品售后已进入3G时代

系列专题:3G营销观察  Great完美   消费者已经变成专家,这是化妆品市场发展三十年来最重要的变化。   与朋友讨论终端销售手段,其仍将十几年前采用的“测试+诊断+销售”导购流程作为重点推进手段,不免担心,因为这样操作的基础是

李彦宏:中国互联网已进入营销时代

 “互联网已经进入营销时代。”昨日,在中国新经济高峰论坛上,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表示,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动力正在从面向个人的资讯服务、娱乐服务,向面向企业的营销服务转变,帮助企业实施营销创新实现高速发展,是目前中国互联网向前发

声明:《夕死胡同 “人本经济学”学者已进入死胡同》为网友拼出自已的未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