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经济场模型”的建立
笔者以为,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是为了解释和揭示客观事物产生、存在、运动、发展和转化规律,仅由于站的角度不同使两者产生了差异。第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研究的对象都是自然界中的物质,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结果或者说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第二,不管是自然界中的物质还是人类社会中的物质都由质量、能量构成,因此其质能之间势必存在守恒与转化关系。第三,由于物质均是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制约下运动,所以其存在与运动呈现出规律性。
一、什么是经济模型、经济场?有什么本质特征?
毫无疑问,一切科学研究都不仅是为了解释现象,更是为了揭示隐藏于现象背后的那些具有本质的东西。那么,隐藏于现象背后的那些东西又是什么?如果没有搞错,隐藏于现象背后的本质就是力的大小、作用点和作用的方向。当然,我们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是力的来源与去向。也可以说是力的产生与消亡的问题。我们知道,力学是关于力的产生、大小、作用点、作用方向的科学,那么经济学呢?
(一)什么是经济模型?有什么本质特征?
如果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个经济存在与运动模型的存在,而我们大家又能自觉不自觉地按照这个模型去办事,那么,我们的企业、我们的国家、我们的世界真不知道该有多么的美好。我们知道,在物理学、生物学、数学等自然科学领域有许多的模型,然而,遗憾的是,经济学上的模型却很是贫乏。
1、什么是经济模型?是怎样产生的?
经济模型是对经济事物存在与运动状态、运动趋势的描述。我们知道,经济事物的存在与运动状态、运动趋势是经济规律的客观体现,其本身就已经具有了模型意义,但它又毕竟不能等同于经济模型,因为在它的身上缺乏描述的成分。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经济事物的存在与运动状态、运动趋势是经济事物、物质本身所固有的一种东西,尽管是客观存在,但尚需要对这种存在的描述即客观认识。
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是否客观存在是一码事,人类能否对这种存在有一个客观认识是另一码事。比如价值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人们能否对它有客观的认识那是另一码事。那么,笔者又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笔者想说明的是:只有人类能够对客观规律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时,客观规律才会具有模型的意义与价值,也就是说包括经济规律在内的规律要想成为模型离不开人们对它的正确认识。
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可以把模型理解为是人类对一切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或者干脆就说模型就是一种认识。这样便有一个问题会被人提出,那就是我们能否把人的认识或者说人的认识成果都视为模型。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因为并不是所有的认识成果都具有模型意义、价值。比如,我们就不能把错误的认识成果当作模型,尽管从辨证的角度上去看,谬误和真理一样都是相对、转化的概念。
由此也就说明,包括经济模型在内的模型的产生需要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如此是否又可以说模型就一定是真理?当然也不能得到这样的结论,因为绝对意义上的真理是没有的。既然如此,那我们不是就没有了探讨模型的实际意义了吗?回答亦是否定的,因为研究和探讨相对真理的存在也是有实际意义的。如对于“地心说”来说“日心说”是对的,但这不等于“日心说”绝对正确。
在经济学上,我们知道“扩大再生产”和“投入与产出”理论都具有经济模型的意义,当然是有用的也已经是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东西,并且在人类经济社会中也都起到了模型的意义、价值,但是这并不等于说它们就是绝对的真理而只能说它们是相对的真理,因为它们均系短缺经济的产物。如果把它们嫁接到饱和经济的条件下,其经济模型意义、价值会顿时消失,因为生产与增殖已不成正比。
2、经济模型的本质?为何是经济场的结构?
笔者以为,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模型的本质都体现为场的存在与运动状态、运动趋势,或者说场就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模型的蓝图,而笔者之所以要把包括经济模型在内的物质存在与运动模型建立在场的基础上,目的也就是为了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模型建立起来,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模型的本质体现的其实也就是一种场。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切模型的建立都有赖于对各种物质场的正确认识。
关于这个问题,由于笔者已经在“广义场论”中做过比较详尽的阐述,这里也就不再赘述了。但是,当我们面对这具体的经济模型的时候又不能不多说上两句话,因为就像规律的存在都是具体的和有所指的一样,经济模型在众多的模型当中是具有特殊性的一种东西。换句话说,尽管笔者一直试图能够搞出来一个统一的模型,但又不能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统一模型”永远取代不了模型的具象。
我们应该承认,经济模型或者说经济场模型毕竟不等同于物理学、天文、生物学意义上的场,尽管包括宇宙、星云、星系,生物圈、生物体、细胞,分子、原子、粒子都是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作用、制约下运动的,尽管我们也能从上述的这些场中把它们的“公因场”提取出来,但它们毕竟又不是完全相同的东西,而只能说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似性。相似的东西当然不同于相等的东西。
那么,认识经济模型的意义又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意义就在于我们可以通过经济模型来展望和预测经济事物、物质发展的未来。当然,模型的意义还不仅体现在对人类社会形态、经济体制演化的预测与展望上,还应当能体现在对市场、企业、产品存在状态、运动过程、运动趋势的科学而正确的判断上,而这正是作为一个企业家、管理者所需要的,因为这些才是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东西。
考虑到这么多内容不可能在这么小的篇幅里就能够说得清楚,所以笔者把它们划分出了若干个题目,其核心就是试图用物理学原理来解释经济现象和用物理学(具体地说是用经典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力学、统一场论)方法来解决经济问题。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深入研究和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吧。
(二)什么是经济场?为何体现为“经济力”?
认识经济存在的目的是为了引出经济场的概念。毫无疑问,经济场概念的提出具有经济意义。我们知道,电荷的存在需要通过电场来检验,那么经济场的存在是否也需要通过经济场来检验呢?是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什么是经济场?是怎样形成的或者说是由何种物质决定的?有什么本质特征?
1、什么是经济场?为何是由经济物质决定?
在人类尚未诞生之前,是没有什么经济的,当然也就不会有经济场。而从这个意义上说,经济场应该是伴随着经济的产生而产生的一种东西。大家知道,在经济学上,经济是指社会物质生产与再生产活动。那么,什么是经济场?毫无疑问,它应该是社会物质生产与再生产活动的场所。那么,经济场又是怎样形成的?当然是自然资源、意识资源、社会资源转化为产品、商品、资本的过程中形成的。
什么意思?就是说当人们要把自然资源、意识资源、社会资源等转化为资本、商品、产品时便形成了经济场,而从严格的意义上说,经济过程也就是将资源转化为产品、商品、资本的过程。这一点可以说是毫无疑问的,与电荷形成电场和质量物质形成引力场的过程是一致的。于是,便有一个问题会被读者提及,那就是电荷、质量属于物质范畴,而将资源转化为产品、商品、资本的过程是物质吗?
当然,回答是肯定的。比如社会物质生产与再生产活动就应当属于运动范畴,活动当然属于运动的一种,运动当然是物质了。笔者以为,从大的方面说,物质有两种形式,一种是质量,另一种则是能量。由于活动或者说运动是能量物质的释放过程,当然属于物质范畴了。另外,活动或者说运动的产生也反证出经济就是以场的形式存在,否则也就谈不到社会物质生产与再生产活动或者说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意识、资本等都是重要的物质形式,无论如何也不能把它们说成是“不是物”。唯物主义认为,我们所了解的和不了解的这个世界“除了物质以外什么东西都没有”,因此,也就不能把意识、资本排除在物质之外,否则我们将无法解释意识、资本为什么会运动和增殖。另外,物质、意识的存在与运动原理等这些“非物质”由于不能离开物质、意识而独立存在,所以也具有物质属性。
我们知道,只要是物质都是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制约下运动,比如粒子、原子、分子、细胞和卫星、行星、恒星系统等都是如此。那么,经济事物是否也是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制约下运动呢?是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如何来证明包括意识、资本在内的经济事物、物质都是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制约下运动?笔者以为,唯一的方法就是,看它们对经济存在与运动是否具有影响力。
2、经济场的本质?为何体现为经济力?
经济场的本质体现的是什么?笔者以为,体现的正是经济质量的大小,表现为对经济事物具有的作用力、影响力。就是说,只要对经济事物的存在与运动能产生影响,那就说明有经济物质场的存在。这种作用、影响当然也是相对的了,因为它不仅与空间、时间有关,也与人的认识程度有关。下雨对制伞、制冰企业有正面影响而对空调、冷饮企业有负面影响,但由于认识不同,所以影响力也就不同。
什么是影响力?如果原本不存在,那它们怎么会对企业构成影响?为什么会产生影响?什么东西才能产生这种影响?如果经济事物不是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制约下运动,影响从何而来?由此可见,所谓经济场的本质不是什么别的东西,正是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制约下产生的一种力。由此说明,经济场就体现经济力,当然与经济质量的大小有关,因为质量越大的经济物质的引力场越大。
诚然,经济场是比经济学意义上的“市场”更为宽泛的范畴,它不仅指商品的交换场所,也指人类不同认识成果的交换。由于在商品经济时代意识成果也具有商品性质,所以我们也可以把意识成果的交换场所理解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如此,是否说人类的意识成果也具有一定的质量?当然,因为意识成果是一种可以附于社会实践的东西,正是邓小平先生说的那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什么叫生产力?生产力是怎样产生的?如果没有物质场、意识场、政治场、文化场、经济场、资本场和价值观念场的存在又怎么会有生产力?诚然,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影响力均产生、来自于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场,即场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力的唯一来源。如果没有场,怎么会有生产力?如果没有生产力,又怎么谈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由此证明,经济场的本质就是生产力。
我们知道,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对经济基础、生产力也会产生一定影响,说明它们也是以场的形式存在的,否则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就不会对经济基础、生产力产生反作用。换句话说,如果上层建筑、生产关系不是以场的形式存在,那它们对经济基础、生产力的反作用又来自何方?当然,经济基础、生产力的产生不是无中生有,势必是一定质量、性量的经济物质的存在与运动状态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