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马克思建设工程自2004年启动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尤其今年5月份在福州召开的“全国经济人假设研讨会”,更是引起了学术界的轩然大波。很多学者都认为是不是要将马克思进行彻底的否决了——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的基础假设,和马克思的观点是完全冲突的;也有很多学者认为是好事——马克思将兼容并蓄的得到发展,吸收积极合理的西方经济学的成分,实现马克思经济学的跨越式发展。笔者倾向于后者,理由有以下几点:第一,符合马克思的相关哲学观点。马克思认为事物都是在发展变化之中,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任何事物都处于一个联系于其他万物的关联网中,并且受到其他事物的作用,同时在内因的推动下及外因的作用下可能会发生质变。作为一门科学,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确是科学的、合理的、创造性的,但是,我们要对其实现发展是必要的,这就必须积极借鉴其他学科知识中合理的、科学的、有益的部分,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与时俱进的发展;第二,符合科学理论发展的一般常识。科学理论是在对当时的历史现实的高度升华总结及在此基础上的预见性理论创新,马克思经济学提出的时候科技尚不发达,工业集中程度还不高,还没有成熟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因而必然是有欠缺的,需要有所发展;第三,符合我国经济理论建设的需要。我国经济学理论大多属于舶来品,不能体现我国深层次的文化传统、历史基础、民族精神等,在对马克思进行中国式的改造后,已经出现了比较适合我国理论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在对这些实践的总结中必然要引入一些客观存在的、合理的东西,以满足我国理论建设的需要;第四,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实践建设的需要。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也需要一套切合实际的经济理论,对客观的人性的一些分析是必然需要的。因此,综合上述四点,笔者支持将经济人假设引入马克思经济学建设中,以实现马克思更加科学、贴近现实的发展。
一、研究“经济人假设”的意义
经济人假设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本源性假设,对于西方经济学而言,如果能证明经济人假设具有社会代表性,能体现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和动机,则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基础至少是坚固的,那么建立在此基础上的那些结论也应该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科学、合理的,进而可以得出进一步的结论——西方经济学具有相当的科学性成分,对社会经济发展是有益的。然而,现实表明,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表面(之所以称为是表面的,是因为笔者认为所有人的行为都是在考虑泛效用最大化而作出的,因而从深层次讲它依旧是利己的,详细分析可以参见拙作《泛经济人假设与激励制度设计、应用》)利他行为,因而很多人都认为现在的经济学体系是缺乏科学性和完备性的。对经济人结合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无疑会推动经济学体系能向更加科学、完备的方向发展。
另外,从经济人假设自身而言,对人的行为的研究,或者就是对人的心理的一种经济学思考,本身也可以促进人类社会科学领域的新发展。
因而,笔者认为对经济人假设的研究是有现实意义的,不同意部分学者(笔者在研讨会上曾与某经济学者私下讨论,他认为西方没有对这一假设进行过研究,但是事实上,西方也有人对这个专题进行了研究,如加里·贝克尔、坎布南,黄有光的“快乐经济学”也是异曲同工)认为的经济人假设只是作为西方经济学的一个假设,假设是不需要研究的观点。
二、“经济人假设”需要研究的问题
那么我们到底要研究那些经济人的问题,笔者学疏学浅,这里仅作抛砖引玉之言:
第一,经济人的社会适用性问题。理论是对现实的高度升华总结,它可以超越现实,但是不能完全脱离现实;它可以不完全反映现实,通过一些不影响结论的假设来弥补这些缺陷,但是不能让那些可以变换结论的因素也成为假设。经济学是不是科学的,经济人假设是一个关键的理论基石,如果我们能证明经济人具有社会普遍性,则市场经济将是有效率的,依照市场规律进行资源配置则是有效的,我们就应该坚守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对经济人假设自身范畴内的研究问题。就经济人假设本身进行研究,提出新的见解,发展经济人的范畴。
目前对经济人假设基本上都是集中在这两点上。而在以下方面依旧是比较薄弱的。
第三,对经济人假设与马克思经济学的衔接问题。如何将发展的或者说更科学的经济人假设运用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中,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不仅对马克思经济是有益的,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发展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对经济人假设与其他学科的联系问题的研究。如与政治学、企业管理、法律规章、社会学、心理学等的联系问题,拓展新兴的边缘学科,促进社会科学的进一步繁荣。
第五,经济人假设与制度设计问题研究。如果经济人或者说理性人在社会中具有普遍性,或者经济行为是普遍存在的,那么,如何在制度上实现个体经济与群体福利之间的冲突和解将同样成为一个大的课题。
第六,经济人的社会作用问题。经济人对社会发展有没有作用,作用程度如何,如何发挥这些作用,如何限制其不利作用的发挥,以及经济或者理性如何进行最科学的培养以促进经济人的普遍性或限制经济或理性以消除经济人的存在等也将是经济人假设研究的系列重要课题。
三、对经济人的认识误区
经济在英语中是economic,翻译成中文可为“经济的、节约的”,那么我们赋予economic的含义可以为对有限资源的最节约式、最效率性运用,以促进整个人类获得效用(utility)的最大化。这个词从这样的角度来理解是一个褒义词。但是,如果我们在后面加一个“人”,这个经济就被认为是一个不好的词语了。实际上economic-man指的就是能将资源以最节约式、最效率性运用的社会人。因此,我们不能认为“经济人”就是“自私人”,经济人是一个对资源最有效利用可能作出贡献的人,应该赋予正面的含义;自私人却是另外一层含义,指的是为了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择手段,甚至牺牲别人的正当利益,从而促使整个社会的经济效率下降的一种人。自私人可能会实现资源的最有效率使用,也可能会让资源不能实现最有效率的使用。因此正确理解自私人,应该从两个方面,第一是其手段是不道德的,第二是它可能会(通常会)致使资源不能得到最有效率的使用。因此我们可以认为,经济人一定可以促进资源的最有效利用,从而促使整个经济实现帕累托最优,而自私人的存在则可能会导致社会经济出现更多的帕累托改进的余地。正确的理解自私人和经济人之间的区别还可以从两者的范畴进行。前者是社会学中的概念,而后者是经济学中的概念;前者通常与道德、伦理等相互关联,而后者则通常与效用、资源有效配置相联系。
社会上对经济人还存在另外一种误解。认为经济人是西方经济的基本假设,而西方是资本主义国家,那是资本主义学说,因此应该彻底的否定它。其实这是一种观念上的错误,我们应该从那些学说中的合理成分中吸收营养,以培育出符合我们价值观念的科学体系——任何学科的发展都是在其他各种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否定这一点。而这种误解其实追根溯源还是因为前面提到的很多人将自私人和经济人进行了等同,而自私在汉语中是一种贬义词,所以我们不能接受。
我们应该能破除掉这两种误解。应该正视的问题就应该正视,而不要刻意的去回避,毕竟回避不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没有必要将精力放在这些不必要的争论上,而应该将精力放在如何利用好这些观念中的合理成分上,以发展我们自己的经济学体系。
四、关于泛经济人概念的提出与理解
笔者在拙作《泛经济人假设与激励制度设计、应用》中提出了泛经济人的概念,只是想将经济人的概念泛化,从而更加贴近现实一些,能让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得以更广的拓展,进而实现经济学的新发展。(这是我不自量力的想法,也许很幼稚可笑——在诸位前辈面前)其实,现在有很多人提出的一些观点是与鄙人的想法类似的。如黄有光等的快乐经济学,其实也是对效用理论进行泛化的一种结论。
泛化的概念,鄙人认为更容易被别人接受,从而使得社会上能从观念上能更理智的看待一些现实的问题。笔者始终认为,问题存在了是应该解决的,而不是去遮掩的,不管用的是什么手段,都应该朝着解决问题的目标前进,而且应该是最经济的手段(不能违背法律和道德的手段),只有这样社会的整体效用才有可能达到最大化,而人类的资源使用也才有可能是最能持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