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价值规律 论社会经济价值规律(二)



六 从微观经济价值规律到宏观经济价值规律

(一)价值创造规律

   我们知道,相应于本质层次性必然存在知识层次性;同样相应于智能系统层次性,也存在价值层次性(价值层次愈高,价值愈稀缺)。不断专业分工和社会产业升级,是层次性上升要求,亦是层次性上升结果。社会既存在劳动密集型基础产业,也存在资本与知识技术密集型高科技产业,社会国民经济结构,必然成为层次分明,层层递进、布局合理的经济综合体。到今天为止,业已形成的产业层次有六层次,分别代表农业、工业、商业、服务业、信息业、知识业。知识产业是未来产业主攻发展方向。

因为价值可传承累加,所以任一级产业企业,其产品价值总可表述为:

               Mn=m+jEn                   (5-1)

   其中 M 代表产品价值,m代表自然价值(包括自然资源产品价值与自然人口价值),E代表智能量,j代表价值常数,n代表企业所在产业层次。

   事实上: Mn = m+ m1+m2+…+m n-1+m n        (5-2)

            En = e1+e2+…+en-1+en              (5-3)

   其中, Mn代表产品价值;

mn代表Mn在某一产业层次增加价值;

          en代表Mn在某一产业层次增加智能量;

   所以产品蕴含智能量,是各级产业企业产生智能量之和。

   其中针对任一产业层次n,存在mn=jen恒成立。任一产业层次,其企业产品价值,在成本价值和利润价值之间存在如下关系:

               Mn= Mn-1+jen                        (5-4)

   其中:     Mn                  为产品价值;

             Mn-1=m+m1+m2+…+mn-1 为成本价值;

             jen = mn                为利润价值。

   必须说明的是,Mn=Mn-1+jen 是包含了这样一种假设时成立的,即假设任一产业层次n所在企业创造价值,能够完全复制传承下来,不存在自然或人为耗损导致的反价值,即不会发生价值湮灭,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实际生产中,存在自然耗损以及企业内部磨合损耗等导致的价值湮灭损失,固此任一企业实际产品价值表达式为:

                Mn=v(Mn-1+jen)              (5-5)

    其中 v决定企业创造效率,为企业生产系统综合效应系数。

    公式(5-5)体现了企业产品价值创造规律。一般地0≤v≤1;当v=1时,企业创造生产进入一种理想状态。要提高企业创造效率,归根结底是提高企业系统综合效应系数“v”。系统综合效应,具体表现如下:

   组合效应:理想组合可使智能化系统运转达到最低成本和最高创造生产水平。具体大到企业组织机构合理设置,小到车间班组优化组合,均能提高企业系统创造效率。

   协同效应:在理想组合中,提高任一要素智能化水平,可以激活组织中其它成员智能量,促进系统更高效率运转。

   规模效应:企业投资与产值必须达到一定规模,才能体现和提高创造效率。无论是组合效应,还是协同效应,必须在一定规模基础上才能体现。

   替代效应:要实现组合、协同、规模效应、必须认识到要素可替代性,通过彼此替代到不可替代为止,达到规模合理、组合高效、和诣统一理想状态。

   总之,组合效应要求加强创造性生产组织管理能力;协同效应要求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及员工素质;规模效应要求控制好固定投入速度水平,适时把握生产规模;替代效应要求寻找实现成本控制和质量控制的规律。

表面上,产品价值是各级产业,各层次价值累加的结果,事实上,产品价值是各层次价值的有机总和(即产品价值是层次性分布的)。因为价值层次愈高,价值愈稀缺,所以产品价值总的稀缺性,取决于构成产品价值的最高层次。小到一个企业,大到一个国家,其所拥有价值的稀缺性,决定其在交易中所处的地位性质。其所拥有价值层次低,那么其在交易中所处的地位便不利(只能以多换少,或者一无所值),反之便有利(能够以少换多,或者无价不售)。因此,一国的经济结构,最终必须轻型化,即在完成传统基础产业布局后,应及早向服务业、信息业、知识业升级转化。

(二)价值生产规律

 根据价值-价格公式,企业产品收入可表示为:

           P=k(M-nm)nm/r²

            =k﹝( M/2)²-(M/2 -nm)²﹞/r²        (5-6)

 其中, P为总价格,代表产品收入水平,

          n 为产品数量,

m为单位产品价值,

M为社会总价值,

r为有效人口,

k为社会货币系数

 政治经济学价值规律 论社会经济价值规律(二)

根据(5-6),产品单位价格可表示为:

        p= P /n = k(M-nm) m/r²

         =k﹝M²/4n-n(M/2n-m)²﹞/r²         (5-7)

其中,p为单位产品价格。

1假设M、r不变,讨论公式(5-6)

(1)当 N=nm=M/2时,

有P最大= k(M/2r)²

   P最大,为产品最大收入规模,即产品收入极限。

(2)当 N=nm<M/2;

        有N↑ , 则 P↑;

        有N↓ , 则 P↓;

   意义为:当生产规模到达某一临界值前,扩大生产规模,可以增加收入水平,生产规模愈大,收入水平越高。

(3)当 N=nm>M/2;

        有N ↑, 则 P↓;

        有 N ↓, 则 P↑;

   意义为:当生产规模超越某一临界值后,生产规模愈大,总收入水平越低,因此产品生产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

2假设M、r不变,讨论公式(5-7)

(1) 如果n一定

①当 m<M/2n

        有 m ↑ , 则p↑;

        有 m ↓ , 则 p↓;

   意义为:在产品数量供给不变时,产品质量在达到某一临界点前,提高产品质量,能够提高产品价格,同样能够提高产品总收入水平。

②当m>M/ 2n

        有m ↑ , 则p↓;

        有m ↓ , 则p↑ ;

   意义为:在产品数量供给不变时,产品质量超越某一临界点后,提高产品质量,产品价格反而下降,同样产品总收入水平也反而下降。因此,任何产品质量,不可能无限提高。

③当m=M /2n

       有p最大 = (M /r)²k /4n

p最大,为产品最高收入单价。

(2)如果 m一定, 且n<M/2m

       当 n ↑ 时 , 有P↓;

       当 n ↓ 时 , 有P↑;

   意义为:产品质量一定,且生产规模达到某一临界值前,供给产品数量增加,则产品价格下降,但产品总收入增加;供给产品数量减少,则产品价格上升,但产品总收入下降。因此产品市场价格受产品供给数量的影响,并反向变化。

   以上是产品价值生产规律。根据以上规律,企业可以制定相应的生产经营战略。如规模化生产战略、质量战略、价格战略、产品战略、多角化综合战略等。总之,企业战略以确保产品总收入水平最高,盈利最多为目标。

(三)产值边际收入函数与成本边际效益函数

1产值边际收入函数

根据价值-价格公式,产品总价格为:

     P= k(M-N)N/r²              (5-8)

其中,P为产品总价格,

      N为产品总价值,

      M为社会总价值,

      r为社会有效人口,

      k为社会货币系数。

假设M、r不变,(5-8)两边对N求导,

    有 q= k(M-2N)/r²            (5-9)

(5-9)为产品产值边际收入函数,其中q为产品边际收入。

    当N= M /2 时 ,q=0 ;

当N>M/2时,q<0 ;

当N<M/2时,N愈大,q愈小。

因此产品边际收入随产值规模扩大而递减。

2成本边际效益函数

   假设理想市场存在A、B、C三个理想生产个体,分别生产a、b、c三种产品,产量价值分别是d、2d、3d。A、B、C彼此进行等价交换,形成产品价格,并获得产品总收入。

根据价值-价格公式,A、B、C总收入分别是:

    PA= k (2d+3d) d/ 9 =k d²5/9

    PB= k (d+3d) 2d / 9 = k d²8/9

    PC= k (d+2d) 3d/ 9 = k d²9/9

   把y= k d²/9 定为一个收入单位,假设A、B、C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那么一个收入单位所对应的一个成本单位为xy,其中x=1-z,z为平均利润率,x为单位收入对应单位成本系数.

知A、B、C总成本分别是:

   QA=x k (2d+3d) d/ 9 =xk d²5/9

   QB=x k (d+3d) 2d / 9 =x k d²8/9

   QC=x k (d+2d) 3d/ 9 = xk d²9/9

知A、B、C效益函数分别是:

   RA= PA一QA =(1- x)k d²5/9=(1-x)PA

   RB= PB一QB = (1-x) k d²8/9=(1-x)PB

   RC= PC一QC = (1- x)k d²9/9=(1-x)PC

以此类推,针对任一产品n,存在以下关系:

    Rn= (1-x)Pn = z Pn             (5-10)

其中,Rn为产品n效益函数,

      Pn为产品n总收入规模,

      x为产品n单位成本系数,

      z为产品n平均利润率,。

   效益函数表明:正常生产情况下,生产规模愈大,获得效益越多。

效益函数两边对x求导,得成本边际数益函数为:

         Wn =-Pn                 (5-11)

其中,Wn为产品n成本边际效益函数,

       Pn 为产品n总收入规模。

   成本边际效益函数表明:成本边际效益为负效益,并与总收入规模成正比。成本上涨时,收入规模愈大,负效益愈大。因为收入规模由生产规模决定,负效益是效益亏损,故成本上涨时,生产规模愈大,效益亏损愈大。

就效益函数Rn= (1-x)Pn = z Pn,讨论如下:

(1)当x<1时,利润率z=(1-x)>0 ,效益弥补亏损有余,存在生产效益;

(2)当x=1时,利润率z=(1-x)=0 ,效益刚好弥补亏损,收入=成本,不产生生产效益;

(3)当x>1时,利润率z=(1-x)<0 ,效益不能弥补亏损,收入<成本,投资成本不能全部收回;

(4)当x=2时 ,利润率z=(1-x)=-1 ,投资成本亏损一半,只能收回一半投资成本。

   总之,成本上涨愈高,生产规模愈大,效益亏损愈大,投资成本愈难收回。由于成本不断上涨,成本系数接近甚至大于“1”,生产规模只能不断压缩,直至完全停产,并最终撤消投资,生产向低成本地区转移,从而出现产业集中化与产业空心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2643.html

更多阅读

政治经济学 第一章导论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生产资料、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社会经济制度、经济体制、经济规律二 、单项选择题⒈ 作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① 分配关系 ② 消费关系 ③ 生产关系 ④ 交换关系⒉

ztwtwz 国际政治经济学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国际政治经济学2009-03-20 00:04:25|分类:国际政治经济学|举报|字号订阅1、历史:IR、IPE的发展2、理论:(1)现实主义:霸权稳定论(2)自由主义:相互依存论(广义、狭义——敏感性和脆弱性)(3)依附理论:正统、激进、改良(4)斯特兰奇:金融、安全、生产、知

第一章政治经济学导论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劳动  2、劳动资料  3、劳动对象  4、生产力  5、生产关系  6、经济规律    二、选择题  1、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社会生产力  B.社会生产关系  C.社会生产方式  D.物质资料生产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写作背景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写于1859年1月。这正是1848年——1849年欧洲革命失败后的第10个年头。当时,马克思所预言的新的革命高潮并没有到来。马克思认为,有必要重新审查自己先前制定的理论,进一步探索和阐明革命

声明:《政治经济学价值规律 论社会经济价值规律(二)》为网友飞舞的头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