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亚经济合作 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



【摘  要】:本文主要利用汇率长期行为理论研究从1983年到2001年以来日元汇率的变化。笔者认为日元的实际升值的基本原因在于是日本非贸易品相对价格的快速上升。文章同时通过对日元实际汇率和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物价指数以及贸易差额等相关经济变量之间进行回归分析,得出各变量之间的数学规律。

【关键词】:汇率;实际汇率 ;国内生产总值;数量关系

一. 研究背景

     从199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在1美元=8.27人民币水平上。近期人民币汇率面临越来越大的升值压力。很多学者强调人民币不能升值,因为在货币汇率问题上,日本有过前车之鉴。日元汇率从1973年开始随市场变化自由浮动,当时1美元=308日元。1985年日本签下了“广场协议”,日元被迫升值,1995年4月19日出现历史上最高值,即1美元=79.75日元。之后虽然有所起落,但总的来说70年代以来,日元整体处于升值状态。不少学者认为正是日元的升值导致了日本经济长期萧条。本文主要研究1983年到2001年以来日元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变化,汇率变化和国内生产总值、进出口贸易额、消费物价指数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日元汇率变化的规律,分析产出的增加是否必然导致实际汇率的上升。希望通过对日元汇率市场化后变化的分析,能够对我国的汇率制度建设有所借鉴和启示。

二.汇率长期行为理论

关于名义汇率和各国物价或成本水平比例关系的理论可以追溯到16世纪,与货币数量理论发展密切相关。20世纪初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负·卡塞尔推广购买力平价理论(PPP),即一国的名义汇率会与各国物价或成本水平比率平等变化,使PPP假说成为汇率理论的核心部分。购买力平价理论背后的基本思想是一价定律,一价定律适用于单个商品(例如商品i)的情况,而购买力平价理论则适用于普遍的价格水平。在下面对日元汇率分析中,假定用 表示美国价格水平, 为日本国内价格水平, 为名义汇率为单位本币的美元价值, 为实际汇率,由名义汇率和价格水平来确定,它是对一国商品和劳务价格相对于另一国商品和劳务价格的一个概括性的度量,实际汇率的数学表达式为:

                                              (1)

从购买力平价背后的一价定律来说, 应该不变,或是从长期趋势来看,应该波动不大。根据上式计算1983-2001年日元对美元实际汇率的变动。一般来说广泛使用的实际汇率根据以下价格指数计算:国内生产总值缩减指数、消费物价指数、批发物价指数、出口价格指数以及单位劳动成本。由于消费物价指数比较容易收集,本文选用该指数来计算实际汇率,同时为了观察上的方便,对日元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

注:以1990年消费物价指数为100计算

 东北亚经济合作 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
 

注:资料来自于历年的《中国统计年鉴》

从上述图表和数据显示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在各年度之间发生的波动,1984到1986年期间,日元汇率发生剧烈波动,币值出现大幅度的升值,此后起落相对平稳。1989年到1994年期间日元再度升值,在1995年达到最高值,此后日元币值有所贬值。1997年到1999年中日币反弹,又出现20日元左右的升值。1999年之后受到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日元小幅度贬值。总的来说,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走势基本相同。购买力平价理论在解释名义汇率短期行为时完全没有效力,但是大量实证证明,工业国的实际汇率有向长期历史平均水平回归的趋势,这表明购买力平价理论在长期有一定的效力。对于汇率长期趋势偏离购买力平价的趋势,有许多重要的修正和改进理论。对于日元实际汇率变化,也就是日元长期处于升值可以采用巴拉萨和萨谬尔森(Balassa-Samuelson)的推测来解释:收入水平较高的国家非贸易商品与贸易商品价格之比较高的原因是随着实际收入的增长,贸易商品部门生产率的提高快于非贸易部门生产率的提高。由于国家内存在竞争的压力,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中技能类似的工人工资必须大致相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贸易商品部门较快的生产率增长提高了非贸易生产部门的相对成本,因而提高了非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在各个国家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非贸易商品相对价格的提高导致了币值的实际升值。下面将一国的价格总水平定义为非贸易商品价格和贸易商品价格的算术平均。假设两个国家的价格总水平分别为 和 ,非贸易商品价格为 和 和贸易商品价格为 和 ,带 号的变量表示外国。

                                                  (2)

                                            (3)

当以消费物价指数表示价格 时,权重(  和  )为非贸易商品在消费总量重所占的比重。可将两个国家以同种货币表示的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定义为:

                                                                (4)

定义下列方程:

                                (5)

                             (6)

根据(5)和 (6)式可以得出:

                       (7)

(7) 式给出实际汇率( )、两个国家各自非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  和 )、非贸易商品在国内和国外价格指数中的权重(  和 )以及所有国家贸易商品的相对价格( )之间的关系。从等式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非贸易商品国内相对价格( )上升会导致实际汇率的升值。

结合上述的等式来看看日本经济发展种的实际情况:如果日本生产率在贸易品部门和非贸易品部门平衡增长或是在各行业中得到整体提高,则各部门都获益并将导致日元的贬值。但事实上,日本贸易品和非贸易品部门的生产率不是同步提高的,导致对实际汇率完全不同的影响。贸易品部门生产率的增长迅速,而非贸易品部门的生产率增长相对较慢。贸易品部门生产率的上升有助于提高整个国家的工资水平,因而非贸易品的生产商被迫以提高价格的方式来对付工资成本上升的压力。在日本以贸易品来衡量的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一直趋于上升。相对来说,美国的贸易品部门与非贸易品部门的生产率差异较小,所以日本的非贸易商品的价格要比美国上升得更快。根据经济学家理查德·马斯顿对1973-1983年美国和日本行业数据的研究,美国贸易品生产率的提高比非贸易品生产率多出13.2%,日本贸易品生产率的提高是非贸易品生产率的73.2%,美国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上涨了12.4%,而日本上涨了56.9%。在1983年以后,这种情况仍然持续。与美国的贸易品相比,日本贸易品的价格下降许多,但是贸易品价格的下降不足以抵消日本非贸易品价格急剧上升对汇率的影响。总之,日本非贸易品价格的快速上升是导致实际汇率升值的基本原因。

三.日元实际汇率和几个经济变量的数量关系

(一) 日元实际汇率和国内生产总值( )之间的数量关系

产出的增加是否会导致实际汇率的上升,一直以来是汇率长期行为的实证研究的重要课题。利用EVIEW软件对1983以来的数据用做出简单的回归分析, 表示日元的实际汇率,采用直接标价法, 表示国内生产总值,结果说明20年以来日本的实际汇率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如下的线性关系为:                    (8)

Dependent Variable: LOG(E)  Method: Least Squares Sample: 1983 2001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1) 12.63532 0.397077 31.82088 0.0000

C(2) -0.750959 0.038354 -19.57975 0.0000

R-squared 0.957539     Mean dependent var 4.868300

Adjusted R-squared 0.955041     S.D. dependent var 0.361649

S.E. of regression 0.076682     F-statistic 383.3665

Durbin-Watson stat 1.923346     Prob(F-statistic) 0.000000

模型说明在1983-2001年之间,GDP每增加1%,日元实际汇率数值就反向变动0.75%。说明产出增加1%,日元汇率会发生0.75%的升值。上述模型较好地验证了产出的增加会导致实际汇率的升值。

(二) 日元实际汇率和消费物价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价格指数是市场供求关系的晴雨表,同时也反映了日元的国内购买力。国内价格水平对于汇率的影响很重要。下面是1983-2001日本消费物价指数和日元实际汇率之间的回归研究,存在线性方程:                                     (9)

Dependent Variable: LOG(E)  Method: Least Squares   Sample: 1983- 2001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1) 26.71714 2.499147 10.69050 0.0000

C(2) -4.729298 0.540896 -8.743446 0.0000

R-squared 0.818080     Mean dependent var 4.868300

Adjusted R-squared 0.807379     S.D. dependent var 0.361649

S.E. of regression 0.158723     F-statistic 76.44785

Durbin-Watson stat 0.824394     Prob(F-statistic) 0.000000

双对数方程的系数说明,在1983-2001年这段时间内,消费物价指数变动与日元的实际汇率呈现反向变动。日本国内的普遍物价上涨1%,日元实际汇率数值下降,日元升值4.7%左右。

(三) 日元实际汇率与对外贸易之间的数量关系

众所周知,本币贬值可以促进出口抑止进口,从而改善贸易收支的情况。按照如此的经济逻辑,日本贸易应该出现这样的情况:日元升值     出口下降     顺差减少     外汇盈余减少,但是现实情况却出现日元升值     出口数量减少    出口质量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   产品价格上升    贸易顺差居高不下。从1983年到2001年日本长期处于顺差状态。

1.日元实际汇率与出口额之间的数量关系

国际贸易理论一般认为,一国的出口额是外国国民收入和实际汇率的函数,鉴于考查日元对于美元实际汇率的变化,以及美国是日本的主要贸易伙伴,因此将美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考查对象。                                                                 (10)

Dependent Variable: LOG(X)   Method: Least Squares   Sample: 1983 2001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1) 0.821563 0.021085 38.96380 0.0000

C(2) -0.214512 0.047617 -4.504920 0.0003

R-squared 0.923484     Mean dependent var 8.007967

Adjusted R-squared 0.918983     S.D. dependent var 0.353902

S.E. of regression 0.100733     F-statistic 205.1766

Durbin-Watson stat 1.958383     Prob(F-statistic) 0.000000

                                    (11)

从模型的各项检验指标来看,在1983-2001年时段内,日本的出口符合国际贸易理论的描述,汇率与外国国民收入都是促进出口的变量,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和日元贬值可以增加日本出口额。

2.日元实际汇率与进口额之间的数量关系

对于进口来说,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一国的进口是本国国民收入和实际汇率的函数,如下所示:                                                        (12)

Dependent Variable: LOG(M)    Method: Least Squares   Sample: 1983 -2001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1) 0.731957 0.034029 21.51002 0.0000

C(2) 0.030109 0.072177 0.417151 0.6818

R-squared 0.794207     Mean dependent var 7.716868

Adjusted R-squared 0.782101     S.D. dependent var 0.380447

S.E. of regression 0.177591     F-statistic 65.60713

Durbin-Watson stat 0.863086     Prob(F-statistic) 0.000000

                                    (13)

从模型的各项检验指标来说,日本的进口模型符合国际贸易理论的描述: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是促进进口的变量,直接标价法的日元实际汇率与进口量呈负相关。但是模型说明主要影响进口量的变量是国内生产总值。

3.日元汇率与贸易差额之间的数量关系

从国际贸易角度来说,贸易差额是汇率的函数;而从国际金融角度来说,贸易差额影响一国的外汇储备,也反映了一个外汇市场上的外汇的供求关系,会影响汇率的变动。长期的出口顺差,会使得实际汇率数值下降,导致本币升值。根据1983 年到2001年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Dependent Variable: LOG(X-M)  Method: Least Squares  Sample: 1983 2001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1) 11.33301 0.913581 12.40504 0.0000

C(2) -0.977389 0.187171 -5.221919 0.0001

R-squared 0.615979     Mean dependent var 6.574787

Adjusted R-squared 0.593390     S.D. dependent var 0.450372

S.E. of regression 0.287184     F-statistic 27.26843

Durbin-Watson stat 1.391723     Prob(F-statistic) 0.000069

从模型的各项检验指标来看,在1983-2001年期间,日元汇率和贸易差额之间是这样的关系:                                  (14)

说明外汇市场上实际汇率和贸易顺差反向变动。直接标价法下,实际汇率数值上升,币值贬值,贸易顺差会增大。实际汇率每发生1%的变动,贸易差额就会反向发生1%左右的变动。

四.结论

本文根据巴拉萨和萨谬尔森(Balassa-Samuelson)假说解释了日元实际汇率升值的基本原因,并将日元的实际汇率和几个相关的经济变量进行回归分析,日元的实际汇率和国内生产总值、消费物价指数、进出口额之间存在以下几个数量关系:

1. 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1%,日元实际汇率升值0.75%。

2. 日本消费物价指数上涨1%,日元实际汇率升值4.7%左右。

3. 日本主要贸易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和日元贬值可以增加日本出口额,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如果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8%,日元实际汇率贬值0.2%,日本的出口额将上升1%。

4. 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促进进口增加,日元实际汇率与进口量呈负相关,但是影响进口量的变量主要是国内生产总值,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增加0.73%,日元汇率升值0.03%,日本的进口额上升1%。

5. 日元实际汇率每发生1%的变动,贸易差额就会反向发生1%左右的变动

【参考文献】

[1]刘巍.对日元汇率与其他宏观经济变量之间数量关系的分析. [J].金融与投资2002(1)15-17

[2]伊藤隆敏.彼德·伊萨德等. 汇率变化及其对亚太经合组织地区贸易合投资的影响. .[M].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12月

[3]保罗·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2月

[4] 刘巍.对人民币变动轨迹的实证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3(2)26-30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2706.html

更多阅读

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思考 关于美国次贷危机的书

宗乐新 2009年 8月号2008年3月,美国著名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宣布破产倒闭,标志着美国次贷危机正式爆发,进而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深度影响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和金融秩序。危机还在持续,世界经济走出低谷尚需时日。本次危机给全世界所带来

黑龙江省经济 关于黑龙江省经济“翻两番”的思考

                                         一、全省人民面临的战略任务党的的十二大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总体构想,确定第一步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

贵州省威宁县邮编 对贵州威宁县迤那镇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考

    一、迤那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根据实地调查,贵州威宁县迤那镇的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马铃薯为主,经济作物以烤烟、核桃、黄梨等为主,大多数农户都种植这些作物,并多实行马铃薯与玉米套种。农户的经济收入主要依赖烤烟种植,这大

法学和国际关系 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

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使我们再次面对一个古老而悬而未决的问题,那就是什么样的国际储备货币才能保持全球金融稳定、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此次危机再次警示我们,必须创造性地改革和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向着币值稳

周小川 货币政策 评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

——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我们准备好了吗?     周小川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和建议,在G20峰会前夕特定的历史时刻提出,引起广泛关注,也被广泛误读。周小川的特殊身份和周文发表的时间、历史背景,是文章被误读的直接原因。   奥

声明:《东北亚经济合作 关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为网友誰能讓忘記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