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金融界,“目标区”(target zone)理论是一个非常流行的观念,有“汇率目标区”理论,也有“通货膨胀目标区”理论。目标区概念的广泛使用,反应了西方经济金融理论界对于稳定性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美联储关于要不要实行“通胀目标”(inflation targeting)的争论一直在升温,引起了市场人士的普遍关注。
所谓“通胀目标”,简单地说就是中央银行设立一个明确、量化的通胀目标区,并据此调整货币政策。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中央银行把实行“通胀目标”作为实现价格稳定,增强央行可信性的重要手段。包括新西兰、英国、加拿大、以色列、瑞典等在内的逾20个国家的央行实行了通胀目标,并取得较好效果,特别是在拉丁美洲这一效果表现得更为明显。实行通胀目标前,拉美国家普遍存在恶性通胀,有的国家的通胀率更是高达1000%以上。从1989年开始,智利、墨西哥、巴西、哥伦比亚等国家实行了通胀目标,使通胀率逐渐下降,目前这些国家的年均通胀率低于8%。但是在这一时期,美联储一直没有实行通胀目标,而是根据经济和通胀状况采取较为灵活的方式调整货币政策,也成功地抑制了通胀,稳定了通胀预期,树立起了美联储的威信和可信性。
然而,近两年来在美联储内也出现了要求实行通胀目标的呼声。美联储理事伯南克便是其中一个重量级人物,这位前普林斯顿大学的经济学教授一直是实行通胀目标的坚定支持者。伯南克先生有一句名言:“经济学是一门很难的学科,我把它比成当发动机正在运转时学习如何修车。”2005年2月11日在加利福尼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他就拉美国家近15年来运用通胀目标抑制通胀发表演讲,称初步结果鼓舞人心。显然,伯南克先生是希望把“车”停下来或者尽最大的可能放慢速度,让他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如何“修车”。
与资产价格有关。其实,正如笔者在“中国经济无法避免周期性衰退”(www.aihuau.com,2005-6-5)中提到的一个核心观点,全球中央银行关于“通胀目标”理论与实践的争议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如何对待资产价格。目前各国央行几乎无一例外地将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关注的焦点。以这样的指标衡量,美国的通胀控制得很好。但是许多专家认为,资产价格也应考虑在其中。美国包括房屋价格在内的价格指数目前为5.5%,是1982年以来的最大涨幅。这表明通胀已表现为不同的形式,风险不仅在于资产价格可能会迅速回落,而且如同传统通胀,飚升的资产价格也会扭曲价格信号,导致资源配置不当,如降低储蓄率、造成住房投资过度等。资产价格的大幅上涨也许需要比传统通胀更高的利率加以抑制,也就是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流行的通胀目标还不成熟。英国、欧元区、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央行都表示调整货币政策需要更多地考虑资产价格。
资产价格变化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宏观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特别是中央银行对资产价格波动如何反应,早已成为一个核心课题。1997年,伯南克等人提出了“通胀目标”(inflation targeting)方法,根据“通货膨胀目标”的理论框架,中央银行根据公布的中期通货膨胀目标给货币政策提供一个名义上的锚链,同时,也允许货币当局有一些灵活性,以实现短期实际经济的稳定。因此,伯南克等人认为,“通货膨胀目标”方法实际上是给出了一个答案:中央银行家应该对资产价格变化做出反应,即,资产价格变化影响货币政策仅仅限于这种变化对中央银行关于通货膨胀的预期所造成的影响的程度。当达到某一个近似值,一旦资产价格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被提前考虑,那么,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就没有必要对资产价格波动做出反应。
针对资产价格问题,格林斯潘主要还是一个不可知论者,早在1994年,在一个庆祝英格兰银行成立300周年的会议上,格林斯潘就提出中央银行是否应当更多地关注资产价格泡沫问题。他当时总结说,人们更感兴趣的可能是这个问题的提出,而不是其答案。1999年,在怀俄明州堪萨斯城召开的美联储年度研讨会上,他又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说,股票和资产价格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中央银行应当对资产价格予以更多的关注。但障碍在于如何才能确定正确的资产价格是什么,更不用说确定它们对经济的影响了。格林斯潘一直对实行通胀目标不以为然。2003年底,美国的长期利率在创下45年新低后出现急剧回升,速度之快为20年所未见。当时一些美联储官员提出应实行通胀目标,以稳定通胀预期,减少市场波动。针对这一说法,格林斯潘直截了当地加以反驳。他说,实行通胀目标会削弱美国货币政策制定者应对经济变动的灵活性。美国经济十分复杂,把货币政策建立在规则基础之上的模式不太适用,而应依靠对风险评估的个人判断。他强调说,认为实行通胀目标就会改善经济表现的看法是很值得怀疑的,而建立在风险管理上的货币政策可能才是最有效的制度。让FED制定一个“通胀目标”,做这样的改变与美联储履行的促进充分就业和价格稳定的双重职责不符,可能会出现不适当的偏差或限制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在这些年通胀预期控制得很好的情况下,宣布一个具体的通胀目标不可能有很大好处。
如果FED进入“伯南克时代”。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笔者认为,在格林斯潘于2006年1月离任前,FED是没有可能瞄准“通胀目标”的。伯南克在谈及这一问题时曾经表示,预计在不久的将来不会发生改变,在将来也许会走上这条路。“但现在我真的一无所知”。在“格林斯潘时代”,伯南克主要表现为一个演讲嘉宾,一个善于表达自己学术观点的沟通者,然而,随着格林斯潘的离去,还有,小布什对伯南克的重用,表明FED的“伯南克时代”即将到来。可以预期,一旦伯南克执掌FED成为现实,FED迟早会将政策焦点瞄准“通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