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合作秩序的扩展:宋王朝与清末新政



 要点:宋王朝资本主义化       重新认识清末新政的性质和意义

          人类合作秩序的扩展主线     明末资本主义萌芽

    关键词:社会转型   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   财富崇拜         

            文明定性、修正

    我的最主要的概念是哈耶克的“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在这里我将其表述为“分工、合作、市场、平等”的社会结构,是有别于传统的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概念的。我认为这是历史的发展趋势,无论是资本主义主的还是社会主义秩序,只要符合其特征,都可以认为是这样的社会结构。这样我们就可以从宏观的历史主线去考虑人类社会的演进。由于资本主义被认为是与这一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相近的,所以在不会引起误解的地方,我沿用资本主义化这一概念,以使我的解释容易理解。

    历史上,中国曾经拥有两次极好的由封建主义跨入资本主义的机会,宋王朝与清末新政。这里所说的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仅就经济模式而言,并非强调政治意识。而且我个人认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形态形成一种模式发展,而其政治的形体能够与其经济形态相协调而不是矛盾重重,那么在研究经济问题时考虑政治形态(是政治形态而非政治)是毫无意义的。我们不能因为古希腊是共和的就去否认拿破仑第一帝国专制下的经济形态。同样的,不能以为有封建的君主和上层政治结构就不能有资本主义形态的经济,也就是 “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

一、宋王朝的资本主义演义

    宋王朝的资本主义化前途是很明显的。

    首先,宋王朝的政治软弱表现在经济上放任自由,甚至“不抑兼并”,连土地都可以自由买卖。宋王朝不像其前后的王朝,它很少利用政治的权利干预商业的发展,对人民的私有财产也极少干涉,反映了这个社会的自由及保护私有的观念。这使得宋朝一代经济的内在质量极高,纺织、陶瓷、冶铁等手工业十分发达,农产品的商业化程度也极为可观,其形成了地域以至全国的开放市场。南北全国民族间以及与海外经济交往的密切,促进了统一经济规则的形成,并最终促使了交子的出现。

    其次,宋朝一代具有创新性的文化氛围。思想上较为活跃,教育先进,各种知识的学堂、书院盛行。科技上极为发达,四大发明在此时完成。天文、立法、地理知识丰富,航海技术先进。而且敢于在制度上创新,如发行纸币,税收制度日益合理和完善。

    再次,城市化的日益加深。这反映在大中城市的发展,小城镇的增多,以及人口由乡村移向城市的趋势加剧。建筑技术日益完美,城市建设日益成熟。城镇内经济繁荣,坊市已无分别,夜市繁荣。《清明上河图》反映了这一景象。

    更重要的,统治者似乎由传统的对权力的崇拜转向了对财富的崇拜,即使面对辽、金,都可以屈辱求全,而对发展经济贸易则毫不遗力,无论是对陆疆各民族还是远洋贸易,甚至设立了专管海贸得市泊司,都表现出与15、16世纪西欧统治者一般的心态。

    最后,资本积累的兴起。宋代人与南洋、朝鲜半岛、日本都进行着密切的经济交流,而且此时出现了闯南洋的热潮,到南洋开发、探险,宋代的传奇有许多这方面的反映。

    所以,宋代形成了一个财富崇拜、自由崇拜、保护私有的社会。这已经符合“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的先决条件。一旦完成了一个阶段的资本的积累和制度的进一步演进,就会理所当然的进入资本主义社会。这一进程,由于中国人的传统的收敛的文化,当然不会是欧洲一般的野蛮扩张掠夺,而是文明的积累。如果如此,那么中国人将改变整个世界以后的历史演绎,形成比今天资本主义更生动、人文、博爱的中国文化强势标准的“人类合作秩序”,而不是今天这样子的西方文明定性的机械主义的经济模式。

    但这一极具意义的历史的推进被野蛮的蒙古人截断了。不仅元朝的统治政策破坏了原有的经济模式的发展演进,而且元以至明清,政治经济政策、文化观念思想意识日益保守复古,资本主义化已经失去了其得以存在的土壤。可以肯定的,只有宋代的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模式才孕育了宋代资本主义化的经济以及思想观念等一整套相适依存的社会结构。宋王朝的政治的灭亡直接导致了这一社会结构的毁灭,又回归甚至更加推进到专制、保守、自闭、愚民的社会。蒙古人同期在亚欧大陆的肆虐,的确改变了历史,极大极可悲的,我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可悲的一件事情。

二、清末新政

    关于清末新政的讨论已经很多了,但我以为对其意义应当进一步认识。我的观点,清末新政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进行改革开放以前中国人对西方经济模式即“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在全国范围内所作的第一次具有实际意义的伟大的尝试,也是唯一一次。而且就其社会的革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而言是一次不成功的但极为重要的社会转型,对于处于千年传统社会的转型期的今天的中国,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新政具备了很多成功的因素。首先,自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以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可贵的人才、科技以及管理经验,以及西方的民主、自由、私有等意识。其次,西欧局势的日益恶化而使列强在庚子战争后对中国的控制暂时放松。三,国人对政治经济改革维新的强烈愿望和实业救国的热潮。四、民族工业的发展。我以为当时民族工业虽然十分落后,但比今天国企所处的境地也不会太差。五、满清王朝统治者背水一战,立志改革。

    新政的内容具有巨大的意义。它的经济改革,鼓励民间资本,倡导工业,颁布了《公司律》、《破产律》、《矿物章程》,推行专利和免税等,极力引进西方经济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考察今天的改革,也无法像当时一样毫无保留的引进西方制度,鼓励民间资本。而且其在经济政策上已十分成熟,如对铁路和矿物的政府关注。直到将铁路收归国有,我认为也是符合经济发展要求的,虽然这最终成为它失败的导火索。其在政治体制、法律、军事、教育等方面的改革,与经济改革相得益彰,相依相存,对以后的历史影响巨大。民国初期政策其实是新政的延续。

    具备种种合理的因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新政确是符合历史的要求,而且有存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如果新政成功,当然会极缓慢的,但也会使今天的中国成为另一个样子。我们不必设想帝制的保留与否,而是我们的经济将避过40年的内战和30年的自我封闭,提前70年开始积累,为起飞做准备。这其中的意义是十分巨大的。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主要是推翻了清王朝,孙中山及革命党人的政治经济思想其实可以理解为对新政的保留和延续。我们看到,他们以“民族、民权、民生”为奋斗目标,但最终只做到了推翻“满清异族”,其他什么也没有做到。不但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而且境遇越来越遭,革命引起国家的动乱,列强趁机扶持势力,中国由清时的中央集权的统一演变到民国实际的军阀割据,经济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我个人认为,将辛亥革命置之于历史长河中观察,或许将是另一种意义。当然,革命总是具有革命性的,我尊重这些前辈的精英人物领导下的人民对历史的选择。

    总之,新政和今天中国的改革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所以今天的我们去重新认识这次改革的意义是十分必要的。

新政的失败给我们的教训,我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国内的经济失去了关税的保护。自19世纪60年代中国关税主权受到破坏之后,中国国内的经济就逐渐失去了关税的保护,使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泛滥的商品和资本肆无忌弹地闯入幼稚脆弱的中国市场,使正在成长中的中国工农商业受到极大破坏。这样就给新政经济政策的实施大打折扣。所以关税,即使是今天,也是可以致命的利器,因为中国经济在质上还是极不成熟的。

    二、最高统治者违背历史潮流的遗志,妄图维持甚至加强中央集权,“而当他们领悟到了历史的趋势时已为时已晚”,也就是指发生了保路运动进而武昌起义。我认为,经济上的改革所进行的社会利益的再分配必然最终导致政治上层结构和意志的改变。典型的例子是英国的立宪革命和日本的明治维新。所以,如果时势允许,新政走向由经济革新推进政治进步这一古老道路势在必然。而今天的改革也是如此。

    三、稳定秩序遭到破坏。在实施新政时,各地的秩序已经表现出不稳定。经历了重重劫难后的清王朝,已成为人们积怨的发泄对象,风雨飘摇。而新政恰恰是一颗救命草,但不幸被辛亥革命的大浪吞没了。我认为将路权收归国有是正当的,但清政府在实施上没有重视民愿并技巧性地解决问题。保路运动的兴起经历了一个由申诉到运动到革命的转变,而武昌起义时新政培育的新军倒戈推翻了政府。在经济改革时,无法回避的是社会利益的再分配。这就牵扯到利益既得者与新兴阶层对利益的强烈要求,强势人群于弱势群体在社会福利上的再分配,包括表面的形式性的政策以及实际的社会结构的转型。关注稳定,妥善处理各方面的利益防止其激化,将民众的意志集中于经济视野而非政治,是关系改革成败的大要。

 人类合作秩序的扩展:宋王朝与清末新政
三、历史主线的延续

    人类合作秩序的扩展是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主线。由于人类历史上,东西方是两个相互独立演进而又具有各自典型特征的强势文化体系,所以产生了两条并行的社会主线,一条在西方,即资本主义模式,一直发展演进至今天;一条在中国,到宋代已经表现得十分清晰,而遗憾的就此截断。从鸦片战争开始的一瞬间,中国的传统社会结构即开始艰难的转型,这一进程一直延续到今天。其作的努力基本上是要将西方人类合作秩序的扩展的主线移植到中国,而其间也存在着以中国文化去修正这一外来主线的尝试。所以,今天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是单纯的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文化模式,而是以其为蓝本进行修正,建立我们所谓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这次社会转型的每一步都存在着危险,需要我们高度警惕,而清末新政恰恰提供了一个珍贵的试验。

四、关于明末资本主义萌芽

    关于明末资本主义萌芽的性质和意义的思考,也还是有其意义的。我认为,关键可能不在于其经济上的现象,而是其引发的明末的先进思想意识萌芽,如黄宗羲、王夫之的重商、自由、民主的思想。当然,这一时期的思想,在以后又更多的转向了民族间的矛盾,如美丽的流星般转瞬即逝,今天人们回首时,感慨于其短暂而灿烂夺目的魅力并为之深讶不已。

    这样,我就把人类合作秩序在中国的扩展过程的两块绿洲两次转型嵌入了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主线之中。分工、合作、市场、平等、自由的“人类合作的扩展秩序”,时至今天,我们看到这是历史的潮流,在其上的政治形态反而是无关重要的。

                                               2004年9月25日

    说明:

    这只能算一个提纲性的东西,由于我的水平有限,无法进行严密的论证和分析。我想我的意思似乎尚未表达清楚,是以自己的观点解释什么是资本主义的制度和经济。文中抛开了1956年中国的社会转变,而那是一次十分重要的社会转型。此文观点颇有偏激之处,只是一时之解。学生读书不多,自知不可妄言,故请各位老师赐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2776.html

更多阅读

引号的作用:特殊含义”与“特定称谓”的区别

概括起来说,引号的作用有四种:一、表示引用的部分。文章中的人物对话或者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或文章)用引号,为的是把他们和作者自己的话区别开来。二、表示特定的称谓三、表示特殊含义和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具有特殊

《大事记》背后的故事:65军与一分区

《大事记》背后的故事:65军与一分区民间修史,与官方撰史不同的地方,就在于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可以文责自负,说话没有顾忌,有话就说,直来直去。《一分区大事记》如蜻蜓点水,泛泛而过。我这里讲的,是在《大事记》背后更深层次而且不为人所

经典中的经典:康熙王朝中怒斥群臣经典台词

康熙王朝的经典片段,网上遍寻不到台词,就一遍一遍听,一个字一个字的敲下。原以为会像过去听歌记歌词一般,几遍之后,心耳麻木,渐平波澜。但是这次,每听一遍,心都会跟着剧烈颤抖,悲愤之情就象火山口下的熔岩。不多说了,分享精彩:康熙怒斥群臣http

天朝的逻辑:咸丰帝与第二次鸦片战争

      近代以来,中国的国门被打开,引发了中外精英和统治阶层的一系列碰撞,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各个层面,中国进行各种主动和被动的反应,外部各国对中国的立场和观点也不断在改变和检讨。即所谓五千年未有之变局,也在动荡中孕育

声明:《人类合作秩序的扩展:宋王朝与清末新政》为网友不小心钟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