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于乘坐公共汽车的顾客来说,在不同的站点上车都要交同样的钱,即在第一站上车的乘客和在倒数第二站上车的乘客交同样的费用,而同样的费用给这两类顾客带来的服务与价格之比却是不一样的,这对顾客来说是不是一种损失呢(或者准确的说对于后上车的乘客是种损失)?很多城市的公共汽车(比如北京的公共汽车)是根据乘坐路途的远近而收费的,当然部分原因是由于在北京,公共汽车的起始站和终点站一般都比较远的缘故,但是如果把问题细微到收取同样费用的相邻的若干个站点之间时,也存在着上述问题。
对于这种现象的合理的解释,我想就是要达到在不同站点收取不同费用这样的目标的费用比较高,即它的交易成本大于经济效率的损失。另一种解释就是在这种制度实施的初始阶段人们就没有异议,生活中早已习惯。
但如果真要根据乘客乘坐距离的远近来收费,即乘坐两站地和乘坐三站地的乘客收取不同的费用,要达到这样的目的的成本与目前很多城市实行无人售票的方法相比来说是很高的,而对于一些城市的一些公交车线路,目前来说只能是用人工售票的方式。但实行人工售票无疑会增加公交公司的人力成本。即使人工售票也会面对一个道德风险的问题,乘客会在售票员不知情的情况下,花少量的钱享受多的服务,即付出乘坐一站地钱的乘客享受到的服务会是两站以上。这很象坐火车买火车票的问题,虽然火车票解决了根据路途的远近收取不同费用的问题,但是也避免不了欺诈行为。笔者就见过有乘客在中途买票上车,而等火车开过几站乘务人员前来检票的时候,却称自己是从就近的前一站上车的,道理很明白,因为这时候补票的费用相对低了很多。而要避免这种行为发生的成本是很高的。
从国家的角度来看,公共汽车更倾向于是一种公共服务的部门。从长期来看,每个乘客他的“损失”和收益可以是相互抵消掉的,并且乘车的费用对于每位顾客的单个行为来说是很少的,所以也并未出现乘坐距离短的顾客要求公共汽车系统赔偿其“损失”的问题。
在乘坐公交汽车时,还有一个有座和没座的问题。比如在起始站,同样一些人在等车,但到上车以后,如果座位数小于乘客数的话,就会有一些顾客虽然支付了同样的乘车费用,但是却得不到相同的服务:即没有座位坐。这是一种不合理的但却被大家广为接受的事实。合理的解释是,假设这些乘客是理性的,并且大家等车的时候都在排队,站在队伍前面的人由于付出了多的时间成本,所以理应先上车而得到座位,后来排队的人就没有座位坐。由此看来,有座位要付出的成本是等车的时间成本加上车费,比单单坐车要付出额外的成本。
但如果有人在别人排队时,自己却不遵守规则插队上车,同样也可以得到座位,这就是不遵守游戏规则。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能获得额外的收益的前提是其他的人都是游戏规则的遵守者,但是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规则的话,就会出现上车时蜂拥而上的情景,笔者所在的城市就经常会遭遇这样的事情。这里就出现一个博弈,如果每个人都遵守规则,那么每个人的收益与其付出的等车成本是成正比;如果大家都不遵守规则的话,每个人的收益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似乎有一点可以肯定,游戏规则的破坏者即那些最卖力往车上挤的乘客往往是后来乘车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