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人生 娱乐圈 重塑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不应该仅停留在博弈层面,要找到知识经济大背景下的客户需求,确定整个企业的商业模式战略之后,才可能有博弈导向

□ 本刊记者 赵敏

脱离企业核心价值,核心竞争力没有意义

傅强:核心竞争力这个问题说的比较早了,中国企业这么多年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拿什么跟人家竞争,怎么做到我有人无,我们的优势怎么样更大地发挥出来?这里面包括社会背景,包括中国制造等等,那么到底企业的竞争核心是什么?

有人说核心竞争力是凝聚出来的,但这个世界现在变化太快,比如《新智囊》的定位是往前看,讨论未来的可能性,如果要是往后看,你是为大企业服务的,你是为成长企业服务的,还是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都绕不开企业成长阶段性的问题。如果企业往前看,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型企业,大家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给大家的是同时发展的机会。这个机会是什么?什么才是企业发展中的核心优势?

aihuau.com

核心竞争力这个“老话题”被重新拿出来思考,现在有什么不同于以往的新背景?前几年大家探讨企业要做大做强,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的问题,而在这变革的年代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李岩:所谓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是一个博弈关系,因此它是企业的竞争策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几个基础:

第一是企业核心价值要能给社会带来价值,给消费者带来价值,脱离价值的竞争力没有意义,而不是简单的博弈关系。

第二是企业要有你的资源,在你企业可掌控资源的情况下,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拿IT行业的芯片来讲,有两个非常著名的企业,一个是英特尔,一个是AMD,这两家公司都是做CPU的,对于它们来说,它们的核心价值是提高计算机运行速度,因此它们最重要的核心价值就是提供优质、快速的运算能力。但谈到博弈关系的时候,它们核心竞争力就发生了偏移。如果我们讲一家企业有广阔的渠道,能够把产品迅速销售出去,销售到许多未能达到的地方,这是某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是这不是英特尔和AMD的核心竞争力。它们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自己的核心价值,所以我们经常看到英特尔和AMD比的是谁能最早发布性能最优的产品。核心竞争力是不能脱离核心价值的。

我们再看一下传统行业,拿饮品行业来讲,其实口味对消费者的选择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企业的销售渠道不能布到消费者身边,企业没有市场占有量,企业事实上是缺乏核心竞争力的。

因此,不同的资源和企业不同的核心价值,这两个方面决定了一个企业能够拥有什么样的核心竞争力。所以谈核心竞争力不应该仅在博弈层面看,企业领导考虑这个问题应该是更宏观的,在大背景下,在整个企业的商业模式战略上,确定定位之后才能有博弈导向。

核心竞争力还涉及到一个获取的问题,是凝聚出来的,还是可以设计出来的。这个事实上也是建立在前两个基础之上,脱离企业核心价值,核心竞争力没有意义。因此这个过程事实上有凝聚的部分,也有设计的部分,不同的企业还是有所区别的。

韩永生:在今天这个市场下,企业靠什么来竞争?比如在消费类企业,我觉得就要找企业的下游零售商,零售商市场变化很快,企业很难把握这个市场到底要什么,所以市场受欢迎的时候,要快速地追货。我们讨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第一,保证交货期。第二,交货要比竞争对手快。你做到这两点就有饭吃,而不在于你技术创新有多少。因为现如今技术路线学得太快,你会了,隔壁邻居一会儿就会,持续不了多久。在我看来,企业在谈核心竞争力的时候,不要总谈自己如何如何,我们要看看客户最关注什么,把他最关注的事情做得比别人好,别人做不到,这样你就有了核心竞争力。

毛海:我拿北京的汽车板块举个例子,现在北京汽车建立了五大板块:整车板块、零部件板块、服务贸易板块、资产管理板块、研发管理板块。这五个板块里面各自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整车板块又分成几大企业,几大企业肯定核心竞争力又不一样了。北京奔驰的品牌和技术世界保持领先,这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制造商来讲,不随便选择供应商,这些厂和它始终是战略关系,同步发展,这是它的核心竞争力。北京现代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快,一般企业的车五年一变,它三年一变。我用最简单的几个字来形容北京现代的竞争力,就是汽车“时装化”,汽车未必有多高的价格,但一定代表着时尚、现代和多变。北汽福田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性价比,整个制造的精髓就在这儿,劳动力的低价、研发力量低价、传播渠道低价,集于一身。

不同的板块里面,有不同的资源,形成不同的核心竞争力。在中国,汽车不是一个完全市场竞争的产业。

核心竞争力是聚集的还是设计的,我认为肯定是设计的,因为汽车产业肯定是设计的,不是自己慢慢干成的,而是在政府的引导下,通过整合资源迅速形成产业的。

为什么说是设计的,我们做战略往往是倒着来的,不是市场能做到多少,是我们先做出目标,根据我的产品,认为能达到一个什么目标。北汽最近做了几个目标,一个是到2010年销售收入1450亿元,要成为世界500强。目标确定以后,我们要整合政府给我们的资源。

从关注客户的麻烦开始

傅强:一般企业思考核心竞争力的时候,往往都在考虑自己。因为确确实实自己的优势劣势是可以看到的,一些分析工具比如SWOT分析是最具代表性的,一般的思维方式就是把我的优势找到,然后充分发挥。我以前听过韩老师的一个观点——核心竞争力的塑造从关注客户的麻烦入手!很受启发,但企业都有这个过程,一方面大家都承认客户是第一位的,但另一方面对于核心竞争力的思考,往往还是想自己多一些,企业和客户之间,主体和客体之间,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把客户的麻烦留给自己,固然体现了“以客户为中心”,但自己是否有解决麻烦的能力?搞不好,客户的麻烦没解决好,自己的优势也没发挥出来。这怎么办?

韩永生:企业是为客户服务的,客户可能有好几项需求,企业找出一项客户最重要的需求,然后把这项需求做到极致,企业就找到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客户需求很多,但是要分不同的类别,有不同的需求点,我们找一个第一要素,跟自己企业的能力有所匹配。如果以自我为中心,客户根本不需求你的能力,那对于客户来讲你有多大本事都是毫无意义的。现在企业的边界在不断地被打破,自己的能力不足的时候,何以通过“协作”和“整合”其他资源来完成,现在我们谈核心竞争力的凝聚,绝不能仅仅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李岩:的确,核心竞争力会变化,条件变了,核心竞争力也就变了。获取方式多种多样,其中并购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包括国外很多成功的企业,500强的企业,很多都是并购起来的,像微软、WINDOWS,包括最早的DOS在内,都是比尔·盖茨买过来的,包括Excel也是买过来的。还有品牌,这也是一种核心竞争力,多年的积累已经形成了消费者的印象,但有些技术资源,包括市场、渠道都可以买。

毛海:自己没有能力的时候,并购是一个方法。前一段时间上汽和南汽把罗孚发动机买了,一下就跨越了一个阶段,花一点钱就变成自己的了。这个阶段,中国企业实际上在快速摄取一些东西,比如利用资本的力量,这是中国企业很厉害的地方。

傅强:蓝海战略号召差异化竞争策略,于是有人提出,核心竞争力基本等于差异化。这个问题大家看法是不是一致?

中国企业在很多的架构、战略上,都是向世界先进的企业学习,或者进行参考和模仿。既然他们走到前头,我们走在后头,如果在竞争过程中,大家能够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那么,除去政府资源配置的重要性,我们如何在这个过程中把这个差异显现出来?

毛海:这个差异化特别不容易说清楚。世界各地的汽车厂家我都看过了,一些国际知名品牌之前还觉得它那么大,我们不可能收购它,但现在真应了那句话:一切皆有可能。

凭什么是中国企业收购?从产品上说,美国通用的研究院,特别庞大,但设计出来的汽车并不出色,缺少市场开发度。再一个就是劳动力,去年福特亏损127亿美元,其中80亿美元是发退休金的。通用也亏损几十亿。在中国所有的合资企业,技术来源是世界各地的,市场慢慢也是世界各地的。把成本降低,利润摊薄,现在已经转到了中国、印度、俄罗斯这些国家了,只有这些国家能造出这个价格的车,造不出来就是巨额亏损,这是中国的价格优势。另外,中国产业组织管理能力迅速提升,现在我们与世界各地都可以合作。

核心竞争力不等于差异化

傅强: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差异性,它的新核心竞争力的凝聚,是否和制造业完全一样?知识经济体现更多的是非连续性环境,非连续性的本质意味着变化,意味着今天和明天不一样,这种特征和行业差异有关系吗?

李岩:我觉得这个跟行业没有太大区别。

第一,首先谈竞争力也是竞争范畴,如果是政府垄断不产生竞争,也就不用谈竞争力了。竞争力是一个博弈关系,如果不是竞争市场,干吗研究竞争力,研究关系算了,研究资源算了。

第二,核心竞争力不等于差异化,这是认识上的误区。差异可以帮助你竞争,但是不够核心,中国制造行业有很多的优势,尤其是成本优势、市场优势,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中国制造业从很多行业看,包括彩电行业、手机行业,这已经很明显了,中国走的是低成本竞争,这种是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的。

我前两天在日本广岛看了一下日本马自达工厂,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两点:第一,就是转体发动机,是独创技术,这种创造力就是核心的。这个东西是用别的东西无法取代的,如果说我们有成本优势,那么越南等很多东南亚国家,只要条件具备就可以跟中国竞争。所以这不等于核心竞争力;第二,创新能力。我们不能把差异和核心竞争力相提并论,企业一定在这个行业里有不可取代的价值,凝聚这些才是最核心的。所谓资本优势、劳动力优势,这些都会很轻易被人取代。

中国有很多代工工厂,但核心技术还是在国外,我们要做的就是利用暂时的竞争优势,利用自己的差异,去塑造核心竞争力。我们电信行业也是这样,这个行业就是垄断,国家就允许六家经营,但是如果这段时间不能够积累核心竞争力,当别人进来的时候,资本、劳动力优势,别人都可以买到。所以我们应该利用差异积累资源,形成核心竞争力。就像我们讨论的主题叫重塑核心竞争力。 

 重塑人生 娱乐圈 重塑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价值是相匹配的。市场核心竞争力也在发生变化,你现在拥有核心竞争力,将来可能成为一个不明显的优势。比如说过去的优势是渠道,当时我记得有这么一个案例,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竞争,最开始可口可乐出来是靠联合做罐装厂,靠铺网点,生活当中各个便利店都可以买到,只要运作品牌就够了。但是随着后来美国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大型的商超、卖场出现,超级市场是一个商业的创新,不是那种便利店了,这个时候百事可乐就利用了当时商业的变革,率先跟超市建立起了供货关系,百事可乐就拉近了与可口可乐的品牌价值。

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到,核心竞争力是变化的,为什么变化?是因为环境在变化。因此我们要说核心竞争力不是一成不变的。

傅强:我们拿什么确定核心竞争力的存在?李总强调的是不可取代的价值。那么不可取代的价值怎么塑造出来?尤其是在不断变化、不断竞争的环境中?

韩永生: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企业的价值固然很重要,但是客户价值更高。西门子是世界500强之一,品牌、技术都有,但是手机不是缴枪了吗?IBM的PC也缴枪了。所以我们谈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客户价值,我们满足了客户,别人满足不了,我们就有核心竞争力。比如说刚才谈到渠道的优势,这个从我们的角度来看,是我们有这个优势,从客户的角度,就是便利性,客户到哪儿都可以买得到。

蓝海战略和差异化不一样,差异化是你开三星级,我开四星级,蓝海战略是不做三星级也不做四星级,他不一定是最好的地方,但消费方便,价格适中,商务型的宾馆需要在互联网、卫星电视方面有优势,它关注的是消费者的需求。

李岩:我同意韩老师的观点,企业价值和客户价值是在一块的,不满足客户的价值,就不存在企业价值。价值是拿尺子量的,标准应该是在客户手里。

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缺一不可

傅强:企业往往一谈核心竞争力,就都是从自我谈起,其实如何能很好地为客户服务,我的优势就出来了。如果从客户的角度入手,从理论上大家都同意,但是从操作上来讲,又有很大的不同。企业的需求太多样化了,怎么样能够把多样化凝聚下来,而且还能变成“我”的优势?

韩永生:重塑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要研究客户价值,一方面要研究自己如何做到办法和思维上的一致性,这样当竞争对手发现我提供这个价值的时候,却很难模仿,或者花很长时间改变内部才可以模仿。核心竞争力就是竞争对手一段时间内赶不上他,明天就能赶上,那不是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不仅要实现客户价值,还要实现内部改变。

首先,客户价值特别重要,其次,企业要改变行业的传统做法打造自己。比如说你发现戴尔很好,但是你无法模仿,因为成本太大了,所以它可以持续发展,而你不行。戴尔有三分之一的人必须要接见客户,要了解客户在想什么,这个有多少家能做到?他们两个小时下一个订单,两个小时就可以装配好货,送到客户那儿,这个又有多少家能做到?戴尔一系列颠覆传统的做法,你要学太困难了。所以我认为只有内部变革之后,跟竞争对手不一样,你的核心竞争力才可能长时间保持住。

毛海:核心竞争有软和硬之分,软的这块其实很重要,为什么中国企业和经济发展那么迅速,跟其他地方有两个不同。一个是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不一样,就是闲不住,往前玩命冲。一个是经济有活力,规矩少,怎么顺手怎么来,这就是活力,活力创造很多文化。当然,大的跨国公司有很好的文化,我们也在跟着学,但是中国创造这种新鲜的东西,还是让人刮目相看。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体制、机制,这种活力很厉害。

李岩:我们不要理解核心竞争力就是资源,其实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非常重要。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是保证核心竞争力的关键。企业的性质实际上是一种软的竞争力,和企业生命模式是结合在一起的,所以对核心竞争力的理解不是片面的。

傅强:企业文化和核心竞争力的关系到底是什么?这里面出现一个新企业文化和旧企业文化的问题,老的企业可以凝聚出一个文化,对于很多新兴的企业文化是怎么形成的,是不是文化真的需要时间、需要各方面凝聚呢?

李岩:文化对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但是文化不能脱离企业的经营模式、商业模式来简单谈。任何企业都是不平庸的,这些不平庸的企业都有自己的性格。英特尔写过一本书,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所以我们说英特尔的偏执成为企业文化的一个关健词。为什么偏执?是因为这跟英特尔的盈利模式相关,英特尔必须抢先在竞争对手之前发布性能更好的CPU,一旦竞争对手跟进,市场价格迅速下降。

微软为什么霸气?绝大多数电脑、PC都使用WINDOWS,所以它的利润是建立在WINDOWS基础之上,如果别人颠覆了市场主导权,地位就没有了。而GOOGLE又形成了一个新的标准。华为讲的是狼性文化,所以文化不是空的。

韩永生: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相对应文化来作为一种基础,或者一种支撑。不同的竞争优势,不同的模式需要有不同的文化,比如说很多创新性的企业,就会把创新作为核心要素。像沃尔玛有自己的文化,对客户要好,要提高自己的效率。企业文化跟你的生意、战略、核心竞争力是联系在一起的,是需要一致的。

傅强:大家都认同客户价值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个就是商业模式强化我们自身的企业文化,作为支撑我们独特的商业模式,或者是独特的竞争力的有力支撑,这样来讲软硬结合在了一起。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3343.html

更多阅读

2008年去世的娱乐圈明星 娱乐圈十大出轨女明星

      2008年去世的娱乐圈明星                     文/长春国贸不知道不觉中2008年又走到了年终岁尾。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在即将走过的2008

周永恒,香港娱乐圈之耻 重生香港娱乐圈之完美

【新浪博客独家专栏】周永恒,香港娱乐圈之耻,丢尽天下男人的脸。骂他是世纪贱男,他自踩是人渣,十分恰当。他底子甚花,都是刑事犯罪,藏毒、毁坏公物。同是艺人的赵颂茹对他不离不弃,跟他结婚,三年生了两个女儿。至今结婚才4年,周永恒已闹婚

“肥猫”郑则仕的逆转人生 娱乐圈系统之逆转人生

●茱萸郑则仕端着一碗热乎乎的莲子羹,愧疚地说:“妈,儿子不孝,让你晚年连个安身之所都没有。香港现在很难混,我打算到内地去发展。但不管儿子走到哪里,心永远在你们身上。”天生我才 肥猫化身今年58岁的郑则仕出生在香港的天台木屋区,这

娱乐圈不到30岁英年早逝的十大美女明星 娱乐圈十大细腿女明星

自古红颜多薄命,有些女明星在人生最灿烂的时刻突然消逝,真是天妒红颜。不是很愿意提起这些伤心的往事,但是她们的确是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虽然时间慢慢的走远,我想作为她们的粉丝,一定不会忘记她们心中的偶像。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娱乐圈不到

内地娱乐圈90后四小花旦逐个评图 娱乐圈新四小花旦

自“四旦双冰”制霸内地娱乐圈以来,影视娱乐基本上就成了她们的天下,尽管已经驰骋娱乐江湖20年左右,但她们的一线地位,在短时间内仍无可撼动。不过,在更新换代快如互联网的娱乐圈,以郑爽、杨紫、周冬雨、张慧雯为代表的90后晚生,却雄雄崛起

声明:《重塑人生 娱乐圈 重塑核心竞争力》为网友日系直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