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下)》第一章 终身学习的五大习惯3
第三节 自我更新的习惯一、定义和内涵自我更新,就是不固守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从发展和提高的角度,对自己的知识、认识和能力不断地进行完善。自我更新,需要不断地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联系、推敲、质疑和发展。打开任一学科的任意主题的综述类论文,我们都能看到这样的现象,所有的科学发展,最初几乎都显得非常幼稚,甚至很多观点简直幼稚得可笑。但是,正是从这种幼稚开始,一个严密的科学体系逐渐建立了起来。对于具体的人来说,最初产生的认识和能力在更高水平的人看来往往也是幼稚的,但是所有高水平的人也是从幼稚开始发展的。明确自己的认识存在发展的空间,即存在“幼稚”的一面,是进行自我更新的前提。牛顿经典力学定律确立宏观世界的运动规律,不可谓不“完善”。到了20世纪初,物理学界甚至有人认为,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宣告接近尾声,20世纪的物理学家已经基本无事可做。但是,当居里夫妇发现了镭以后,随着放射性物理研究的开始,人们发现物理学大厦远远不是要完工,而是恰恰相反,只不过才处于打地基的阶段。当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提出以后,量子力学理论开始建立起来的时候,整个物理学大厦不过是把原来盖茅草屋的地基换成了钢筋混凝土的地基罢了。20世纪的物理学家忙活了一个世纪,现在不知道的事情反而比知道的事情多了很多,他们远远没能享受到无事可做的“清福”,反而忙得焦头烂额了。个体的发展与人类整体的发展,在认识发展上遵循完全相同的规律。所以,知识越渊博的人,往往更谦虚——因为他们清楚自己不知道的更多;而一知半斜的人反而显得很骄傲,似乎无所不知,因为他不知道的比知道的要多得多。aihuau.com自我更新首先要有追求的动力。没有发展动力的人,即使有好的天分,有好的条件,也不一定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生活条件优越的人,不一定能够发现自己条件的优越,相反却更可能在优越的环境中无法找到追求的动力和目标。乔治8226;汤姆生的家庭条件非常优越,他的父亲约瑟夫8226;汤姆生是190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因此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家庭得天独厚的影响和熏陶,他的天资也很不错,但是父母总觉得他身上缺乏一种自我向上的力量,似乎没有什么发自内心的动力,也没有追求目标。他14岁那年,父亲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但他对此似乎无动于衷,丝毫没有什么感觉似的。母亲觉得这是教育他的绝好时机,于是决定和他好好谈一次。她把儿子叫到身边,很庄重地说:“乔治,你现在已经14岁了,是个小男子汉了,你爸爸14岁的时候已经读大学了,现在已经成了大科学家。你爷爷14岁的时候,还是个摆书摊的。你不觉得应该向爸爸好好学习吗?”平时觉得无所谓的汤姆生,这次却呆在了那里,他从来没有想过这些事情。母亲的话就像一道闪电,照亮了他的眼睛。他低下头,为自己不思进取的行为感到惭愧。当他再次抬起头来的时候,语气坚定地说:“妈妈,您刚才说得对,我明白了,我以后一定不会让您失望的。”从此乔治8226;汤姆生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从三一学院毕业,并于1937年也获得了和父亲相同的荣耀——诺贝尔物理学奖。自我更新还需要广泛探索。在二十四史中,《史记》被誉为“群史之领袖”。这部史学巨著就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大史学家、大文学家司马迁及其父亲司马谈“父子相继纂其职”撰成的。司马谈针对历史学除了孔子在四百多年以前删编过《春秋》之外,几乎一片空白的事实,立志整理出一部历史书来。他利用皇家图书馆的便利条件,熟读前代历史和经典文献。但是,由于古代书籍本来就少,加上秦始皇推行高压统治,只留下一点断简零篇,不少史事的记载还互相矛盾、真假难辨。所以,司马谈经过深思熟虑,鼓励司马迁到全国各地走一走,察看各地的地理和风土人情,观瞻当地的历史遗址,搜集书本上没有记载的遗闻轶事。儒家遵奉“父母在,不远游”,司马谈不但鼓励二十岁的儿子远游,而且和儿子做了一次长谈,他告诉儿子自己在编修史书时每每为缺乏材料而感到为难,急需要有人帮助搜集材料,但自己作为太史令,职责不仅仅是修史,还要负责其他事宜,所以希望司马迁能够代替自己完成这一夙愿。司马迁特地从皇家图书馆借来了一张地图,父子俩详细地研究了出行的路线、一路上应当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可能的线索以及怎样才能搜集到可靠材料的方法。司马迁为了不忘记父亲的教诲,还专门用简牍一条条记上,装入行囊。临行前,司马谈得知董仲舒已经向当朝皇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皇帝也已经接受,准备下诏颁令天下。司马迁听父亲说了之后,表示一定博采诸子百家之说,不拘泥于一家一宗。虽然为了不忤皇帝的旨意,要突出撰写儒家的历史,但对其他各家也要全面记述,自己此行在搜集材料方面,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在这次对大江南北的游历和实地考察过程中,司马迁饱览了名山大川,体会到了祖国的伟大、山河的壮丽。由于他深入民间,广泛地接触到劳动人民,博采各种口碑传说,收集的材料十分详实可靠。回到长安,父子俩将近三年不见,司马谈从儿子的言谈之中,发现司马迁的变化十分神速。三年时间里,他不仅掌握了许多自己也没有听说过的史实,而且对下层人民特别关注,形成了自己的历史观。整理工作结束之后,司马迁接受朝廷派遣,出使西南(即今天的四川和云贵地区)传达诏令。司马谈得知后十分高兴,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可以了解西南夷人的风俗,熟悉巴蜀的历史。像上次一样,司马谈为儿子制定了详细的游历考察计划。后来,司马迁果然担任了太史令,最终撰写完成了名垂青史的《史记》。司马谈对司马迁的教育,除了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儿子,让他从小跟随名师,更重要的是激励了儿子的事业心并为他提供“行万里路”的机会。如果司马迁只学书本知识,不出门饱受长途旅行之苦,他也不可能写出《史记》这样万世流芳的鸿篇巨制。自以为是和举止轻浮是妨碍自我更新的绊脚石。德国北部的奥耳登堡的春天生机盎然。一个披着金发的小姑娘趴在草地上,正出神地看着采蜜的小蜜蜂们。“表哥,你过来呀!你说这些花是甜的吗?蜜蜂为什么总是在花上采蜜,不到树叶和树枝上呢?”“当然是甜的,就像奶酪。”贝吉乌斯自信地说:“树叶和树枝也是甜的,只不过没有花儿好看呗,蜜蜂们才不喜欢。”“不对!树叶和树枝怎么会是甜的呢?”“当然是甜的,只是……只是你太小,不懂呗!”贝吉乌斯故作神秘地耸了耸肩膀。“你也只不过比我大7个月嘛!”“反正是甜的,信不信由你。我说是甜的就是甜的,以后我要用树枝做奶酪!”“吹牛!你只会说大话,上次你不是说要从石头里榨出油来吗?可你连数学都考不及格,还想用石头榨油?真不知害羞。”“哼,学数学有什么用,一点意思都没有,我不学数学照样能用树枝做奶酪,用石头榨油!我今天就做给你看。”贝吉乌斯装模作样地干了半个小时,就借口去找更好的石头,偷偷地溜去看赛马了。结果,等待他的是表妹的嘲讽。贝吉乌斯的爸爸是一家化工厂的老板,觉得儿子总是做一些不务正业的事情,将来一定不会有所成就,三年以后就把他送到一所著名的大学去学习化学,好继承庞大的家业。暑假里,贝吉乌斯得意忘形地回到了奥耳登堡。一年不见,表妹已经长得更加美丽动人了,他回想起小时候和表妹在一起玩耍时,大家都说他们是天生的一对的情景,对表妹的爱慕之心更加炽烈了。他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好说歹说,缠着妈妈在家中举办了一次盛大的舞会。那天晚上,客厅里灯火辉煌,宾客盈门,每一个角落都洋溢着欢声笑语。当舞会进入高潮的时候,酒气醺醺的贝吉乌斯蹒跚地走向风姿绰约的表妹,当众大声问道:“表妹,你愿意嫁给我吗?”表妹抬头厌恶地瞪了他一眼,然后扭过身去,用手帕捂着鼻子,对他说:“我永远也不嫁给你这样一个不值得骄傲却又很骄傲的人,永远也不嫁给你这样一个自以为是的人!好吧,我也许会嫁给你的,你从前不是说过要用树枝做奶酪,从石头里榨出油来吗?反正你现在学化学,那就等你从石头里榨出油来,或者把树枝变成奶酪的时候再考虑吧!”表妹的话像晴天霹雳,在众目睽睽之下,贝吉乌斯的脸“唰”地红了,他感到万分羞愧,恨不得在地板上找一个洞钻进去。这时,妈妈走过来,抚着他的头发,深情地说:“孩子,我真替你难过,你应该从现在开始改过自新,我相信你能变好的!”一连几天,贝吉乌斯都失眠了,表妹的话总是在耳边回绕。他闭门不出,怀着失恋后的痛苦,在痛苦中回忆了自己所走过的生活道路,想着妈妈殷切的目光和信任的话语,逐渐醒悟过来,深刻检讨自己的所作所为,他认为自己以前放荡轻浮的行为不是一个真正的人应该做的事。于是他把自己错误的行为和原因找出来,挂在书桌前:(1)高傲自负;(2)不谦逊,目中无人;(3)轻浮放荡;(4)缺乏毅力和自我反省精神。从此,贝吉乌斯潜心专注于化学的学习,把表妹的忠告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化为决心与行动,一扫过去那种狂妄自大的恶习,变成了一个埋头苦干的青年。当他1931年站在诺贝尔化学奖的领奖台上时,他又回想起表妹的那一番话,从心底里感谢她的劝告。永葆自我更新的激情,还要不为荣誉所累。居里夫人对待荣誉的态度很发人深省。1903年,为了表彰居里夫妇在提炼化学元素的过程中获得的卓越成就,英国皇家学会把该会的最高荣誉——戴维奖章,颁发给他们。授奖仪式结束后,居里夫妇带回来一个分量很重的金质奖章。在遗失过一次之后,他们把奖章作为特殊礼物赠给了女儿伊伦。一天,她的一个女朋友来做客,看到他们的女儿正在玩弄戴维金质奖章,不由大吃一惊:“哎呀,居里夫人,这奖章代表着极高的荣誉,您怎么能让孩子随便玩呢?”居里夫人却笑了笑说:“我是想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永远守着它,否则将一事无成。”二、培养要点首先,要让自己心态开放。有的人习惯说“不”,对于新信息总是拒于千里之外。诚然,社会上有不少新信息、新事物非常轻浮,需要拒绝,但若以此为由,将自己尚且了解不多的东西也轻易拒绝,实际上这是在封闭自己。心态开放,就要对一切新信息和新事物持有开放的心态。对于它们当中的糟粕,要给予有力的反驳和批判;对它们当中先进和有价值的信息,也要充分深入地认识、理解和运用。日本在19世纪进行的“明治维新”,为暮气沉沉的日本注入了新的活力,日本从此踏上了现代化的起跑线,综合国力突飞猛进,仅用25年时间就赶上了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成为亚洲唯一的现代化强国。日本近代的崛起,正是通过开放心态,积极吸收先进文明而实现的。国家、民族的发展如此,人的发展也是同样的道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的认知视野会越来越广阔,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盲目排斥是不必的,开放心态进而吸取精华、弃除糟粕才是明智之举。其次,培养对新事物、新现象的敏感性。能够敏感地发现新事物的不同之处,对于自我更新非常重要。1928年9月的一天早晨,英国伦敦圣玛丽医院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像往常一样,来到了实验室。在实验室里一排排的架子上,整整齐齐排列着很多玻璃培养器皿,上面分别贴着标签写着:链状球菌、葡萄状球菌、炭疽菌、大肠杆菌等。这些都是有毒的细菌,弗莱明收集它们,是在寻找一种能够制服它们,把它们培养成无毒细菌的方法。尤其是其中的一种在显微镜下看起来像葡萄球状的细菌,存在很广泛,危害也很大,伤口感染化脓,就是它在“作怪”。弗莱明试验了各种药剂,力图找到一种能杀它的理想药品,但是一直没有成功。弗莱明来到架子前,逐个检查着培养器皿中细菌的变化。当他来到靠近窗户的一只培养器前的时候,他皱起了眉头,自言自语道:“唉,怎么搞的,竟然变成了这个样子!”原来,贴着葡萄状球菌的标签的培养器里,盛放的培养基发了霉,长出一团青色的霉。他的助手赶紧过来说:“这是被杂菌污染了,别再用它了,让我倒掉它吧。”弗莱明并没有马上把这培养器交给助手,而是仔细观察了一会儿。使他感到惊奇的是,在青色霉菌的周围,有一小圈空白的区域,原来生长的葡萄状球菌消失了。难道是这种青霉菌的分泌物把葡萄状球菌杀灭了吗?想到这里,弗莱明兴奋地把它放到了显微镜下进行观察。结果发现,青霉菌附近的葡萄状球菌已经全部死去,只留下一点残迹。他当即决定,把青霉菌放进培养基中培养。几天后,青霉菌明显繁殖起来。于是,弗莱明进行了试验,用一根线蘸上溶了水的葡萄状球菌,放到青霉菌的培养器中,几小时后,葡萄状球菌全部死亡。接着,他分别把带有白喉菌、肺炎菌、链状球菌、炭疽菌的线放进去,这些细菌也很快死亡。但是放入带有伤寒菌和大肠杆菌等的线,这几种细菌照样繁殖。为了试验青霉菌对葡萄状球菌的杀灭能力有多大,弗莱明把青霉菌培养液加水稀释,先是一倍、两倍……最后以八百倍水稀释,结果它对葡萄状球菌和肺炎菌的杀灭能力仍然存在。这是当时人类发现的最强有力的一种杀菌物质了。1929年6月,弗莱明把他的发现写成论文发表。他把这种青霉菌分泌的杀菌物质称为青霉素。弗莱明发现青霉素似乎是偶然的,但却是他细心观察的必然结果。让人又感到遗憾的是,当时青霉素还无法马上用于临床治疗,因为青霉素培养液中所含的青霉素太少了,很难从中提取足够的数量供治疗使用。如果直接用它的培养液来治病,那一次就要注射几千甚至上万毫升,这在实际上是无法办到的。因此,弗莱明只好暂时停止了对青霉素的培养和研究工作。但是他的发现,却为后来的科学家开辟了道路。1945年,弗莱明因在青霉素发现利用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与佛罗理和钱恩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金。第三,要善于进行反思。学会用一整套的方法反思自己的行为得失,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境界层次,对于个人的自我更新的意义重大。在反思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成见要持客观的批判态度,而不是像得到燕石的宋国愚人那样“敝帚自珍”,抱残守缺,对别人的评论和意见不屑一顾。宋国有一个愚蠢的人,他在山东临淄附近捡到一块颜色像玉的石头,其实这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燕石,由于这个人没有见识,他惊喜得不得了,以为捡到了值钱的宝贝。他双手捧着这块燕石,一会儿把它贴在脸上,一会儿用手小心地抚摸。回到家里以后,还一个劲儿地盯着燕石看了又看,舍不得放手。晚上,这个人要睡觉了,只好把石头放进柜中。他刚躺下一会儿,觉得心里很不踏实,于是起身从柜中取出“宝贝”,把它放在枕头下,这才安心地睡去。可是他睡着以后,迷迷糊糊在梦中发觉有人偷走了他枕头下的“宝贝”,于是他又从梦中惊醒了。他翻开枕头一看,那“宝贝”在枕头下面安然无恙。可是这个人依然不放心,于是又将石头紧紧握在手中钻进被子里,将石头捂在胸前,这才睡着。就这样折腾了一夜,他好不容易熬到第二天天亮。总是将宝贝握在手里也不是个办法,于是他请来工匠,用上好的牛皮做了一只装燕石的箱子。这皮箱共有10层牛皮。愚蠢的他先用10层上好的丝绸将石头仔细包裹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它放进皮箱里收藏起来。这样,他才满意了。过了些日子,外地有一个客人听说这个人得了至宝,特地找到他家里请求观赏一下宝石。于是这个宋国人在虔诚地斋戒7日之后,穿上端庄的礼服,又举行了隆重的祭祀,这才当着客人的面,十分郑重地打开一层又一层皮革做的箱子;解开一层又一层丝绸巾系成的包裹。那个外地客人这才好不容易地看到了这个宋国蠢人所谓的“宝石”,禁不住捂着嘴“嗤”地一声笑起来,竟笑得前仰后合。宋国人大惑不解,瞪着一双傻呆呆的眼睛望着客人问:“你为什么如此发笑?”这位客人止了笑,认真地对他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燕石,和普通的砖头瓦片没多大区别。”宋人听了大怒。他指着客人说:“胡说!你这是商人口中说出的话,你安的是骗子的心!”那个外地客人受辱后扫兴地走了。而这个宋国的蠢人则把这块燕石更加严密地藏起来,更加倍小心地守护着它。第四,一个人缺少知识并不可怕,怕的是像那个把燕石当成宝玉的宋国人一样,既孤陋寡闻,又不懂装懂,听不进别人的忠告,做了蠢事还自以为得计。扩大自己的视野。这是自我更新的重要源泉。自我更新,不是毫无因由发生的。要进行自我更新,必然是因为有所发现,而要有所发现,必须扩大自己的视野。伽利略10岁生日时,父亲给他一架望远镜。有一天,伽利略使用他的望远镜时突然抱怨说:“爸爸,这东西不好,不用它还可以看得清楚,用了它每样东西都变得那么小。”父亲笑笑,轻轻地将望远镜筒倒过来。原来伽利略把望远镜用倒了,他从缩小的那头看,当然无法看到放大的东西。正确地使用望远镜,景物大了,视野也变大了。有些人被见识所局限,常常以为自己觉得了不起的事情,别人也都会认为了不起,其实他们自以为了不起的事,可能是尽人皆知的微不足道的小事。第五,虚心。虚心也是自我更新需要的重要素质。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书会”。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几个字“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这字写得并不好,好像我的豆腐一样,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柳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老人爽朗地笑了笑,说:“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第二天,柳公权五更便起了,独自去了华京城。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他挤进人群,只见一个没有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挥洒自如地写对联,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龙飞凤舞,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彩。柳公权“扑通”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的秘诀……”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铺了一张纸,用右脚写了几行字:“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博取百家长,始得龙凤飞。”柳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从此发愤练字。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衣肘补了一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著名的书法家。第六,重视别人的意见,主动纳言。这对自我更新意义非凡。齐威王的相国邹忌相貌堂堂,身高8尺,体格魁梧,十分漂亮。与邹忌同住一城的徐公也一表人才,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一天早晨,邹忌起床后,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信步走到镜子面前仔细端详全身的装束和自己的模样。他觉得自己长得的确与众不同、高人一等,于是随口问妻子说:“你看,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起来,谁更漂亮?”他的妻子走上前去,一边帮他整理衣襟,一边回答说:“您长得多漂亮啊,那徐先生怎么能跟您比呢?”邹忌心里不大相信,因为住在城北的徐公是大家公认的美男子,自己恐怕还比不上他,所以他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些呢?”他的妾连忙说:“大人您比徐先生漂亮多了,他哪能和大人相比呢?”第二天,有位客人来访,邹忌陪他坐着聊天,想起昨天的事,就顺便又问客人说:“您看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漂亮?”客人毫不犹豫地说:“徐先生比不上您,您比他漂亮多了。”邹忌如此作了三次调查,大家一致都认为他比徐公漂亮。可是邹忌是个有头脑的人,并没有因此沾沾自喜,认为自己真的比徐公漂亮。恰巧过了一天,城北徐公到邹忌家登门拜访。邹忌第一眼就被徐公那气宇轩昂、光彩照人的形象征服了。两人交谈的时候,邹忌不住地打量着徐公。他发觉自己长得不如徐公。为了证实这一结论,他偷偷从镜子里面看看自己,再回过头来瞧瞧徐公,结果更觉得自己长得比徐公差。晚上,邹忌躺在床上,反复地思考着这件事。既然自己长得不如徐公,为什么妻、妾和那个客人却都说自己比徐公漂亮呢?想到最后,他总算找到了问题的结论。邹忌自言自语地说:“原来这些人都是在恭维我啊!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客人说我美,是因为有求于我。看起来,我是受了身边人的恭维赞扬而认不清真正的自我了。”三、自我评估评估自己的自我更新习惯,可以通过下面一些问题进行。● 你常常反思自己的思想、行为、观点吗?● 你对新闻里的热点消息喜欢一探究竟,还是不以为然,很快淡忘?● 对别人的批评意见,你经常为自己找理由辩解吗?● 对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比如UFO,你认为只是别人的恶作剧,还是觉得值得细细研究?● 在日常生活中,你曾经发现过一些反常的现象,并努力作出比较科学的解释吗?● 你是否经常和父母、老师、兄长等探讨一些问题,从他们那儿获得一些新鲜趣闻?● 如果你对自己的某个看法深感得意,而有个人却不以为然,你一般会怎么想?● 你有没有做得特别拿手的事情?如果有,那么你觉得自己是否已经达到几乎无人能够超越的水平?● 你喜欢高谈阔论吗?喜欢说些豪言壮语表达自己的志向高远吗?● 对自己特别喜欢的学科,你是经常超前学习,还是保证能够在同学们中间领先就满意了?● 你喜欢羡慕和夸奖你的朋友,还是喜欢胜你一筹的朋友?为什么?● 如果你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你愿意超前学习,探索学校里还没有教的知识吗?
更多阅读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下)》第二章 在校学习的三大核心习惯7
下面我们来看看需要注意的问题。问题一:有必要拥有一本工具书吗?是的。有的同学认为,阅读课本遇到生字或生词时,把它记下来,老师讲课的时候自然就会讲到它,用不着查词典。其实不然,一本工具书在手,我们就可以随时查阅,等老师讲解的时候就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下)》第二章 在校学习的三大核心习惯6
问题一:以什么形式记历史笔记最佳?按年代的顺序来记,这也是最常用的形式。但是,单纯地按年代笔记意义不大,容易形成一本流水账。在遵循年代顺序的同时,掺杂专题会好一些。比如在学习秦朝历史时,可以在尊重这一个特定朝代的同时,注重这个朝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下)》第二章 在校学习的三大核心习惯5
3. 评估与发展下面的表格可以帮助我们来了解自己目前的状态,评估自己处于哪个级别。如果你想达到优秀级别,最好先找准自己现在的级别,与下一级别的要求仔细对照,结合上文的建议找到改进的方法,及早实施。自测对照描述 及格 良好 优秀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下)》第二章 在校学习的三大核心习惯4
3. 评估与发展下面的表格可以帮助我们来了解自己目前的状态,评估自己处于哪个级别。如果你想达到优秀级别,最好先找准自己现在的级别,与下一级别的要求仔细对照,结合上文的建议找到改进的方法,及早实施。自测对照描述 及格 良好 优秀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下)》第二章 在校学习的三大核心习惯3
二、不同课本不同读法1. 不同课本不同读法最有效随着年级增高特别是刚进入初中或高中时,我们会发现要学习的科目一下子变多了,各科的课本也以不同的面貌出现。语文课本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数学课本上却总是有好多难以理解的公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