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上)》第十章 养成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如何



晏婴有言:“和氏之璧,井里璞耳;良工修之,则成国宝。”孩子也如同一块璞玉,需要精雕细琢。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养成好习惯,孩子才能成为宝玉。那么,父母在家庭中应该如何实施养成教育,才能使自己变成雕琢宝玉的良工之一呢?

一、尊重孩子的主体地位

按照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的规定,儿童是权利的主体,从生下来开始,就具有和成年人相同的独立人格。在养成教育中,教育者是否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影响着这一教育的成败。

1. 孩子是主人不是奴隶

父母为了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常常要求甚至命令孩子做这做那,或者不准甚至禁止孩子做这做那,孩子俨然是一个“小奴隶”。这样,孩子表面上看很听父母的话,实际上隐患多多。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而仅仅是因为惧怕父母的权威甚至是为了讨好父母而不得已去做的。

孩子不是习惯的奴隶,而是习惯的主人。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有着和成年人平等的独立人格。既然是要培养孩子养成好习惯,那么,在养成教育中,孩子就应该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所以,父母要从内心深处明确孩子是和自己平等的,如此,父母可以帮助孩子,但不能取而代之。

aihuau.com

2. 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

孩子的能力是巨大的,他们完全可以通过接受教育,形成一系列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从而使自身变得更为强大和美好。但是,很多父母出于种种原因,比如觉得孩子太小就事事替孩子包办,这样做实际是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

具体怎么做呢?父母要尝试多看孩子的优点,少看孩子的缺点,相信他能够做得很好,要和孩子保持一定的距离——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要等一等,不要急于出手帮忙,给孩子自己处理问题的空间;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也要等一等,不要急于作出评价,给孩子反思和改正错误的空间。总之,就是要让孩子多参与,多体验,多作决定。

3. 深入了解孩子,按照孩子的天性来培养习惯

俗话说“吃草的骆驼莫喂肉”。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不同的孩子不能用相同的方式来培养,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父母首先要多观察、发现、熟悉并深入了解孩子的特点,才能根据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来确定养成教育的具体内容和目标,用适合孩子的方法去培养孩子,帮助他们养成好习惯。

二、以身作则,身教比言传更重要

孩子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父母是孩子天然的榜样。父母以身作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父母怎么样,孩子也会学着怎么样。

1. 言传

父母常常以言教为首选,但他们似乎又有着“言教不当”的通病,即他们说话孩子不愿意听甚至根本就不听,有的孩子抵触情绪还很严重。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看看上海市教育专家缪仁贤对父母与孩子谈话中存在的弊病所进行的分类。

① 漫话

父母谈话内容不明确,往往信口开河,东拉西扯,漫无边际,泛泛而谈,语不中的,话不切题。结果,杂七杂八漫话三千,子女听了不得要领,感到迷茫。

② 老话

父母谈话习惯于老一套,老生常谈,老强调重复。结果,子女听得耳朵生茧子,只当“耳旁风”。

③ 大话

父母谈话喜欢高谈阔论,用大话说教,即使细小琐事,也是小题大做,上升到“理论”。子女往往充耳不闻,口服心不服,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④ 空话

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思想实际,缺乏针对性,表扬言不由衷,批评没有依据,说理空洞无物。子女听了生厌,效果自然是隔靴搔痒。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上)》第十章 养成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如何
⑤ 训话

父母脾气暴躁,以权威的长辈姿势,居高临下,不顾孩子的自尊,主观武断,盛气凌人,声色俱厉,我讲你听,不准还嘴,生硬训诫子女,甚至专揭子女短处,常算子女旧账。子女心理紧张,如同“受审”害怕父母,或是如履薄冰,小心谨慎,或是压抑心扉,自卑孤僻。

⑥ 气话

这种父母自制力差,有的出于“恨铁不成钢”,急躁冲动,生气动怒;有的将自身烦恼苦楚,迁怒于子女,借此发泄怒气,轻率发“吼”,大动肝火,甚至辱骂子女;有的父母用言语刺激子女,讲出绝情的话,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⑦ 脏话

这种父母文化修养不高,思想品德缺乏修养,言语粗俗低级,满嘴脏话,不讲文明,这样的言教不仅收效甚微,而且还会给子女留下坏影响。

⑧ 长话

这种父母往往口若悬河,贪多求全,没完没了。有的父母更是整天唠叨,喋喋不休,饭桌上数落不停,床头边话语不断,子女听着头疼,产生逆反心理。

漫话、老话、大话、空话、训话、气话、脏话、长话,很多父母每天都在重复说,但他们却毫无意识。这样的言教,能不失败吗?父母“钟情”于言教,究其原因还是希望能多和孩子沟通交流。但是,言教不当只会阻碍亲子沟通,因此,父母进行言教要注意。

① 说话前,等一等

不要急于开口,先好好想一想,问问自己:我有没有说的必要?我要说些什么?我的态度应该如何?

② 深入浅出,生动形象

父母对孩子进行言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语言,不要一上来就是干巴巴的大道理,枯燥无味的说教孩子怎么受得了?不妨换种方式,结合日常生活,让孩子自己领悟其中的道理。

③ 说话算话,言出必行

父母说话要算话,言出必行。这样孩子才会信服你。做不到的就不要说。

2. 身教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你们(父母)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中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孩子谈话,或教导孩子、命令孩子的时候才是在教育孩子。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当你们不在家的时候,都在教育着孩子。”

言传固然重要,但身教比言传更加重要。身教是无声的,无声的教育更能深入孩子的内心世界。所以,在家庭中,父母做了什么,往往比说了什么更重要。因为你不经意的一个行为,便可能在孩子身上投下影子。因此,父母包括与孩子一起生活的其他人,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的行为素质。

① 对自己严格要求,做言行如一的人。

② 多做实事,少说空话。

③ 注重小节。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④ 有过必改。

三、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美国儿童教育专家多萝茜8226;洛8226;诺尔特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前文讲到,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好的家庭意识、家庭行为、家庭物质三大方面的内容,这里不再赘言。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共同付出努力。需要注意的是,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装饰,却一定需要温暖的、质朴的、快乐的氛围,这样孩子的内心才能始终处于一种美好的状态。养成教育也就如润物无声般使孩子发生悄悄的却是重大的变化。好的家庭环境,应该建立在家庭成员间平等、互信、互爱、互相依赖的基础上。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提醒说:“家长一般很少向孩子透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只习惯于做道貌岸然的训导者,但反过来却要求孩子向自己暴露一切,这种不平等的要求,当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

四、明确要求,贵在坚持

孩子不能坚持按要求去做,是令很多父母头痛的事。通常孩子不按照要求去做,不是他真的做不到,更多的是不愿意去做,内心不服。他不去做则是其抗议的一种方式。其中的原因需要父母思考,什么样的要求才能让孩子坚持到底?

1. 合理的要求

这是第一位的,不合理的要求没有意义。很多父母恰恰忽略了这一点。那么,什么样的要求才是合理的?必须符合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也就是说,一定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个性特点。

2. 具体的要求

过于抽象、空洞的要求会让孩子觉得迷茫,无所适从。比如要求低年级的小学生养成认真预习的习惯,他们会觉得不知道怎么办,因为“认真预习”这个要求不够具体,而他们又不具备自己细化要求的能力。所以,提要求的时候就要具体化,比如提出“阅读课文几遍、熟读生词几遍、完成几道习题”等具体的要求,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要做什么。

3. 有层次的要求

通俗一点说,分层次好比上楼,如果要一步从一楼上到六楼,除非有特异功能,一般人是很难办到;但若是走台阶,一级一级地走,则很轻松就上去了。

养成教育中,给孩子提有层次的要求,等于是给孩子铺了一级级进步的台阶。分层次、序列化,仍然需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生理、心理以及能力、兴趣等各方面的因素来综合考虑。

此外,父母对提出的要求一定要坚持,不能随意更改。否则,孩子不能坚持到底,不但没养成好习惯,反而可能养成做事半途而废的坏习惯。所以,父母的要求一旦提出,就不要收回,要坚持,而且要很明确地坚持。有的父母一看到孩子吃点苦就受不了,就想放弃,这也是很不好的。父母要学会对孩子的不当请求说“不”,让孩子努力坚持到底。

五、重视苗头,把握第一次

孩子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第一笔画上的是什么显然非常重要。在教育学上,孩子的第一次也非常重要,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言:“教育上的错误正和错配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错第二次,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身洗刷不掉的。”养成教育中的第一次,同样为教育家所关注。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就曾写下这样的文字。

“无论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错了,第二次也容易做错。儿童种种坏习惯,都是由于开始学的时候,他们的教师或父母没有留意去指导他们的缘故,以致后来一误再误,成为第二天性;所以小孩子教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时候教得好。”

所以,对于第一次的动作,做父母和教师的要格外留意指导,以免错误。无论是好的第一次还是坏的第一次,都不应该被忽视。俗话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孩子偶然出现一个很好的行为,如果没有人及时发现并鼓励,下次他可能就不会这样做了,这样原本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的可能性就被掐灭了;孩子偶尔出现一个很不好的行为,如果没有人及时发现并制止,下次他可能就会做出更不好的行为,久而久之养成坏习惯就很难纠正了。

当然,父母也不要像“特务”一样时刻不停地盯着孩子不放,这样孩子会有一种被监视的感觉,可能当着父母是一套,背着父母是另一套,父母反倒不容易掌握孩子的真实情况了。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孩子搞好关系,打成一片,在自然的状态下发现和了解孩子。

六、家庭内部保持一致性

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一个人不是由于部分因素的拼凑培养起来的,而是由他所受过的一切影响的总和综合地造就成功的。”要在家庭中成功实施养成教育,家庭内部保持一致性应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那么,家庭内部如何保持一致性呢?

1. 父亲和母亲要一致

父亲和母亲“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似乎是很多家庭教育解决孩子问题的“法宝”。

这种方法到底怎样呢?在家庭教育中,父亲和母亲还是保持一致的好。不然,一个这样说,一个那样说,孩子到底听谁的呢?时间久了,孩子就会寻找在“夹缝”中生存的办法,做个“两面人”。

父亲和母亲要统一教育思想,即便有较大的分歧,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争执。父母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对方的坏话,而应把自己对对方的爱和维护表现给孩子看,不要让孩子觉得有空子可钻。

2. 父辈和祖辈要一致

祖辈出于对孩子的疼爱,常常会对孩子有求必应,甚至一些过分的要求也不例外。这样的溺爱有时会让孩子有恃无恐,因为父母不敢对祖辈说什么。这时候,父辈和祖辈要一致就显得非常重要了。这里主要是要统一教育思想,对孩子严格要求。

3. 整个家族的家风要一致

整个家族的风气也会影响到孩子。家族中有的长辈对孩子过于纵容和溺爱,会削弱小家庭对孩子的教育成果。所以,整个家族的家风要保持一致。

4. 教育过程中前后要一致

有的父母会犯心血来潮的毛病,高兴的时候对孩子特别宽容,不高兴的时候对孩子极其严厉。这样做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因此父母在教育过程前后要保持一贯的态度,别让孩子摸不着头脑。

七、讲究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父母要具体分析孩子的特点和情况,找出最适合孩子和自己家庭的办法,而不是千篇一律,指望一个药方包治百病。那样只会把孩子“治”坏了。一个同样的习惯,对这个孩子可能用严格训练的方法比较合适,对别的孩子则可能需要慢慢引导。

父母要注意分析孩子的个性特点,结合这些因素来考虑培养孩子养成什么样的习惯合适。比如有的孩子是左撇子,就不要强求他用右手吃饭,反而可以针对孩子右脑发达的特点为他安排一些活动。

对不同习惯的养成,父母要讲究不同的方法和策略。比如有的适合严格训练,有的适合慢慢引导。总之,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八、重视练习,不吝鼓励

养成良好的习惯,练习必不可少,其意义重大。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儿童不是用规则教育就可以教育好的,规则总是被他们忘掉,你觉得他们有什么必须做的事,你便应该利用一切时机甚至在可能的时候创造时机给他们一种不可缺少的练习,使其在他们身上固定起来,这就可以使他们养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一旦养成后,便不用借助记忆很容易地、很自然地发挥作用。”

练习使习惯的养成从口头的要求变成实际的操作,孩子经过一次比一次更熟悉的过程,慢慢就会养成习惯了。

在练习的过程中,父母要不吝惜表达自己的鼓励和赞扬之情,孩子需要这些。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过:“儿童需要激励,就如植物需要浇水一样。”英国哲学家罗素也认为:“明智的表扬对孩子们的作用,如同阳光对于花朵。”

父母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应该是多方面、多形式的,最好不要仅停留在物质上的满足,有时一个眼神、一个拥抱、一个亲吻对孩子来说都是意义重大的。

九、必要时可实施惩罚,避免孩子随心所欲

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它的负面作用向来倍受争议。但教育家们仍然坚持“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可见惩罚还是必要的,关键是怎样实施惩罚。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参考前文所介绍过的内容。

当别的教育手段可以解决问题的时候,最好不使用惩罚。不得不实施惩罚时,也不要选择体罚的形式,因为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皮鞭不只会降低孩子的尊严,也会损毁孩子的心灵,会在他心灵中投入最阴郁、最卑鄙的阴影—— 畏缩、怯懦、仇视人类和虚伪。”

十、有始有终,避免虎头蛇尾

养成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改掉坏习惯也不是一两天就能看到成果的,必须付出长期而艰巨的努力。父母一定要有耐心,不能才坚持一段时间,觉得没有什么成效就放弃了,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今后再实施养成教育只会更加困难。父母有始有终,孩子才不会虎头蛇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3431.html

更多阅读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下)》第一章 终身学习的五大习惯3

第三节 自我更新的习惯一、定义和内涵自我更新,就是不固守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从发展和提高的角度,对自己的知识、认识和能力不断地进行完善。自我更新,需要不断地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联系、推敲、质疑和发展。打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下)》第一章 终身学习的五大习惯1

人的一生,就是学习的一生。有些学习是显在的、主动的,有些学习则是隐在的、被动的,是潜移默化的。两类学习在不同的领域起着不同的作用。学习并非越显在、越主动就越好。正确及时地发现具有重大意义的隐在的、被动的学习,将之提升为更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下)》第一章 终身学习的五大习惯2

第二节 不断探索的习惯一、定义和内涵不断探索,就是在未知的领域里,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凭借自己的发现和寻找进行学习,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探索来源于兴趣,但不是“三分钟热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产生了兴趣,就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上)》第九章 养成教育的方法8

十五、持之以恒法1. 解释习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养成的,必须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作为基础。真正有意义的事情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成功就一定要坚持,尤其是在最困难的时候。2. 原则持之以恒需要持久的坚持和意志力。意志是人的理想、信念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上)》第九章 养成教育的方法7

十三、家校合作法1. 解释养成教育要取得良好效果,学校、家庭必须达成共振。否则不但会出现“5+2=0”的情况,甚至会引发负效应。父母如果能与学校主动沟通合作,是最好不过的。2. 原则注重协调,并形成教育合力。3. 操作方法aihuau.com父

声明:《《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上)》第十章 养成教育在家庭教育中如何》为网友貝貝寶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