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上)》第九章 养成教育的方法7



十三、家校合作法

1. 解释

养成教育要取得良好效果,学校、家庭必须达成共振。否则不但会出现“5+2=0”的情况,甚至会引发负效应。父母如果能与学校主动沟通合作,是最好不过的。

2. 原则

注重协调,并形成教育合力。

3. 操作方法

aihuau.com

父母该怎样主动和学校沟通呢?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冉乃彦研究员给父母提出了一些有用的建议。

① 主动联系

父母往往认为老师很忙,如果总是和老师联系,老师会因为工作繁忙而没有时间接待,或者感觉被打扰。其实,老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育孩子,如果父母主动与老师联系,老师会感到非常高兴的。因为通过沟通,会更方便老师了解孩子的全面情况。一个班主任整天要面对几十个孩子,任务很重,不要说是家访,就是给每个孩子的父母打电话,也要耗费好多时间。父母与老师沟通,重要的是把孩子在生活、学习、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反馈老师,及时与老师交流,或者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情况,及时与老师配合,或者获得老师的有效配合。

② 经常联系

父母千万不要忽视针对孩子的点滴进步与老师交流,更不要等问题成堆了再去和老师联系。平时,孩子的发展是一种平稳的量变过程,但是质变就孕育其中。要想发现微小的变化,抓住闪光点,在萌芽状态时实施教育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与老师经常联系。

如果可能,父母最好能够与老师定期保持联系。这样,每一次联系就会变得越来越简单,时间短而且有效果。由于是经常联系,不必每次都介绍前面的情况,要突出主题,只交流新情况,并研究新措施。经常联系,还可以使双方增进了解,促进友谊。很多父母在和老师的交往过程中,成为了很要好的朋友。

③ 适时、适度联系

父母与老师沟通的频率,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来定,但也要尊重老师的意见。一般一周或两周联系一次就可以了。如果联系过密,会给老师增加负担。而联系过疏,则不容易了解孩子的情况。

父母与老师的联系方式,一般可以通过电话进行。何时打电话,要根据老师的工作和生活规律来定。如果是课间10分钟打进去电话,老师急着准备上课,匆忙说两句,效果肯定不好。最好打通电话后先询问:“我现在准备和您交谈几分钟,您看方便吗?”父母也可以与老师商量一个固定的时间。

与老师交流的时候,父母要有所准备,尽量避免东拉西扯地聊天,最好直奔主题。父母不要光顾着自己说,还要注意听老师的意见,不仅要询问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还要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也要征求老师的建议。

④ 对交流内容要进行教育性的加工,化消极为积极

双方交流的内容,父母切记不要简单地、直接地传达给孩子。有些内容只是教育者了解就可以。必须让孩子知道的,也不要给孩子一种“告状”的感觉。比如,老师提到孩子最近上课走神,父母就应该对这个信息进行加工,对孩子讲:“老师真关心你,他发现你最近上课有时走神儿,可为你着急了。老师觉得你从来都是专心听讲的,是不是没休息好?”

⑤ 如果出现了误解,解决的原则是——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教师也不是神仙,难免出现失误,例如老师误解了孩子,或者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当。这时父母首先要做到诚恳地承认并重视孩子自身确实存在的缺点,而不是急于强调孩子的优点;二要在理解老师的基础上去看问题;三要摆出事实,语言委婉但观点鲜明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四要给老师改正失误的余地。

冉老师对父母及时、恰当与老师沟通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在沟通之后,父母还要注意和老师密切配合,对孩子进行教育。在配合方面,徐颖老师在《家庭和学校要产生共振》中提出了两方面的注意事项。

① 教育标准的统一。如果学生的父母与老师的教育标准不统一,老师教一套,学生的父母说另一套,就会在孩子的心理上造成混乱,从而影响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父母与老师协同一致,共同为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并将其深入到孩子的心灵深处,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一辈子。

② 教育方法的一致。这就要求学生的父母和老师对学生的教育方法统一,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学生的父母不仅应及时了解学校教育的要求、内容和孩子在学校的表现,而且要经常与老师沟通、交流,共同商讨对孩子教育的措施和方法,做到密切配合。

十四、家庭会议法

1. 解释

美国作家西奥多8226;德莱塞说:“和睦的家庭空气是世上的一种花朵,没有东西比它更温柔,没有东西比它更优美,没有东西比它更适宜于把一家人的天性培养得更坚强、正直。”

良好的家庭氛围,需要有良好的沟通。家庭会议不仅是实现良好沟通的重要手段,还能调动全体家庭成员的力量,使孩子的习惯培养变得更为顺利。

2. 原则

召开家庭会议要求不流于形式。

3. 操作方法

① 确定家庭会议的周期

家庭会议要定期。条件允许的话,最好一个星期一次。也可以半个月一次或者一个月一次。最好不要超过一个月,否则很难养成习惯。

② 确定家庭会议的主持人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上)》第九章 养成教育的方法7
主持人可以是固定的,如由孩子们来担当;也可以是轮流当主持人,每个家庭成员都有机会。主持人负责在共同制定的时间里召集所有家庭成员开会。

③ 要努力说出自己的想法

家庭会议的气氛应该是诚挚、民主、轻松的,如果因为有长辈在场就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家庭会议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

④ 要仔细听取父母的意见

父母往往比孩子具有更多的生活经验,他们绝大多数是从为孩子们好的角度思考问题。尤其是在习惯培养上,父母能看清孩子们身上的优、缺点,提出的意见通常是中肯的。

⑤ 做好会议记录

最好由专人进行会议记录。记录的内容包括每次家庭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谈论议题、主要发言及讨论结果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3434.html

更多阅读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下)》第一章 终身学习的五大习惯3

第三节 自我更新的习惯一、定义和内涵自我更新,就是不固守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从发展和提高的角度,对自己的知识、认识和能力不断地进行完善。自我更新,需要不断地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联系、推敲、质疑和发展。打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下)》第一章 终身学习的五大习惯1

人的一生,就是学习的一生。有些学习是显在的、主动的,有些学习则是隐在的、被动的,是潜移默化的。两类学习在不同的领域起着不同的作用。学习并非越显在、越主动就越好。正确及时地发现具有重大意义的隐在的、被动的学习,将之提升为更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下)》第一章 终身学习的五大习惯2

第二节 不断探索的习惯一、定义和内涵不断探索,就是在未知的领域里,凭借自己的兴趣爱好、凭借自己的发现和寻找进行学习,多方寻求答案,解决疑问。探索来源于兴趣,但不是“三分钟热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旦产生了兴趣,就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上)》第九章 养成教育的方法8

十五、持之以恒法1. 解释习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养成的,必须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作为基础。真正有意义的事情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成功就一定要坚持,尤其是在最困难的时候。2. 原则持之以恒需要持久的坚持和意志力。意志是人的理想、信念

声明:《《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上)》第九章 养成教育的方法7》为网友喂你吃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