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上)》第三章 人的行为模式和行为水平



人的行为从方向上可分为良好行为与不良行为,从行为方式上可分为定型性行为和非定型性行为。

上图实际也呈现了习惯与人格的关系,良好的习惯是形成和完善好的人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不良的习惯也正是形成不良人格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的行为有四个层次,依次为被动性行为、自发性行为、自觉性行为和自动性行为。这四个层次是依次递进的,实际上也揭示了习惯养成的四个阶段,到最后一个行为层次即自动性行为阶段时,也就是养成习惯了。养成良好的习惯就是行为的最高层次。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上)》第三章 人的行为模式和行为水平
我们可以看一个具体的例子,一个刚进幼儿园的3岁小孩,从前习惯了被家人抱着走或背着走,对老师提出的“自己走”的要求,他会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被动。表现出“内力不足,特别需要外力”的特点。他对为什么要自己走还没有认识。在幼儿园里,老师提醒了,他就会自己走;离开幼儿园,没有老师的提醒,他就不会自己走了,还是要家人背或者抱着。

aihuau.com

第二个阶段,自发。表现出“既需外力也需内力”的特点。通过老师的教育,他对“自己走”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还不能完全控制自己,经常需要一定的情境提醒和外部监督。比如父母送他上幼儿园,出门时他会要求被抱着或背着,但在门口看到老师时,他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恰当,很快就下来自己走了。

第三个阶段,自觉。特点是“不需外力,但还需内力”。

他坚持一段时间后,不需要接受老师和父母的监督,基本上能够做到自我要求和自我控制了,偶尔会有反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自己说服自己要自己走,但还不是自动的行为。

第四个阶段,自动。特点是“既不需靠外力,也不靠内力”。他既不需要老师和父母的监督,也不需要自己的意志努力,不管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都愿意自己走,自己走成为一种自然的、自动的行动,即形成了一种习惯。

这四个阶段与养成教育经过的阶段是吻合的。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通常就需要经过从被动到自发、再到自觉、最后到自动的过程。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3449.html

更多阅读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下)》第一章 终身学习的五大习惯5

第五节 科学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一、定义和内涵在知识社会里,信息浩如烟海,会游泳者生,不会游泳者亡。这里的“游泳”就是指管理知识与处理信息。可以肯定地说,21世纪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就是学会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具体说,你不可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下)》第一章 终身学习的五大习惯3

第三节 自我更新的习惯一、定义和内涵自我更新,就是不固守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形成的能力,从发展和提高的角度,对自己的知识、认识和能力不断地进行完善。自我更新,需要不断地对自己掌握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联系、推敲、质疑和发展。打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下)》第一章 终身学习的五大习惯1

人的一生,就是学习的一生。有些学习是显在的、主动的,有些学习则是隐在的、被动的,是潜移默化的。两类学习在不同的领域起着不同的作用。学习并非越显在、越主动就越好。正确及时地发现具有重大意义的隐在的、被动的学习,将之提升为更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上)》第九章 养成教育的方法8

十五、持之以恒法1. 解释习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养成的,必须有持之以恒的决心作为基础。真正有意义的事情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成功就一定要坚持,尤其是在最困难的时候。2. 原则持之以恒需要持久的坚持和意志力。意志是人的理想、信念

声明:《《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上)》第三章 人的行为模式和行为水平》为网友满城花祭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