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日报3月31日讯 前日,全球电子代工巨头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在参加一场“就业及人力加值博览会”启动仪式时表示,鸿海在大陆地区仍将持续扩建生产,但是,2009年,也会视情况与需求,将大陆部分制造部门移回台湾。但他没有透露,移回台湾的具体业务以及所涉及的生产区域。
“我们目前并没有落实到哪些具体产品或者业务,还是一个相对概念化的说法。”昨晚,鸿海集团新闻发言人丁祁安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主业应该不搬 鸿海业务涉及PC、通讯类、消费电子、关键零组件以及汽车电子等诸多领域。加上其他业务如IT渠道,组成了鸿海集团庞大的产业。 而从区域布局看,它已经覆盖华南、华东、华北、西北、中部,由于用工数量巨大(最高近70万员工),郭台铭一度被业内戏称为“中国富士康市市长”。 郭台铭应该不会随意搬迁业务。从业务层面看,整机制造、连接器业务、一般PC类零部件不太可能搬回台湾,因为它们规模庞大,无论在人力资源、土地税收、物流运输,台湾地区都不比大陆更具优势。而且,在大陆生产,可直接贴近合作伙伴与市场。 事实上,去年年中,鸿海集团曾经大举增资大陆13个项目,其中超过1000万美元的有6个,即富誉电子(淮安)、富鼎电子(嘉善)、富准精密模具(淮安)、富泰华工业(深圳)、富泰京精密电子(北京)、富盟电子(淮安)。从增资分布领域看,鸿海似乎正在快速强化笔记本的代工。13个项目中,相当一部分用于“计算机之产销业务”,尤其是电脑机壳冲压件。 而它在液晶面板领域的布局,相对台湾,也更接近大陆OEM彩电厂家,分析人士表示,在已经敲定厦门落脚地之后,它应该不会贸然变更。 只搬特定领域 消息人士透露,它不会撤销现有分支,而是将“某些特定领域,比如关键性零部件”拉到台湾扩产,以整合台湾地区人才、技术等更有优势的资源。 但集中在什么领域呢?这或许与富士康最新策略计划有关。前天,郭台铭强调,外界环境不佳,对企业来说,是一场淘汰赛,科技业要从基础制造,转型为“以高科技设计为主”的形态。 显然,郭台铭道出了产业升级的困局。事实上,富士康早已进入边际效益递减状态。在搬迁话题上,事实上去年,这家巨头已变相宣布过,当时,它公告表示,将强化台湾地区投资与新的运营中心价值。比如,原计划在境外申请上市或已在境外挂牌的公司,如香港上市企业富士康,或申请回台上市。此外,它将在高雄设立创新软件园区,将高雄港定义为“亚洲运营中心”,并且强调,以配合鸿海集团在大陆厦门、越南等地的投资设厂计划,其中,原料采购与产品加工将以高雄港区为运营中心。 至于业务领域,郭台铭强调,鸿海将扩大光电、医疗设备、数字内容、精密设备等产业布局,以增加中高端人力就业。上述消息人士说,应该理解为在台湾扩充。 不过,前天,郭台铭也表达了“搬回台湾”的忧虑。他说,“春燕”回去三四只没用处,关键是当地要营造出适当环境,把“燕子”留下来才重要。 (作者:王如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