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品牌的速成术 告别洋品牌的“崇拜情结”



当您在购买某一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时候,总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倾向于选择那些“大品牌”、“知名品牌”甚至“国际品牌”,如果同类竞争品牌的价格相同,您是不是会毫不犹豫地“偏爱”或者“眷顾”您心目中的“大品牌”?您有没有思考过是什么原因促使您在相对较短的时间之内作出这样的消费选择?是不是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吸引您、说服您甚至是强迫您向某一个具有特定“商业标识”的产品或者服务靠近直至敦促您作出最终的购买决策?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可以说这是在商业社会中,品牌的“力量”。

何谓“品牌崇拜”?

谈到品牌,我们有必要来回顾一下品牌的定义。根据美国营销学大师菲利普8226;科特勒(Philips Kotler)的观点,品牌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者设计,或者是上述元素的综合。它的目的是使组织自身的产品或者服务区别于其他的竞争者。当然,这是一个经过高度概括,进而“浓缩”起来的品牌定义,我们不妨将它分拆开来做进一步的讨论。首先,从最朴素意义上来看,品牌是受到法律保护的商标;其次,如果不能满足市场上的消费者需求,那么品牌就失去了其在经济上存在的意义,又由于它具有“区别性”或者“排他性”,因此品牌是能够帮助组织实现经济目标的一种“捷径”;最后,如果品牌达到前两者目标的基础上,成功地、牢固地占据了消费者心智中的某一个位置,那么品牌就在更深层次即消费心理上获得了压倒性的优势,为其实现长期的经济目标提供了“看不见的”保障。

个体消费者在进行购买决策时,面对纷繁复杂的同类竞争品,品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他们在“功能解决上”、“社会认可上”和“金钱付出上”等方面的选择风险,进而获得具有“权威性”、“满意性”、“持续性”和“保障性”的问题解决方案。在这个时候,品牌和消费者达到了“双赢”的一种状态,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消费者实现了“效应最大化”,同时品牌实现了利润最大化。

因为品牌能够为消费者提供某种解决方案的一种持续性的承诺。品牌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更像是两者之间的一种“心理契约”。消费者如果觉得“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而品牌所有者也通过交换,以销售收入和利润的方式获得了其作为“解决方案提供者”所作出一系列努力的补偿,并且品牌还“俘获”了消费者忠诚。而当品牌的力量达到相当的程度,会使某些消费者在进行消费选择是形成品牌“惯性”或者“依赖”,这是品牌已经突破了消费者忠诚的界限,而在精神上或者情感上与消费者成功的实现了沟通,产生了共鸣,将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上升到了一种“精神依赖”或者“情感寄托”的新层面,消费者会因为选择某一品牌而获得类似于宗教虔诚一样的满足感、愉悦感、骄傲感和归属感。这个时候,消费者已经对特定品牌产生了在精神层面上的某种“崇拜情结”,我们可以称之为“品牌崇拜”。

品牌崇拜的表现形式

aihuau.com

尤其在中国市场上,“品牌崇拜”更是以各种各样的形态来出现,我们可以简单划分一下。第一种情况,消费者可以对几乎来自某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全部或者部分品牌“顶礼膜拜”;第二种情况,消费者也可以对于获得某种类似殊荣的品牌群体在心理上产生某种“集体妥协”;第三种情况,消费者还可以对于优于自身社会阶层的品牌选择进行“模仿型”跟从。在这个时候,消费者作出的消费选择其实是不理性的,甚至是“危险性的”,那么由此带来的后果也有可能是消极的,甚至是“毁灭性的”。由于这些不和谐音符的出现,我们先前所讨论的由于“品牌崇拜”所导致的消费者与品牌各自“效用最大化”状态就会被无情的打破了。因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虽然实现了各自的价值让渡,但是其实出现了“所买非所需”、“付出与回报落差”或者“现实价值与期望价值不对等”,甚至“品牌强迫所带来的伤害”等等需求与消费搭配在逻辑空间上的“错位”。

中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不仅迎来了思想观念的进一步开放,同时扑面而来的还有众多的外国品牌,尤其是在国内市场经济起步较晚的这一现实国情使得洋品牌看起来和用起来更加的“绚丽多彩”和 “得心应手”。在一批新富阶层的带动下,好像逐渐形成了“洋品牌就一定代表高品质、高品位”的消费意识,渐渐的整个消费市场几乎对于洋品牌形成了“集体崇拜”。例如来自法国的人头马、马爹利和轩尼诗等三大世界著名白兰地品牌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卷全国,几千元一瓶的高档白兰地一连“干杯”好几瓶的现象,让法国酒商惊得“目瞪口呆”的同时,也更加重视我们这个“暴发户似的”消费市场。另外,路易8226;威登手提包、宝诗龙手表、宾利轿车、劳力士手表、劳斯莱斯跑车和CD香水等等,这些在国际范围之内被认为是“奢侈品”的特殊消费品,由于其超出了普通人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因此属于“绝对的”非生活必需品。但是高盛公司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2004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额约占全球销售额的12%,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国。《新财富》杂志通过对9家奢侈品品牌及品牌代理商的采访与调研发现,这些奢侈品品牌近两三年在中国市场的增长率都保持在80%以上,远远高于他们在全球其他国家和地区10%左右的增长率。虽然中国经济的强力增长和越来越开放性催生出的社会消费文化,为社会上为数不少的“成功人士”购买和推动奢侈品的消费热潮提供一定的理由支持,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国内消费者在奢侈品消费上的不利性和不成熟,因为整个奢侈品市场消费表现于我们的综合国力以及消费水平显然是“格格不入”的。正如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师克莱尔8226;肯特所说,在西方,人们购买名牌十分谨慎,也只有那些“圈内人”才能认出这是名牌,而在中国,人们对名牌趋之若鹜,到处炫耀,好像在说:“看,我是多么富有!”。由此可见,奢侈品在中国的消费更加凸现的是国内消费者对于国外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扭曲崇拜”,促使洋奢侈品的“品牌崇拜”也在中国市场被演绎的淋漓尽致。

如果说,中国新富阶层、演艺明星或者其他成功人士通过购买“奢侈品牌”来突出或者彰显其“成功符号”、“时尚前卫”或者“特立独行”等的特殊诉求,那么国内的中产阶级或者青年消费者加入到“品牌崇拜”的消费盛宴中来,多少显得优先不合时宜。而当NIKE、PUMA、KAPPA和AD等品牌成为城市年轻一代购物选择的“起码标准”时,社会上不断涌现的“月光族”、“新贫族”和“百万负翁”等消费畸形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可以说,这些消费者在被商业品牌“打通”精神通道而产生“品牌崇拜”之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他们不约而同地患上了“品牌强迫症”。

近年来,洋品牌在中国市场遭遇了接连不断的“信任危机”。例如麦当劳“毒油”事件,博士伦润明护理液停售事件、高露洁牙膏涉嫌含有致癌物质、亨氏、麦当劳、肯德基“触雷”苏丹红一号、SK-II化妆品重金属含量超标事件、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哈根达斯黑作坊生产事件、芬达、美年达等含有可产生苯的防腐剂和强生婴儿油中发现了有害成分石蜡油等等负面事件甚嚣尘上。虽然跨国巨头在面对中国市场是有“双重标准”的嫌疑,那么我们消费者在一味追求洋品牌代表的所谓“品位”、“档次”和“地位”等炫耀性的心理诉求是不是也在很大程度上为跨国品牌逐渐降低中国市场消费者的“上帝”地位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而相关检测部门长期以来对于洋品牌开启“绿色通道”也给出了洋品牌“优于国内品牌”的种种暗示。2007年初,上海在对淮海路等部分中心城区商业街改造升级中,不约而同地作出了相同的举动:将一些本土品牌“挤出去”,原因很简单“血统不正”,把黄金地段上的店面更多地留给所谓国际品牌,结果导致所谓“洋品牌”鱼龙混杂。这一现象充分反映了上海作为中国国际化城市的代表城市之一,在面对一个逐渐国际化的中国市场时,其胸襟却没有想象中的开阔。

告别洋品牌的“崇拜情结”

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双赢关系”是极其脆弱的,它可能由于新品牌的强势崛起、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品牌对于自身强势地位的滥用等原因而改变。而对于洋品牌,我们国内消费者多年来所一贯采取的“盲目遵从”、“乐观信赖”、“身份象征”、“品位符号”等先入为主的消费观念,其实是横亘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相当艰巨的“挑战”。

 洋品牌的速成术 告别洋品牌的“崇拜情结”
台湾经营之王王永庆曾经说过,产品的品质决定了品牌的大小,而持续的产品品质决定了品牌的长短。如果说,国内品牌长期在市场上的“缺位”导致了洋品牌的“先入为主”,那么随着中国本土企业奋起直追,在国内也逐渐形成了一批深具影响力的品牌,并且在很多行业出现了甚至具有能够与国际巨头相抗衡实力的品牌群体,例如海尔、TCL、华为和联想等。当然中国国内品牌要从真正意义上站起来,还需要更多的有实力、有理想的品牌企业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而且,随着国内品牌力量的生长与强大,更多的品牌来肩负起 “为消费者提供某种解决方案的一种持续性的承诺”的重任,而且国内消费者还需要给与国内品牌完全的“国民待遇”,并采取更加实事求是、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时,我们才能真正摆脱洋品牌的“崇拜情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3651.html

更多阅读

树叶的崇拜 树叶的崇拜 下载

有时候我会一个人走路偶尔停下看路边的树每一片叶子都不同像我们的脸公车站没人在交谈我们不习惯和陌生人说话像那些树叶一样的沉默谁会和谁谈恋爱谁把陌生变成爱谁说第一句对白 谁能预想的后来我们不明白(树叶的崇拜)树叶不明白

男人的初恋情结 男人的初恋情结是什么

男人的初恋情结初恋无疑是人们心中最美的一道风景,它被珍藏于心底最柔软的部位,一旦触动了它的密码,那甜蜜的感觉便会如潮水般涌来,软化你,浸润你,感动你。但通常情况下,它却是处于封闭状态,而只有当你郁闷,伤感或触景生情的时候,才会默默的用

北美投资 北美投资界的早期情结

      北美很多投资家具有极强的早期情结,因为他们在自己的商业历史中不断看到创新的力量及其带来的巨大利益。  最近在美国接待了一位国内投资界的朋友,此君对IPO何时开闸焦虑万分,但似乎又看不上早期的投资项目。他坚信IPO的多

翁振国 翁振国的香水情结

     十八年,是襁褓婴儿长大成人的时间。在同样的时间长度里,翁振国将全部的工作精力倾注在了香水事业上。  从1995年与香水结缘至今,翁振国已先后建立2家香水企业----广州市雪蕾化妆品有限公司和广州市天盈化妆品有限公司,创立3

企业家的故事 商痕 企业家的帝王情结

运视企业家的帝王情结6月中旬,笔者走访和电话沟通了几十家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在交流沟通过程中,发现不少企业的规模比以前大了很多,生产能力也相应增加,但他们的思维层面还停留在多年前的状态,市场竞争环境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竞争

声明:《洋品牌的速成术 告别洋品牌的“崇拜情结”》为网友爱人头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