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明至清前期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的演变



     我国海外贸易管理机构——市舶司萌芽于唐代,发展完善于宋、元时期,衰亡于明代。明代的市舶司在机构设置、职能发挥、选官制度等方面较之前代均有明显地变化,尤其随着朝贡贸易的衰落和私人海外贸易的兴盛,市舶司的政治性职能逐渐减弱,经济性职能日益增强;其管理海外贸易的方式亦相应地由官方贸易为主体演变为以民间贸易为主体。明代中叶以后,不仅私人海外贸易势力直接冲击着明代的市舶制度,西方殖民者的东来,亦直接瓦解着市舶制度所维系的朝贡贸易体系。面对着东南海防与财政危机,迫使明政府不得不调整其海外贸易政策,而主持海外贸易的市舶司机构,也不得不改弦易辙,在职能方面有所转换。为了加强对私人海外贸易的管理和控制,为了征收饷税以造船养兵,明代后期将打击走私贸易的防海机构——海防馆改为督饷馆,饷税制度的出台是我国关税制度上的一大进步,对我国海外贸易管理由市舶司制度向海关制度转变,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明至清前期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的演变
     清代前期海外贸易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正式设置了闽、粤、江、浙四海关,并设立了众多海关口岸,使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渐趋完善。海关税制方面亦成绩斐然,不仅有较为系统的完税手续、较为完备的关税则例,而且实行国别税率。清政府加强对海外贸易管理的重视,关税的征收与报解、税务簿册的填写与考核、经费的使用与奏销均有明确的规定,基本上有章法可依,关政腐败的现象得到明显抑制。在职能发挥方面,明代中期以后,海外贸易的行政管理权和经营管理权进一步分离,海外贸易管理的专业化程度日益加强。明代中后期的海外贸易是在市舶司的管制下主要由牙行直接经营,清代前期的海外贸易则是在海关控制下,主要由洋行具体经营。明代后期市舶司和督饷馆以及清代海关仅仅负有监管进出口岸的船舶、货物;征收关税和其它税费;稽查走私等项职能。这个变化无疑为近代海关职能奠定了基础。清代前期海关的选官制度由论俸掣签派遣监督发展到钦派监督与地方官员共管或地方官吏兼管,清政府尤其关注号称天子南库的粤海关,钦派的粤海关监督大多为内务府包衣出身,实际上是皇帝的直接代表,牢牢控制了粤海关的关税征收大权。关税征收亦由原来的定额报解发展到后来的尽收尽解,中央政府对海关的垂直管理力度加大。明至清前期海外贸易管理制度,是市舶制度在新的国情、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是市舶制度向近代海关制度演变的过渡阶段。

      笔者认为以历史唯物史观为理论指导,以各种中外历史文献资料及论著为依据,概括总结明至清前期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演变的历史性启示,对我国当前海关管理具有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3700.html

更多阅读

为什么水至清则无鱼? 水至清则无鱼谁写的

  有些文字,需要静下心来读。--写在前面的话  在红尘世间,谁能无过?宽容待人之道,就在于如何面对别人的缺点与过失。然而,有许多身为企业领导的管理人员并未弄清这个道理。记得以前有一位修行中的高人对我说过:“如果你是圣贤,别人在

国际贸易的信用证流程 国际贸易信用证流程图

国际贸易的信用证流程 从信用证支付方式的一般程序来看,基本的环节包括申请、开证、通知、议付、索偿、付款、赎单等。一、申请人申请开征进出口双方在贸易合同中,规定使用信用证方式付款的,根据贸易合同的约定,进口人在合同中规定的期

声明:《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 明至清前期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的演变》为网友璃落幽客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