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注定了今年又要是一个难熬的夏天。远在热天开始之前,各地都已开始吵着能源紧张的问题,甚至算出了本地的电力缺口是多少多少等等。这不,真正的热天还没到,武汉拉闸限电的事情已经发生了许多回,搞的市民不禁心里惶惶。
究竟为什么会有这么严重的用电缺口呢?不懂经济学的也知道这是电力供不应求所造成的。无论是有形的商品还是无形的劳务,供需缺口都可以用价格来调节。现在不是吵着电力不足吗?所谓“不足”不就是因为在现有的条件下你需要用电而我没有更多的电力供给吗?要解决这一问题,要么我增加电力的供给、要么就减少你的需求,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因为电力的生产周期很长,不是我想增加供给就可以随意增加的。这样一来,短期内要减小用电缺口的唯一有效方式就只有减少用电需求了。 的确,现在各地都在努力降低用电需求。他们的手段也是如出一辙——都是想法限制用电,比如拉闸限电、强迫某些高能耗的企业停产或转产等等。最有意思的是最近不少城市推出的有关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限用空调的规定。比如杭州市就规定,在35度以下,所有的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除必须外都不得使用空调。为了保证这一规定的落实,杭州市甚至成立了专门负责督导的部门,对违规用电者进行处罚。看到这一规定后,任何一个学了经济学的人估计都会发笑。第一,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用电又不是不付钱,凭什么要限制他们的用电?相反,电力企业应该是更把不得这种单位多用电,因为他们的电费不用自己的钱——好收啊。第二,为了省电,却成立了一个新的耗电、耗纳税人钱财的部门,究竟划不划算,实在无法估量。第三,毋庸讳言,政府机关、事业单位普遍具有官老爷的作风,他们习惯看级别说话、向上负责,你随便成立了一个督导部门,还不知道级别多高、官有多大,你能罚谁的款、能处理谁?我想,不用等不用看,其结果我们已经可以推测出来了。 对事业单位的限制会有如此结果,那对普通的居民、对普通的企业呢?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吧。作为市场参与者,只要购买者在生产者制定的价格上愿意购买,你去劝说他如何如何应该节约能有什么用处呢?当然了,因为“电”的特殊性,供给者可以“拉闸”、可以“限电”,但说白了,这些都是霸王作风,都违反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则。随意摸出一本什么法律,都可以找到电力企业违法的痕迹来。 既然强行限电违法、道义劝说无效,我们总要想出个办法来吧?其实,不用我们急得团团转,只要我们能想办法让电价由市场来决定就可以了。你想,如果电价由市场来决定,那在一个均衡的价格上应该是这么一个局面:电力企业生产的电正好可以用完,想用电的又都有电可用。因为,如果还有电用不完,那电力企业只有降价才能把多余的电销售出去;而如果电力不足,也就是有人想用电而无电可用,就会有人愿意出更高的价格购买电——直到形成一个均衡的价格。这是最简单的经济学原理,也是使一个市场上资源配置达到最优状态的最好方法。 但是,“电”的特殊性使得这一定价规律在电力市场上不太适用,这正是经济学在电力困境中的尴尬处境。 第一,电的不可储存性,使得市场调节的过程存在不连贯性。我们知道,在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中,价格在具体的市场条件下需要许多次的调整。每一次定价都是在前一个价格反映的供求关系的基础上做出的,在均衡价格形成之前,供过于求的商品可以储存、供不应求的时候可以提取存货,而电的不可存储性就使得这一调节过程变得不那么顺利,因为反映真实的供求关系的均衡价格就难以实现了。 第二,作为公共物品,电力企业自主定价的空间很小。“电”影响着千家万户、所有居民,电力价格的微幅变动对老百姓的影响都极其巨大。所以,电价的调整必须十分谨慎。电价的每一次变动,都必须经过严格的听证,本来可以通过调整电价所获得的效应也就来的很慢。 第三,电是多数产品必须的原料,电的价格任意变动对经济的影响都不容小视。 综上所述,我表达了至少两层意思。第一,非价格因素在影响电力需求上效果不佳;第二,价格手段在电力市场上的效应无法正常发挥。这才真叫“左右为难”了。 不过,不管电力紧张的局面最终会采用何种手段来缓解,我们的国家一定能在这场危机中获得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新的动力——我们至少可以更深切的体会到高效的、集约化的经济增长模式的紧迫性,在压力下转变我们的经济增长模式,为我们民族更好的明天打下更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