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人发展,它成为近年来学术界争论的一大课题。讨论中,人们旁证博引,各执一端,都希图说明目己观点的正确。但是,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和他的其他理论一样,有一个形成、发展和逐渐完善的过程。我们不能割断历史,把马克思在某一特定时期或特定场合的论述作为马克思整个所有制思想的结论。因此,系统地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所有制思想是解决理论分歧的重要方法,也是为经济改革提供理论依据的任务之一。基于这个认识,笔者认为应在研究马克思、恩格斯有关著作的基础上,从马克思所有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探讨马克思所有制理论的整个体系。 马克思所有制思想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整个理论体系相辅相承。经历了几个不同时期。各个阶段大致地着重提出和解决了一个或几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阶段: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德意志意识形态》。这一时期,马克思从发现私有财产和国家法的矛盾,到研究政治经济学,发现私有制的起源和发展,最后在建立唯物史观时基础上解决了所有制与国家和法的关系,把所有制归结为经济利益关系。
第二阶段:从《哲学的贫困》到《共产党宣言》,这是马克思所有制的研究方法建立时期。马克思批判了蒲鲁东把所有制与生产关系割裂开的形而上学的方法,论述了必须在生产关系的联系和运动中辩证地历史地考察所有制,初步提出了从主体和客体划分所有制的不同含义。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自己的解释,五十年代是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分水岭。五十年代前是理论的萌芽或形成时期,五十年代后,是发展和成熟时期。
第三阶段:即从五十年代始,马克思对所有制问题的阐述逐渐形成一个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但是,从理论的发展看,对所有制各问题的解决仍有先后秩序和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从《雇佣、劳动与资本》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马克思进一步明确了生产关系包括所有制关系,所有制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说明了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第四阶段:从《政治经济学批判》到《资本论》,马克思进一步阐明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内外部关系包括的内容,从“四权”分离的角度,区分了不同的占有方式和特征。马克思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前提和基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资本论》中充分地运用了所有制理论。
马克思后期所有制思想之精华,提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预示将来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根本特征,标志了马克思所有制理论体系的完成,说明了马克思从所有制开始研究政治经济学,又以所有制问题的结论完成政治经济学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