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险关系 谈谈社会保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一、社会保险是经济增长的客观需要。

    首先,社会保险是经济增长的历史产物。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后,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财富日益增长,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资本家贪得无厌的利润追求,导致了社会贫富的极端分化和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到十九世纪下半叶,资本主义世界的阶级矛盾已经十分尖锐,工人运动此起彼伏,社会剧烈动荡,一度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远见的资产阶级政治家从维护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开始实行社会保险。通过社会财富的再分配来扶助贫困劳动者和无收入者,以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经济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下持续增长。所以,社会保险一开始就是经济增长的产物,它直接是为经济增长服务的。到了本世纪三十年代,美国政府为摆脱严重的经济危机,实行“罗斯福新政”。“新政”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颁布《社会保障法案》,全面建立以社会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来促进社会稳定,刺激经济增长。“二战”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出于稳定社会秩序和重振本国经济的需要,也纷纷致力于发展社会保险。综观一百多年来社会保险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是与经济增长紧密相连的。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同样也需要建立与之相应的社会保险制度。这既是社会主义维护广大劳动者根本利益的本质体现,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轻市场竞争机制和政府利益调整所带来的风险压力,保证经济高速增长和社会政治稳定。

    其次,社会保险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条件。我国经济二十年来的高速增长,主要表现为粗放型的,依赖于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结果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党的十五大指出,我国经济要实现的一个根本性转变就是将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增长方式。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技术更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这就意味着部分初级劳动者因知识、技术陈旧落后,不能适应工作,必须从原有的岗位上退下来,接受再培训和再就业。同时,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又使得同样的资本只需要与更少的劳动力结合,或者同样的产出只需要更少的劳动力投入,造成“机器抢工人饭碗”的现象。经济增长方式的这种根本性转变所带来的下岗、失业人员增多问题,必须要有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来妥善解决,以减轻其对社会造成的震荡。国家通过发展社会保险,保证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并为其提供职业培训和再就业服务,促使经济发展走上良性循环,这是国企改革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由之路。在此过程中,如果忽视了社会保险这个“安全网”的建设,一旦出现社会动荡,经济增长就无从谈起。

    二、社会保险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社会保险费用支出作为一项主要的政府财政支出,本身就会形成巨大的消费需求,直接拉动经济增长。当经济高速增长时,社会充分就业,社会保险收入增加,支出减少,有利于抑制社会需求的急剧膨胀,避免经济过热。当经济衰退而失业率增大时,社会保险支出增加,抑制了个人收入减少的趋势,给失业者和生活困难者以购买力,从而刺激有效需求,拉动经济复苏。这就是所谓的社会保险调节经济的“自动稳定器”功能。就我国目前的经济形势看,有效需求呈现不足。城镇居民特别是低收入家庭收入增长趋缓,是制约我国消费需求增长的直接原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增加失业保险金和居民最低生活补助费等社会保险费用支出,刺激有效需求,增加即期消费,正好可以起到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正面作用。而且,政府发放给下岗、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险费只能保证其基本生活,一般不会象其它货币发放那样有相当一部分立即倒流回银行以存款的形式“沉淀”下来,而是基本上进入消费品市场,形成最终需求。这一效果是其它扩张性经济政策难以达到的。

    社会保险拉动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它可以稳定居民的消费心理,恢复居民的即期消费信心。在消费者已经成为市场主体的情况下,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信心就对社会有效需求的形成和社会供给的实现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国内市场面临的一种严峻局面就是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不足,而抑制居民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对未来的不安定感。随着国企改革减员增效和政府机构改革人员分流,城镇居民的预期收入下降。而社会保障等配套制度改革的不到位,又使多数城镇居民担心自己陷入困境时得不到足够的生活保障,以致“老无所养,病无所医”。因此,他们往往不敢将消费欲望转化为即期消费行为,即使面对廉价的商品也不轻易购买。这种消费心理就是造成上半年物价持续下跌和银行存款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针对这种状况,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相关制度改革,给陷入困境的城镇居民和工作不安稳者提供可靠的生活保障,消除他们后顾之忧,对于恢复和增强消费者的消费信心,扩大内需,实现国民经济正常的生产——再生产循环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处理社会保险与经济增长关系应当注意克服两种倾向。

 社会保险关系 谈谈社会保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快了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和建设的步伐,新修订的《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应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国家确立了“低水平,广覆盖”的社会保险原则,这是十分正确的。深刻领会这一决策精神,认清社会保险和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有利于我们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当前,在社会保险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认识问题上有两种倾向值得我们注意:

    一是认为社会保险的水平越高越好,越高生活就越有保障。这种认识忽视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的国情,片面强调社会保险增进国民福利的社会效益。殊不知,社会保险作为一种消费,最终依赖于经济发展水平。如果待遇水平定得过高,与一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一方面会增大企业的不必要负担,提高劳动力成本,从而降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容易导致社会保险基金收不抵支,国家财政会背上沉重的包袱。这都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不断进步。现阶段我国只能“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这也就是说目前搞社会保险只能坚持“低水平”原则。将来生产力发展水平即使有了很大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也应与之相适应;否则,就会像英国等西欧国家那样,犯了“福利病”,拖累了经济增长,社会保险最终也搞不上去。

    二是认为社会保险增加了企业的“额外”负担,不利于经济增长;特别是在外资企业搞社会保险不利于引进外资,没有必要。这种观点表面看来似乎有些道理,但深入分析起来是站不住脚的。首先是没有深刻认识到社会保险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我们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若没有社会保险,就不可能有社会稳定。没有社会稳定,哪里还谈得上引进外资?其次,企业依法参保,既维护了职工合法权益,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减少了劳动争议和消极怠工,从而改善了投资环境,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吸引更多的外资涌入。第三,外资企业也要参加所在地的社会保险,这是国际惯例。我们在招商引资中,努力改善投资环境,杜绝不规范收费,对于引进外资十分必要,但不能错误地认为在外资企业中征收社会保险费是乱收费,增加了企业的“额外”负担。其实,社会保险费是企业的一种“额内”负担,它具有与税收同等的法律地位,世界上许多国家就是直接开征社会保障税来保证收入来源。第四,所有企业都要参加社会保险,这是市场经济公平竞争原则的内在要求。如果只有国有企业依法参保,而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长期不参保,那么,国有企业就必然会因劳动力成本相对较高而在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劣势。这种不公平竞争与市场经济是不相容的,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

    总之,社会保险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按照“低水平,广覆盖”的原则,积极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建立健全同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推动社会进步的长远之策。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3735.html

更多阅读

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 中国财政分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引言  关于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的讨论由来已久,国内外许多学者与专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不同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国作为处在转型期的发展中大国,财政分权具有较多的特殊性,财政政策也具

新型城镇化: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任何经济体的增长模式都是由内需、出口和投资三种方式组成,这被称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所不同的是,三种方式对不同经济体的贡献会各有区别。对于发达经济体而言,内需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出口和投资为辅。统计数据表明

汇率上升对就业影响 汇率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典的经济增长理论强调资本、劳动、技术等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但还有许多非常重要的其他因素,如汇率、经济波动、制度等也会间接影响经济增长。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的变动不仅会引起该国外部均衡的变化,而且还会引起投资、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 碳排放与增长转型(4)

  由于能源消费总量取决于经济规模和万元GDP能耗水平,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取决于经济规模和万元GDP排放水平。而且,能耗水平对二氧化碳排放强度高度相关,二氧化碳排放目标对能源消费有重要影响。因此,可以通过对这几个指标的预测来分析

声明:《社会保险关系 谈谈社会保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网友淺揂貪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