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论的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是指孔子关于经济活动中的价值取向,特别是他的有关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道德规范思想。

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的价值取向,其具体表现为:第一,孔子始终把人、把满足人的物质生活和道德生活的的需要看作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第二,孔子不承认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是一种利益关系,而是把社会经济关系都归结为人伦道德关系,因此他强调用道德手段来协调社会经济关系,第三,孔子十分强调等级制经济制度,主张人们应该安分守己。第四,孔子十分强调群体利益,主张抑制个体,倡导人们为维护家庭、家族和国家等社会群体的和谐而勇于自我牺牲。 孔子的经济伦理思想的八个方面:(一)义利观是孔子经济伦理思想的核心,他的义利思想的主要论点是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是喻于义的,故应见利思义;小人足喻于利的。故应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二)富民思想是孔子经济伦理思想中的一大特点和优点。他认为为政治国首要任务是富民,富民是国家经济政策所应遵循的根本道德原则。(三)孔子的人口思想充满着浓厚的伦理色彩,他主张用仁政德治来吸引人口,而早婚早育是为了奉先行孝。他还主张先富后教,有教无类,极其重视对民的道德文化教育。(四)孔子认为分配关系的道德原则应是重均平,抑分化。他提出了不患贫而患不均和均无贫等思想主张。(五)孔子主张个人消费行为应遵循两个道德原则,其一是等级消费,其二是黜奢崇俭,用财有制。黜奢崇俭要做到奢不伤义,俭不违礼。(六)孔子对社会分工的道德价值判断是把职业划分为脑力劳动(谋道)和体力劳动(谋食)二大类,他从身份等级角度看分工,提升脑力劳动而贬低体力劳动的道德价值,他对商业是持肯定态度的,主张自由通商。(七)对于国家财政,孔子提出了三项道德准则,培养财源要藏富于民,财政收入要取民有制,轻徭薄赋,国家开支要节用而爱人。(八)在经济管理方面,他主张对民要进之以槽,齐之以礼,管理手段主要是通过道德教化,而要使道德教化取得成效,他认为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带头起表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