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金的缴纳比例为,个人按照工资的2%,公司按照工资总额的8%缴纳。依照这一比例,差不多老百姓全部收入的10%成了医疗保险金。
然而据调查,看病难仍然是老百姓最希望解决的问题之一,老百姓发现自己看不起病,主要表现为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
国务院也发表了一个调查报告,认为“目前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现在医疗卫生体制出现商业化、市场化的倾向是完全错误的,违背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基本规律”。该报告的作者建议政府重新回到他原先扮演的角色中去。
对于现在的医疗保险制度,老百姓最大的不满可能在于,低收入人群(比如农民)负担不起医疗开支,但这并不是医疗改革造成的问题,中国的农民从来就是看病难,计划经济下农民看病主要靠赤脚医生,但赤脚医生到底有多大作用,实在是很难说。
很多人据此就怀念起当年的美好时光来,认为在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体上满足了几乎所有社会成员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但如果说以前就做得很好,那为什么还要多此一举地实行医疗改革呢?
以前有很多走街串巷的药贩子,喊着“药水药片有么?”向老百姓收购药片。因为这些人看病不要钱,单位都能报销,所以就拼了命地去看病,就算没病也尽可能往医院跑,就是为了配些免费的药,医生自然也很乐意,要知道卖药是医生主要的收入来源。他们配完药,自己自然不吃,于是都卖给药贩子。药贩子拿了药就卖到农村或不发达地区,由此可见所谓计划经济体制下,基本解决所有社会成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不可信的,因为很多地方的人要吃药竟然得通过药贩子。
计划经济下的医疗保险几乎全都压在了单位(即国有企业)的肩上,由于制度的缺陷,使得很多人都有办法钻漏洞,没病看病然后卖药就是一例,有时你花点钱让医生给开个长病假单,在家休养甚至不比天天上班收入少。国有企业最终被淘汰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走市场化的道路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于是便想到,既然之前的医保制度问题多多,是否也可以通过市场化的办法解决医疗的问题?但问题出在,任何一个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如果能向用户出售更多的产品或服务,并实现最大的利润,那他就越成功。而医院呢,它存在的目的是让你最好少来医院,为了某个病来就医,最佳状态就是再也不需要来第二次。所以,医疗改革如果让医院像个商业企业那样存在,会有悖于医院存在的根本意义。
我们大体上已经明白了老的和现在的医疗体制的问题所在。老的体制下,你根本不知道自己缴了多少医疗保险,反正大锅饭,不管自己需不需要,反正吃得越多越好。现在的体制下,看病是花自己的钱,由于医院的商业化,它为了赢利,会让你付出更多的代价。就此而言,医疗制度改革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