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针对千里也行人提出的奶牛猴子模型,大家展开了一场有关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大讨论。有人提出,拿几个动物的模型来分析人类社会的经济规律,恐有不妥,于是,本文再次提出一个邻居件合伙包饺子的模型,希望对大家有启发。 以下第一个模型是我在早期提出来的,也是《过剩经济学》一书中的模型,可能这个模型太抽象,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第二个模型就是大家熟悉的“奶牛猴子模型”。第三个就是邻居合伙包饺子的模型。最后给出一个更一般的模型。 模型一、烤鸡蛋模型(载于《过剩经济学》) 如果一个社会共有100人,75人出售鸡蛋,其余25人出租烤炉。假设一个人一天消费最多消费10个烤鸡蛋,那么出租烤炉的人一天最多需要250个鸡蛋。设鸡蛋的价格是4毛,劳动者出售250个鸡蛋后得到100元;设烤炉的价格是每烤一个付费6毛,100元仅可以烤167个鸡蛋。对于75个出售鸡蛋的劳动者,他们每人仅可以得到2.2个烤鸡蛋。这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消费愿望! 无论有多少鸡蛋、无论有多少烤炉,如果分配比例失调,那么,一部分人过剩、另一部分人短缺的情况必然要出现。

在这个比喻中,资本家购买鸡蛋100元,而劳动者购买烤炉使用权也等于100元,两者相等。这就是要素交换定律。 大家可以证明,要使这个社会实现和谐,必须保证交换比例恰好等于人口比例:鸡蛋0.75元,烤炉0.25元。如果人口组成变化,交换比例也要跟着变化。 模型二、奶牛猴子模型(出自千里夜行人的贴子) 一头奶牛和20只猴子生活在一起,奶牛产奶给猴子喝,猴子拔草给奶牛吃。假设一头奶牛一天能吃100斤草,20只猴子一天能喝100斤奶,能拔100斤草,这这头奶牛和这20只猴子就能很好地生活在一起,他们的生产一点也不浪费,一点也没有不足。 假设有一天,奶牛感觉到自己吃亏了,它要把它的奶变为商品,让猴子拿草来交换,而且要2斤草换1斤牛奶。这样猴子就拼命去拔草,一天下来,只拔了150斤,就只换到了 75斤奶,显然吃不饱。而奶牛就高兴了,它吃了100斤草后,还节余了50斤,它望望那 一小堆草,兴奋地想:明天这一小堆草又会增加50斤,以后每天都会增加50斤,哈哈, 不久就会成一座山,我就是天底下最富有的了。 模型三、邻居合伙包饺子的模型 有两户叫张皮和李馅的邻居,张皮家的人到李馅家去串门,正好碰上李馅家吃饺子,它尝了一下,发现李馅家的饺子馅儿做得特别好,张皮也把自己家做的饺子给李馅家的人尝了一下,李馅家的人认为张皮家的皮儿做得特别好。于是,两家商定分工合作做饺子,张皮家专做皮儿,李馅家专做馅儿,然后交换(亚当斯密提出专业化分工,就是要发挥各自的特长)。经过讨价还价,他们商定2个饺子皮儿换1个饺子馅儿。 张皮家有3口人,他们每人每天吃100个饺子,总共每天吃300个饺子。李馅家有5口人,也是每人每天吃100个饺子,总共每天吃500个饺子。 张皮计算了一下,吃300个饺子就要300个馅儿,就要用600个皮儿去换。李馅也计算了一下,吃500个饺子要500个皮儿,需要250个馅儿就可以换回来。 交换的结果是,张皮只能用500个皮儿换回250个馅儿,想再多换,李馅认为自己家吃不完,会浪费掉,遭到拒绝。 虽然他们两家生产皮儿和生产馅儿的能力几乎是无限的,但张皮家吃不到足够的“新饺子”,还要自给自足一部分原来的饺子。 过了几天,李馅家的两个老人去世了。李馅家只要300个皮儿,于是,张皮家只能吃到150个“新饺子”,交换的机会越来越少了,交换给他带来的好处也越来越少了。 (请注意,这个模型不谈剥削,但充分说明了市场经济本身的缺陷) 模型4、一个更一般的模型 现代主流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假设是“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他们利用这个假设证明一般均衡理论时,把这个假设扩展成了“人对市场上的任何一种商品的欲望是无限的”,就是说,他们隐含假设人的肚皮是无穷大的,可以吃几顿大米,可以住100间房子、看1万台电视、座1千辆轿车。很显然,这个扩展后的假设严重违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过剩经济学假设“人的有效欲望是有限的,总资源是足够多的,但被个人占有”。有人肯定会说,在这样的假设下,还会有经济学吗? 请看下面这个模型: 假设1 社会上有r个人,每人生产一种或几种产品,自己消费,并与其他人交换; 假设2 任何一个人对这r产品的的欲望是有限的; 假设3 每个人能生产的产品的数量足够多。 如果其中任意一个人对此r种产品的欲望已完全满足,那么,他就会停止交换——或许他还在积极寻找交换的机会,但实在找不到。这样,我们要问,是不是恰在此时,其他人的欲望也完全满足了? 答案绝对是不一定。于是,一门全新的经济学诞生了!这就是过剩经济学。 过剩经济学认为,一部分人的消费欲望饱和限制了另一部分人的消费。俗话说,皇帝不急太监急,皇帝吃完了太监才能吃,皇帝的肚子经常饱着,太监的肚子就经常饿着。部分人的饱和导致资源浪费,同时也制造了贫穷。解决的办法要么调整分配,要么按人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