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档酒是什么?不过就是“好酒”。但上下五千年至今,能称得上好酒的多了,那么这个“好”也就得等分出个层次标准,得分出个子丑寅卯尊卑来。
特殊占位高档酒的生存空间到底有多大?
高档酒发展的前世今生
谈到高档酒,就要谈到其定位,也大都会想想何谓高档酒--高端?高价?高贵?高品质?……。其实,将产品定位为高档,所针对的高端人群、高质高价是在所必然;产品价格和企业品牌的附加价值及品牌个性也是密不可分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一时间,高端酒成为众多酒企追逐的天堂。对于老名酒来说,通过打造高端酒才能提升和回归品牌价值;对于地产知名白酒来说,依靠打造高端酒才能实现产品线的延伸。至于些“攀龙附凤”的杂牌“游击队”,多半也只是搞搞新奇,弄点眼球效应,打打秋风,成不了什么气候。
回顾高档酒的发展历史(建国后),相对漫长时间里,整个市场的传统高端酒主要是用于政府接待和外交,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由“茅台、五粮液、剑南春”三巨头一统天下。随着改革开放深入,市场经济繁荣的近十年间,高端酒进入“新兴文化时期”,此时社会价值观念逐渐从浮华回归到理性,追求文化成为一种潮流。首先打破传统格局的是酒鬼酒。酒鬼酒作为当时新兴势力的代表,高举神秘诡异的湘西文化大旗,利用以黄永玉为代表的湘西籍文化名人,酒鬼酒的成功缘于其独特的人文背景,这与五粮液和茅台的“王者”气质是截然不同的。跨入21世纪后,中国逐步进入小康社会,追求高消费、高生活品位成为富裕阶层新的价值主流。高端酒市场也随之发生了新的革命,从而步入“奢侈文化时期”。水井坊、国窖·1573的出现正是顺应这一时代潮流的产物。水井坊高达600元,比“茅、五、剑”还高的价格以及“中国白酒第一坊”的宣传定位,使其跻身高档白酒俱乐部。至于洋酒的入侵,多半也是打着神秘与尊贵和国人宠洋心态附庸而日渐兴盛。
可见,高端酒除了要有历史的沉淀和根基外,其市场生存能力和持续的生命力,与之产品配套的营销思路、营造品牌质量的领先认知效应都是造就辉煌的“支点”。假如水井坊没有“中国白酒第一坊”的品名认知效应,假如国窖·1573没有“中国第一窖”的文化概念铺垫,那么,要想从高端酒的千军万马中脱颖而出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特殊占位高档酒的另类生存空间
如今的高档酒市场虽然很喧嚣,但站在“高档之颠”的毕竟不多。无论是做品牌产品提升品牌价值,还是觐觎高额利润来分杯羹食。对于相对有限的高端酒市场容量,利润与战略需要的驱动使得这个领域的竞争逐步升级和激化。某一程度上可以用此消彼长的态势来形容。
高端酒是一个极端感性、个性鲜明和具有独特差异性的产品。由于定位不同,高端酒的市场布局在营销中有很大的特殊性,与普通大众化酒之间有很大的区隔,彼此在相互的渠道资源上并不能得到有效的共享。这时,高端酒定位的差异性和个性化,既是操作优势也成为“自封”的短板。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市场细分化的不断深入,许多高端酒开始成为多个领域的“占位者”,如“钓鱼台国宴专用酒”、“行政专用酒”、“军供酒”、“商务专用酒”、“奥运庆功酒”……。而在营运方式上,也开始了新尝试,突破了一些传统的渠道模式。如金剑南的体育赛事营销、水井坊/国窖·1573的政府及会议营销、金叶神的烟草连锁共生营销、舍得酒的移动VIP客户资源营销等等,这些通路扩宽及各种品牌的公关营销活动思路,都是很好定位的市场支撑。当然,营造消费概念、打造核心品质、升级服务营销、整合渠道发展都将是高端酒所必须面对的。这样看来,高档酒运作“关键竞争点”就是“价值”,是企业为购买者、饮用者、羡慕者、提议者、决策者等创造的“价值”,以及相关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