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争夺 争抢人才就是争夺“制脑权”



进入21世纪,全球化增加了各国家对人才的需求,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争抢人才的现象从来没有如此激烈:发达国家搜寻抢夺发展中国家人才世界大战狼烟滚滚。面对全世界人才奇缺的严重形势,为缓解人才供求矛盾,很多国家一方面增加教育投资、企业增加培训投资,加快对本国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都已展开了激烈的人才争夺战,而且主要是从发展中国家争夺优秀人才。

 人才争夺 争抢人才就是争夺“制脑权”

早在20世纪上半期美国就引进了包括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核物理学家费米在内的2000多名科学家,极大地促进了美国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美国有720多个联邦研究开发实验室招聘或引进国外著名科学家。在美国60%的高技术公司里,外籍科学家和工程师占90%,在计算机产业领域的博士中50%以上是外国人。在硅谷工作的外籍高级工程师和科学家占33%以上。美国正以各种方式加快争夺高级人才的步伐,新一轮的人才引进浪潮在美国出现了。1999年,美国签发的H-1B签证达11.5万,而其中中国大陆就占10%。自1985年中国出台允许自费出国政策以来,出国热就一直没有降温。以北京为例,现在清华大学涉及高科技专业毕业的人有82%去了美国,北京大学去美国的也有76%。据美国劳工部预计,美国需要100多万掌握软件技能的人才,今后5年至少需要9.5万名电脑专家,而国内培养只能满足实际需要的1/3左右。美国正考虑把外国专业人员移民的顶限人数,从每年11.5万人增加到20万人。美国正式凭借超前的人才战略和移民政策,取得了在高科技领域的优势地位。

最近几年,欧盟国家的专业人才严重供不应求,据估计,欧洲2000年缺少123万信息技术人才,2001年将缺少156万。而到2002年将缺少174万。另外,今后10年日本将缺少200万甚至更多的科技人才,这正是引发世界人才大战的主要背景。由于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普遍滞后,再加上人才的严重外流,广大发展中国家更普遍缺少科技和管理人才。

2000年5月,德国宣布要在欧盟以外的地方吸引科技专业人员;一向对于移民政策相当保守的德国,为了解决当前资讯人才严重不足的问题,愿意放宽有关外国人居留的规定,以吸引国外的资讯科技专才。德国最近将从俄罗斯、东欧国家、中国和印度招聘3万多名信息技术人才,以缓和资讯科技人员短缺现象。德国未来将需要28万名计算机人才,联邦政府希望在引进海外计算机人才的同时,本国企业能加快自己的人才培养速度。

爱尔兰和法国等欧洲联盟国家闹人才荒。英国人才短缺严重制约英国电子商务发展,2000年7月,英国电子商业联盟警告英国政府,技术工人的严重短缺制约了英国电子商务的发展。英国正修改法律,以便让英国公司能更容易地从亚洲征聘科技人才。

正当德国等其他欧洲国家正为雇佣外国人而争论不休的时候,芬兰这个拥有500万人口的国家正从印度、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吸引大量的技术人才。芬兰首都已建起十几个印度旅馆,并称印度人适应芬兰生活方式。1998年,芬兰人在全球诺基亚移动电话公司44,500员工中约占一半,而现在,在其56,000员工中60%的雇员都不是芬兰人,而且诺基亚在芬兰国内的外国雇员人数也从五年前的几十人猛增至约1,000人。诺基亚在赫尔辛基的研究中心中的外国雇员人数也超过了芬兰人。诺基亚一个公司吸引的高科技人才数量,比世界上人口规模与芬兰相当的许多国家还多。

由此可见,在知识经济中,人才正成为创造财富的最缺少和珍贵之资源,成为各国争夺的焦点。面对全球的人才竞争,亚洲、中国应该怎么办?

一向不大欢迎外来者的日本,正建议修改相应法规,以鼓励国外人才到日本工作。韩国则开始发放“金卡”,允许外国工程师和电脑编程人员在韩国居留10年,并希望借此吸引20万高科技人才。最近,马来西亚人力资源部长拿督冯镇安表示,马国准备与中国人事部配合,吸纳更多来自中国的专业人士。马来西亚在过去一直都依赖来自印度的专业人士,随着他们薪金已开始提高,马国目前希望能够吸纳来自中国专业人才前来服务。

面对如火如荼的人才世界大战,中国提出新时期吸引人才、保护人才的根本途径是积极参与争夺人才的国际竞争,在尖子人才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等方面要与国际接轨,以期提高人才竞争力度,吸引大批人才投身中国的高科技发展。中国各个城市之间人才竞争已经非常激烈,北京开通了高级人才落户的直通车,上海提出要建成“人才高地”,也就是把上海建设成优秀青年人才向往的地方。不仅大城市如此,中小城市也不甘落后,烟台留学生创业基地、江苏昆山留学生创业园、无锡新区留学生创业园、镇江新区等地都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和扶持留学归国人员进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创业,兴办实业及进行科技成果转化。这些地方规定,对经省级政府侨务办公室认定身份的海外留学人员进区创办科技型企业,享受外商投资企业的优惠政策;优先考虑各级科研项目及各项资金、基金,优先考虑高新技术产品和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并可申请新区建立的风险投资基金的投入;经海外留学归国人员及博士后研究人员申请,可准予其本人和配偶及未成年子女落户本市,并免收城市增容费,暂不入户口的,子女入学入托享受该市市民同等待遇;进驻企业在房租、土地使用费和税收等方面也可享受优惠。

最近,中国有关部门对在美国留学人员进行的心态调查结果显示,准备五年内回国的留学生占百分之二十一、五至十年内回国的占百分之三十七、准备十年以后回国的占百分之二十三。不愿回国的只占百分之十九。在2000年底的某一天,中国科技板市场将正式成立,这对中国吸引科技人才将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

关于人才资源和脑力资源争夺的现象,我们每天都会看到或者听说许多许多的事例。在国家之间、城市(或地区)之间、跨国公司之间,你和我每天都可以看到或者听到一些新闻。这场争夺的焦点是人才和脑力资源。

在人类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一般技术的普遍采用,形成了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和相对过剩的经济现象;而计算机的广泛使用,高效率通讯工具的大众化和互联网的逐步普及,又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同时也提高了人们交往的效率。这些技术进步为人类进行创造性劳动提供了更多的便利。相对而言,取得一般生产资料并不是太难,难的是找到优秀的人才。因此,脑力资源(专利、技术、管理知识、技巧、商业信息等等)和优秀的人才将是未来社会各个层次的主体争夺的焦点。

从21世纪开始,人类将更加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的利用,特别是重视创造性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作用。但是,人力资源是有限的、流动的,优秀人才和一流的成果就成为争夺的对象。这种现象的本质是脑力劳动及其成果,因此,笔者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争夺“制脑权”。

如果要给“制脑权”下一个定义的话,我认为:自21世纪始,在全球化的新的竞争格局中,谁能够掌握优秀人才并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地区竞争或企业竞争中取得优势。在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网络经济时代,“制脑权现象”的普及,反映了社会经济各个层次的决策主体对知识、信息和人类创造性劳动的高度重视。

现阶段国家、地区和企业争夺制脑权的主要特点:

1、新经济的快速发展主要依靠争夺全球性的创造性人才,谁抢先一步,谁就占据有利地位;

    2、遍及全球各国的新经济开发区(各地都自称为“XX硅谷”)能否成功,取决于它们能否持续地吸引特定行业内的顶尖人才;

    3、争夺特定行业的顶尖人才成为全球人才争夺的焦点;

    4、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工人的报酬主要取决于他们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他们的收入不是平均主义的固定薪金,弹性收入应该占主要部分;

    5、随着全世界各国交易所设立高新技术板块或第二板市场,而且上市条件非常宽松,新兴产业类的中小企业上市更加方便、快捷,为科技人才智力成果的市场化创造了便利;

    6、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股票期权和培训方面;

    7、政府对高新技术企业实施持久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其健康发展;

    8、落后的人才观念和僵化的人才政策是制约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

    9、高科技人才黑字(人才流入大于流出)或赤字(人才流出大于流入)直接决定一个国家、地区或者企业发展的水平;

   10、人才是一个集合的和动态的概念,不能用技术性专业人才代表人才的全部内容,完整的人才概念既包括技术性的人才,又包括人文学科的人才,还包括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管理和操作性人才。 (写于2001年,本文曾摘要发表在《科学时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3953.html

更多阅读

企业如何做好人才队伍建设 国有企业人才队伍建设

企业如何做好人才队伍建设——简介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企业的竟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竟争,人才对企业和老总来说那就是企业的生命。  不同的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制定人才队

一个团队里,人分五种:人渣、人员、人手、人才和人物。

1、人渣就是无事生非,拉帮结派,挑起事端、吃里趴外、破坏分子,只知道要求别人不要求自己,总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阳奉阴违,佛口蛇心。2、人员就是只领工资不爱做事,安排与自己无关的工作不愿干,属庸人之列。3、人手就是安排什么做什么,不安排绝对

马云:CEO的本事就是会借脑

2009年末,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现身新华社,与青年编辑记者进行一场“开放的沟通”。这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这位被年轻创业者捧为“创业教父”的魅力。他的激情、智慧、幽默,还有招牌式的“张狂”以及新华社青年编辑记者的精彩提

声明:《人才争夺 争抢人才就是争夺“制脑权”》为网友南斋孤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