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你不渴”:从非死不可到非火不可



  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一个在上市之初最不被业界看好的产品,却成了今年冷饮市场新品推广的“黑马”。

  从今年3月中旬开始,国内几大冰品企业陆续将精心打造的十几个新品推上市场。盘点一下这些新品可谓琳琅满目:伊利的可米苏、冰粮风、百变系列;蒙牛的新随便、巧遇系列;德氏的奶排,脆葡萄;和路雪的一+方砖、妙脆系列;雀巢的三角杯、盐动力、奇趣杯;华义的珍珠奶茶、情人果以及宏宝莱的非你不渴系列等等。让人遗憾的是,虽然这些新品强力登场,企业推拉并举,但市场反映大多平平淡淡,反倒是上市之初最不被看好的宏宝莱“非你不渴”表现得一枝独秀,不到三个月销售额已突破了3000万元。

  冷酷预言

  同行们看低“非你不渴”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非你不渴”有纯奶、可可、红豆和花生四个口味,从理化指标看,它只能算是雪糕,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与冰淇淋相比差距很大;每支83克,零膨胀,外形显得十分瘦小枯干;直营市场26元/箱、代理市场25元/箱的供货价,在北方的中档冰品中价格显得略高,和竞品相比其克重和价位劣势则十分明显;每支1元的零售定价虽然还能接受,但在北方一些二线城市则略显偏高;产品包装是普通的亮质竹光膜,设计上突出产品结构和造型,除了名字新颖外,难以找到其他的亮点;在工艺上则是采用最简单的直冻一次灌装拔模,只需一台小车就可完成。

  有了这些“缺陷”,“非你不渴”在4月份一上市,就招致了业界的指指点点,一些观点表示得相当直白:宏宝莱江郎才尽,推出如此小儿科的产品作为主打荒唐之极,这样的产品在北方就是大冰棍,和零售价5角的简装产品没有多大区别。不少人断言:“非你不渴”的结局只会是劳民伤财,非死不可。

 “非你不渴”:从非死不可到非火不可

  昨日之痛

  2004年是宏宝莱黯淡的一年,虽然市场投入巨大,但新品推广屡战屡败,销量一路下滑,营销队伍军心浮动。

  薪酬设计的不合理、对员工素质教育的疏忽,加上过于宽松的营销管理,使得宏宝莱的队伍变得非常散漫,晚上经常可以看到其贴满POP的物流车停在大酒店或洗浴房的门口,轻松惬意的生活销蚀了营销人员的战斗力。各级营销人员不合理的休假制度,也使得市场上经常出现管理真空和物流拖滞。同时,营销队伍中经常流传着各种消息,“高层要变动”,“听说要减薪,还要裁员”等等,导致士气低落,很多新品上市一遇到困难,前线队伍就退缩甚至是放弃了。

  管理人员的表现同样让人不安。分公司经理在吹着冷气的办公室里指派工作的同时,却忘了炎热的夏天基层营销人员都在做些什么,客户在想些什么,也不琢磨竞品在酝酿什么。销售人员反馈什么就记下什么,到头来所有的信息都成了索要促销的理由。基层团队管理的混乱,导致市场部的方案不能彻底执行,敷衍了事、弄虚作假的现象比比皆是,明明看到好像是几个销售人员轮流签名报销客户赠品,也没人去彻底清查。

  在产品研发的思路上,2004年的宏宝莱可以说陷入了混沌状态,严重误入歧途,一味地向高端产品推进,而且一味地模仿日本的产品风格、结构甚至包装,新品几乎全军覆没,央视的大密度广告和省市台的轰炸收效甚微。

  痛定思痛,宏宝莱高层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痛下决心一举将冷饮事业部经理、营销总监、市场总监、研发总监、销售经理等统统调离,全面更换了新的领导团队。面临背水一战的境地,“不成功便成仁”几乎成了临危受命的新领导团队的共同认识,这场外科手术式的“大换血”为宏宝莱市场翻盘奠定了基础。

  咸鱼翻生

  谁也没想到,洗心革面的宏宝莱在2005年拿出的会是“非你不渴”这么一个不入眼的新品,更没有想到这个产品竟然卖起来了。这里面有什么“玄机”?

  产品:大繁至简(二级)

  这几年,冷饮新品的研发趋向是结构越来越复杂,样式越来越新颖,偶尔出个纯冰的新品也是补充性的。复杂结构的结果,是一个产品中往往能尝到多种味道,伊利的巧乐兹就是一个成功代表。适应消费者不断猎奇的口感和市场的迅速变化,是这一研发趋势的注解。

  宏宝莱此番却是不同的思路,其逆向思维的根据是大众化的产品永远都有最广大的消费者,就看你在产品、渠道和推广上有无创新。

  1.北方的大冰棍产品结构简单、包装简易,以纯朴的奶味或水果味、低廉的价格迎合了很大一部分低端消费者。如果对产品——无论是口感还是包装,甚至推广策略——进行升级,再用品牌涵盖,面对一样广大的中低端消费者,是不是会有更大的成功?

  2.冷饮讲究的是入口和回口,也就是头三口和后两口。前者讲究的是入口的第一感觉,是清爽、香甜还是其他;后者追求的是回味,是回味无穷还是索然无味。二者良好结合才是旺销产品的DNA,所以必须在产品口感上下足功夫。

  循着这样的思路,“非你不渴”的产品特色被确定下来:工艺上简单易行,风格上简约含蓄,结构上简简单单,口感上平和中有厚重,回味无穷。市场调研和实战显示,零售价0.7元~1元的产品销量最大,因为要以此为突破口争取最大的市场份额。此外针对东北市场上产品克重越来越大、品质越来越低的现状,宏宝莱提出新的想法:新品克重要适度,口感要精练,绝不能平平淡淡,即做精不做滥。

  因此,“非你不渴”采用了纯天然的牛奶或红豆、花生为原料,口味纯朴简单、风格各异、突出特点,在口感上注重保留和突出产品的天然香气,调香上十分低调。比如,奶味产品几乎没有任何添加剂,基本是香醇的牛奶原味,能看出鲜奶加工的痕迹,而且有精雕细琢的冰晶感,口味厚重但回口清爽不粘腻,做到这点在产品的配料和均质、拔模温度、缓化温度控制等工艺上一定有独到的手法,高达3700元/吨的料值也佐证了其良好品质。一般红豆产品都是蜜制的,宏宝莱的经典产品蜜香豆就是代表,但“非你不渴”红豆味却反其道而行,在奶料混合豆沙的灌装料中混入很多原始煮熟的红豆,经过冷冻直灌后咬起来清爽酥脆,回味还有红豆的香气。

  这种大繁至简、反璞归真的产品突破了业界对冰品的惯常理念和看法,并且在工艺上也有所突破,至今在一些细节工艺上我们还无法揣摩透彻,这不能不说是宏宝莱的一大成功,一些靠快速跟进产品、低价竞争的小厂根本没有能力模仿,形似而神不似的产品无法与其抗衡。

  在产品研发上,宏宝莱曾走过了很长一段弯路,继早年沙冰、沙皇枣热销之后陆续出的蜂蜜绿茶、大系列、点系列、风系列乃至2004年20多个产品都平庸之极,其中2004年的“水果爬梯”要6道工序才能灌装完毕,成本极高,如果销售不能上量则损失巨大。因此宏宝莱逐渐意识到产品未必一定要有复杂的结构,工序上简单易行是控制成本的绝好途径,也是保持利润和市场战斗力的有力武器。工艺上的精湛和操作工序上的简单易行是不矛盾的,只要掌握了技术优势和技术壁垒,操作工序简易的产品同样很难被对手在短时间内复制。所以对于“非你不渴”,宏宝莱刻意追求工艺的简单、成本的控制和高额的利润,按照它的成本、投入推算,纯利至少在10%之上。

  推广:务求落地

  在“非你不渴”的销售推广上,宏宝莱煞费苦心。

  首先,在渠道推动上实行箱箱有奖促销,每箱内有一张卡片,可分别兑换现金4~14元不等,而且每箱上标有有奖标示,以促使批发商将促销下沉到终端,激发终端的进货积极性。同时,针对批发商设有“四赠一”促销,通过给予渠道不同环节各自的利益,驱动其加大对新品的铺市力度。事实证明此举十分有效,铺市效果无可挑剔。

  其次,在终端的消费者拉动上,宏宝莱采取了其惯用的手法,每支包装都有刮刮卡,奖品为“再来一支”。通过市场反馈和我们所做的市调,抱着刮卡中奖和在刮奖提示后购买的消费者占到了购买人群的30%。可见不管中奖率有多高,一支的雪糕的诱惑力也是不可小觑的,何况宏宝莱在铺市初期的中奖率还是很高的。

  与此同时,宏宝莱的地面工作一直没有停息,促销拉动、组合套餐、免费品尝等等手段大大促进了新品的流转。

  广告上宏宝莱没有再走以往央视轰炸的老路,而是分作两步。首先是务实的平面策略,市场有的刚看到新品,有的还没看到,但仿佛一夜之间国内几十个大中城市的主要干道、公交车站,都展示出了“非你不渴”的广告。也许是过度迷恋电视广告的传播效应,对于宏宝莱此举业内人士也多不认同,即使是北京代理宏宝莱路牌广告的白马媒体的一位广告人,也置疑此种做法有无必要,是否浪费资源。然而从现实情况看,这种广告组合套餐的合理利用,在品牌忠诚度低的冷饮行业作用不可低估。

  作为广告组合的另一部分,“非你不渴”的电视广告拿捏适度,在产品铺市接近尾声时,电视广告在十几个地方卫视和市级电视台同时亮相。高空广告结合平面广告,一时间仿佛到处在提醒人们夏天口渴了要吃“非你不渴”,尽管实际上冰品是只能降温而并不能解渴的。其实,“非你不渴”的广告投放频率并不高,一般每天4~8次,大都在黄金段位,持续1~2个月时间,个别反应迟钝的市场则会长些。

  伴随着企业在冷饮界的发展以及期间的挫折,宏宝莱的策划团队也日渐成熟,策略制定、执行乃至细节运作越发娴熟、稳健,对于经过充分论证和调研的方案,哪怕受到整个营销队伍或是竞争对手的质疑和否定,也会力排众议一推到底,目标十分明确,不达目的誓不罢手。

  有了宏观上的策略把握和坚持,策略实施的重点就是强调执行和细节。新品上市期间,公司市场部人员除了文秘之外,全部深入市场指导、落实推广方案,所有领导亲临一线操刀指导,对遇到的问题逐个剖析,逐个解决。

  “非你不渴”的地面推广手段多样化,比如对学校卖点的深度开发和宣传,特制海报,赞助大学校园卡拉OK大赛,卖点免费品尝和现场抽奖,对网吧的持续开发等等,因此执行中强调细节执行的韧性,不滥用创新,“重复去做对的事情”。相应地,新品跟踪考核、对二级配送站人员的新品考核、正负激励制度的执行一一加以强化。

  绝大多数的成功,在事后看起来都像是水到渠成的事情,甚至是简单明了的事情,“非你不渴”也并不例外,但是事前的苦心和事中的甘苦旁观者恐怕难以体会。在复杂的方向没有突破,难道不能在最简单的角落里找到灵感?把简单的事情做到极至,结果往往就变得不再简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4026.html

更多阅读

阎昌海:从甩饼歌到五毛党歌折射真实的中国

从甩饼歌到五毛党歌折射真实的中国2011-05-09 16:15:56眼下在中国大陆,“伤不起”一词流行网络,原因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太多伤不起的事情了。最近一首号称“打尽一切伤不起”的“甩饼歌”一出,便风靡中国互联网,被网友们封为网络年度神

郭子健:从刘德华到周星驰一个香港导演的故事

郭子健:从刘德华到周星驰一个香港导演的故事【原题:《郭子健小成本电影也能成大器》】撰文采访藏志郭子健说,周星驰曾经看他执导的《野·良犬》、《青苔》,都问他“在拍什么”,直到看完《打擂台》后才跟他说,“这一次我终于知道你在拍

最牛B的火车:从“东方红”开到“太阳升”

最牛B的火车:从“东方红”开到“太阳升”王散木又到春运繁忙时,突然想起以前下载的两张奇巧的火车票上有这么两个奇巧的地名——东方红、太阳升。这可是国庆60周年那天的车票!而且是有座号的这是两张真实的火

段永平:从“步步高”老板到中国“巴菲特”

段永平:从“步步高”老板到中国“巴菲特”   去年11月,在4年内一手将创维的销售业绩从7个亿做到43.3个亿的原创维中国区域销售总经理陆强华由于与创维集团老板黄宏生在营销理念、职务、待遇等问题上发生激烈冲突,陆强华本人携创维10

声明:《“非你不渴”:从非死不可到非火不可》为网友伊人浅笑醉长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