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在“融资难”的烟幕下揭秘中小企业生存现状



最近一段时期以来,基于对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群体生存情况的研究和反思,笔者有计划地组织了一次针对中小企业生存现状的调研工作。

调研的初衷是带着“中小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仅仅是融资难吗?”的疑虑去的,过程中,我们通过企业产业与结构、经营与管理、发展与战略、组织与文化等多视角进行观察和梳理,并深入于员工和各级管理人员之中交流与沟通、佐证与畅想、顺思与逆辩,最终,发现的问题多如牛毛,而且总结出“融资难”完全不是企业目前与未来发展的根本性困难问题,而真正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死结我们把它归纳为以下三方面。

1、悲情的低端产业链定位。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在我们调研的13家企业中,仅二家属于自主生产类型企业,生产经营防盗门系列,按照严格意义上说,它们做得也不完全是自主品牌,因为,它们的技术研发和终端销售也是外包的。其余11家,全部做订单,完完全全的生产加工型。是因为规模小而“自主”不了吗?不,论员工人数都在几百人以上。只是这几百人里面只有生产,却没有销售,更不用说研发了。所以,这里面就涉及了一个商品生产的附加值问题,它们做的是生产包干,根本不存在产品的利润空间,实打实的生产加工劳动成本。唯一一个优势就是除了生产设施投入完成后,几乎不用一分钱的经营性投入,因为,生产原材料、及耗材之类的都由合同甲方提供。所以,当问及是不是缺资金,它们的回答都是很肯定的:资金是没有问题的。

那么,“你们为什么不做自主生产、经营呢?”,当我们由衷而发地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的回答仍然很肯定“那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呢?一句“自主品牌”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要自主生产经营,就必须建立销售网路体系、建立自主研发队伍、品牌包装和推广等等,同时,就得直面市场竞争、直面行业笼头、强势资本的垄断压制,要满足这些,就得具备高端的人才和管理以及巨大的资本投入,而且,还要面对一个漫长的成长过程,因为,“罗马是不可能一天能够建成的”。

企业的表述让我们清楚了一大半:中小企业为什么不能做大的根本性原因,即,无情的产业链定位。30年改革开放,一部分先行发展的产业企业借助国外市场、技术和资本,在不同的领域已基本建立“独占鳌头”的发展优势,即所谓“市场格局已基本成型”,因而随着产业分工的不断专业细化,全能型的运作被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所“望尘莫及”。在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终端零售→生产制造的整个产业链里面,生产企业被无情地挤压在最低端。如果把整个产业链比作一座大厦的话,那么,生产这个环节就是大厦里面某个房间的一个角落,可想而知,这就是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在这样的环境里头,企业几乎没有腾挪的空间和余地,更不必谈做大做强,因为,产业链的上游已被笼头占据。这其实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世界经济格局”的一种微观形态,也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30年后遗症之一,要改变这种状况,是企业的能力所不及的。

这里揭示的一个问题是,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总结分析中小企业生存发展现状时,总是以“中小企业融资难”为噱头,这是就现象而轻本质的偏面观点,也是广大中小企业始终得不到切实理解和支持的根本原因所在。

2、粗放的管理模式。上文陈述的企业产业链定位劣势,决定了企业在管理认识、管理投入、管理实施问题上的粗放态势。因为企业经营环节单一,所谓绩效考核几乎都可以以“计件工作制”所涵盖,所以,只要考勤和统计及后勤,其它几乎不用什么管理。在我们调研的相关企业当中,能够拿出一整套像样的管理制度的企业一家都没有,而尽是些零零萃萃的工资计件标准、奖惩处罚制度之类,甚至有的连文本材料都不好找,说是记在脑子里,员工也都知道的。

至于思想政治工作类的、企业文化方面的就更是一穷二白。所以,这种粗放型的管理形态下的企业,就是规模再大看起来也象是作坊式的,因为你看不到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系统性的东西。因而,人员流动性大,员工思想混散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因此,产业环境决定了他们的出路,但粗放的管理也制约了他们的成长,在一个行业里头,企业无法实现积累、无望实现产业格局转换,所以做大做强只能是一句空话。在这样的洼地和沼泽之中,他们的感受是深陷其中而身不由己。

3、迂腐的价值取向。关于如何做大做强,对于生产型企业确实没有太多的研究价值,而从我们调研的其中两家类似于自主生产的企业来看,还是令我们茫然和沮丧。

首先是他们急功近利的战略眼观。在一个领域能够有自己的产品,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的企业却在研发创新、知识产权、品牌包装和终端营销上把控不牢、投入不足、丧失主动,最后在产业链条上,还是落得个低端的结局。因为,他们在自主研发→生产包装→市场营销→自主创新的价值循环里面,核算的不是品牌的潜在价值和企业发展的远景目标,而是什么呢?是投入和产出的即时效能,他们把目标锁定在能够短期内拿回投资。所以跟他们谈及战略问题的时候,他们总认为在现实和风险之间谈战略是很难的。于是,他们把研发和营销一股脑外包后,感觉轻松了许多,企业却断送了自主崛起的机遇。

 海南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在“融资难”的烟幕下揭秘中小企业生存现状

然后是投机取巧的思维定式。自主的产品做的好好的企业,发现行业同类中有比自己还占优势的东西,于是忙于抄袭,学着别人去做,结果人为增加竞争不说,却发现“后来者居上”是何其之难。这样的企业,他们的思维模型是:做得好不如做得巧。而巧在什么地方呢?巧不在创新,巧是巧在做什么最好。其实,所谓的巧恰恰在于创新上,昨是今非,是当今市场经济的规律。所以,这样的企业在忙乱中始终扑捉不到市场上最好的东西,而内心却“挠痒痒”。

投机心里虽然也成全了好多人的“发财”梦,但投机终究不可以是长久之计,尤以企业而言,更应该从长计议,锚足自己的落脚点,然后步步为营、健康成长!

4、企业文化匮乏症。论及企业文化,对于广大的中小企业真的有种“羞于启齿”的味道。一方面是说,他们哪里有什么企业文化之类的,一方面是说,跟他们怎么谈得上企业文化。

其实,我们啰里啰嗦的这么多,都是关于企业文化的东西。企业产业链定位、企业价值理念、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管理思维等等都是企业文化理论所研究、所探讨、所实践的课题。但是,我们的中小企业却认识不到这个层面,也就看不到这个层面上那么多丰富、精彩的东西。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要实现“突围”确实非常不简单,正如先哲马克思所论断的“资本的原始积累是血淋淋的”,其“血淋淋”义示:资本的原始性积累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其“质”的提升。这“质”其实就是一种文化的沉淀和凝练。要到这步,我们的中小企业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4318.html

更多阅读

“长沙模式”:政府为中小微企业购买服务

      2013年12月23日,长沙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主任左军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刚接到上级通知,山东某市的工信委领导一行这两天要到长沙来考察交流学习中小企业服务工作。”  据了解,长沙市的中小微企业服务工作目前正受到全国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 构建信用贷款全链条破解小微融资难

      上海银监局局长廖岷上海两会建言:  “科技型和现代服务业小微企业融资目前正面临困境,纯信用贷款的发放,除了银行自身经营方式的转变,还需要外部环境的支持。”日前,中国银监会上海监管局党委书记、局长廖岷在上海市政协十二

年终奖优惠税率 中小微企业将享受税率优惠

     问:税收是中小企业最关心的问题,请问56条政策里面是否有涉及到税收方面的优惠?  答:这次“56条”里面与税收相关的政策有17条,其中涉及到国税的有10条,与地税有关的有16条。  问:中小微企业享受税率优惠时需要满足哪些条件,有

中企动力 中小微企业 中小企业谋“逆袭”

     通过第七届中国中小企业节,众多中小企业的负责人意识到,企业遭遇的困难千差万别,但却面临着共同出路——苦练内功。政府和银行能做的最多只是“扶上马,送一程”,企业的发展最终还要靠自身的“勤学苦练”。  据10月1日发布的

声明:《海南中小微企业融资难 在“融资难”的烟幕下揭秘中小企业生存现状》为网友傲慢公主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