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世界都依赖于中国和中国企业制造的低价格、高质量的产品,而中国则依赖于全世界推动其经济的发展。但现在,全世界的发达国家都陷入了经济衰退的局面,中国能做什么?面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国企业能做什么?老子说过“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日出日落、潮涨潮退,经济也会上下起伏不定,这是自然规律,单个企业能做什么呢?答案是什么也做不了。毫无疑问,是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要把某人作为“靶子”来追究责任其实很简单,但这样做并没有什么意义。
当然,并不是说面临金融危机中国企业就应该什么都不做。华经纵横认为中国企业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面对现实:接受销量会不断下滑的事实,削减不相干的成本,尤其是那些与延伸或扩张计划有关的成本(例如开一个新工厂或者把产品线延伸到低端去)。其中一个可以缩减支出的方面是,那些原本对企业的营销没有多大帮助,仅能满足管理层自娱自乐的项目。另一个可以缩减支出的做法是,企业放弃不断推出新产品。经济形势好的时候,企业总是想增加一些新的品种以吸引一些新的消费群,但在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新的品种就很难吸引到新的消费群体。另外,在经济衰退时期,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已有和熟悉的产品,而不想把金钱浪费在尝试新的品牌或新的产品口味上。正如巴菲特所说的那样:“只有在退潮的时候,人们才知道谁在裸泳。”也只有在经济处于低潮的时候,人们才知道哪些是好的战略,哪些是糟糕的战略。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人们的消费力十分旺盛,于是很多企业都会说:“我们也采用品牌延伸的策略,虽然我们没有专家品牌的市场份额高,但我们也能活。”而现在,大部分过度延伸的品牌都处境艰难,奄奄一息。
华经纵横认为如果把一个企业比喻成衣柜,当有一天你发现衣柜一团糟的时候,就决定要将衣柜里的一切都理顺,还会暗暗告诉自己以后也要把物品都放回原来的位置,如此一来,你的衣柜就会一直保持整洁有序。然而,三个月过后,衣柜又是一团糟了。企业的运行与之非常相似: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不断延伸产品线,而其中大部分是没有意义的。为了降低成本,令公司聚焦在一个概念上,你必须不断修剪分枝。不断地寻找新颖而不同的东西,忘记、摒弃掉那些老的东西,这大概就是人类的本性。在经济上升期,这些不相干的想法或许会有用,但在经济下滑的时期绝不适用。所以,现在到了回归本原,将企业重新聚焦在最初令其成功的地方的时候了。
金融危机影响了人们的消费信心,也影响了企业的信心。自然地,在经济疲软的情况下,营销投入的回报也将大打折扣,于是,很多企业开始大幅度地削减营销预算。对于少数具有远见的企业而言,这也许正是一个机会。企业可以削减生产成本、产品线、生产线、工厂甚至员工以减少开支,但企业最不应该削减的就是营销预算,因为这决定着企业的生存。而当大多数企业都开始削减营销预算的时候,营销的成本往往是最低的,因为此时的传播噪音和类似信息的干扰是最小的。也许你的营销投入无法马上变成销量,但经济一旦回暖,你将获得加倍的回报。当其他人正静坐着期望平安度过这场金融风暴的时候,对你来说正是追加营销开支以建立你的心智地位和品牌的最好时机;当别人束手无策只能等待经济回暖的时候,正是一个企业开创新局面的理想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