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道德与市场逻辑的较量
(文/蒋小华)在金融危机与就业寒冬双重困境下,大多数的企业为了瘦身过冬,采取了裁员自救的措施。前不久,曾服务过的浙江杭萧钢构股份公司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同样采取了裁员的运动。日前,这类裁员的做法在国内很普遍了,尤其是中小企业。而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为应对就业的压力提出了“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勇于担起社会责任”的倡议,表示“严峻的经济形势更显企业社会责任,应对危机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企业的责任,面对危机,企业要与工会和职工拧成一股绳,不将下岗职工推向社会”。重庆力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尹明善在中国民营经济发展三十年高层论坛上表示:保就业保增长企业尽最大可能不裁员。 显然,这当中存在一个矛盾的问题,一方面是社会的责任,一方面是企业自身的压力,作为企业是采取瘦身裁员还是保就业不裁员呢?孰轻孰重、孰是孰非?似乎很难去拿捏。针对此话题,华略咨询专家组展开了一番讨论与研究。 的确,全球爆发的金融危机,造成就业的压力非常严峻,此时裁员在道德与良心上有点说不过去,毕竟企业的发展都是靠广大的职员创造出来的,在此等危难的时刻,轻意裁员等于伤了员工的心,可能会影响企业的凝聚力。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不裁员的做法堪称为上策,是一种让人称道的做法,而自救裁员就显得有点自私、不够厚道,除非你的企业陷入极度的危机。 若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一个问题:企业裁员时通常会裁掉哪类人呢?毋庸置疑,一定是不能创造价值或者低价值的员工,有的甚至是负效的员工。如果用裁员危机迫使这些低价值的员工改进自身的能力,这本身的作用会怎样呢?何况换一个岗位可能更适合他个人的发展,无疑这是一件利好的事情,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另外,透过危机裁员能够有效换得企业管理的升级,这是市场逻辑带给企业的好处。两者都有一定的道理,到底选择什么,要根据企业的实际状况来定。当然,中国经过去年“劳工荒”的洗礼,适当造成就业压力也是利国利民的事,可以迫使教育系统加快改革的步伐,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同时,可以整体提高国民的素质,因为危机才是修炼内功的时机。另外,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有一部分人会毅然走向创业的道路,这也是好事。所以,个人认为倡导企业不裁员但不能干预,也不能给企业造成缺乏社会责任的压力,毕竟企业还是属于市场的,目前房市的低迷与政府的救市不无关系,有的时候越救越遭。回归于市场,用市场的逻辑才是解决金融危机与就业压力的上上策。当然,按照市场逻辑采取裁员的措施,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好裁员工作,避免影响企业的凝聚力,关键看公司裁掉的是否是低价值员工,并需要做好善后的工作。即使有一点点问题,时间长了也会得到验证。 什么让你强大?危机!什么让你弱下?温室!只要明白这一点,这件事就好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