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形式 当代产业组织形式变迁与中小企业成长方式转变



一:分工推动了产业组织形态的变迁

产业组织形态变迁的过程伴随着分工的深化,产业组织形态变迁的背后,实质上就是分工的深化。从斯密确立了分工在经济学中的首要地位开始,经过马克思对分工理论的研究,马歇尔对分工理论的探讨,到新兴古典经济学时期,杨格对分工理论的解释,杨小凯关于分工是一种制度性与经济机构性安排的论述,贝克尔和墨菲把分工作为内生变量共同解释经济增长,可见,分工在经济学研究中重要地位。因此,从分工深化角度探讨产业组织形态变迁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产业组织形态的变迁与企业的生产方式变革有着必然的联系,而企业生产方式变革的同时伴随着企业成长方式的变迁。

1:产业组织形态的概念

史忠良在其《产业经济学》一书中指出,在现代的产业组织理论中,产业的定义是狭义的,它仅指生产同一类或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商品生产者在同一市场上企业间的关系,该关系表现为企业之间的水平关系。

史认为,产业组织的狭义界定有其不足之处:其一,它基本上没有包容同一市场上企业间的非市场关系;其二,它基本上把非同一市场上的企业间关系排除在研究领域之外。针对这些不足,史给出了拓展后的产业组织的概念,产业组织是指在某一特定产品价值链的相同或不同节点上的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结构,这种关系结构并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样的;不是静止的,而是动态的、可变的。它有各种各样的具体的表现形式。这种产业组织的具体表现形式,我们可称之为产业组织形态,并指出,产业组织形态实质是同一产品价值链上各种企业间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并且从竞争环境日趋复杂性、市场需求变化日益迅速和市场技术和产品生命周期日趋缩短三个方面探讨了产业组织形态从纯市场形态向更高级的形态的演进,但对于产业组织形态背后的机制,产业组织演进的动力源泉并未做进一步的分析。本文认为,正是分工这一机制促进了产业组织形态的不断变迁。

2:分工推动产业组织形态变迁的机理分析

(1):简单的生产工序分工

18世纪70年代以前,制造业总占统治地位的是工场手工作坊的单件生产方式,这时的企业合作表现为作坊内部劳动者之间、各职能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斯密在《国富论》中以扣针的制作为例说明了这种现象。他指出,扣针的制作可以分为18个工序(抽铁线、拉直、切截、一头磨平、做圆头、安装圆头、涂白色、包装等),如果18种工序由一个人完成,一天做不出20个,甚至一个也做不出来;如果每个人做2-3个工序,就会做很多枚。可见分工的巨大作用。但这时的分工仅限于一种产品生产工序的简单分解,通过不同的手工作坊独立完成,各个手工作坊之间的联系也限于工序分解上的关联。各个手工作坊生产的扩大,在于分工促进了劳动者熟练程度增加了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同时节省了劳动者由一种工序转化到另一种工序的时间损失,并且这种分工的结果往往导致许多机械的发明,从而简化和节省劳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加强了的线性的工序、工艺分工

第二次产业革命后,由于市场容量的急剧扩大以及运输、通信技术的发展,现代大工业体系得以建立。以大规模生产为特征的福特制生产方式成为其典型代表。线性的生产工艺、工序的分工,极大地促进了各个生产环节之间紧密配合,各个岗位工人各司其职,生产率得以极大提高。多道工序集中到一家公司完成,从而使得多功能、多单位的纵向一体化大型企业成为西方国家这一时期产业组织形态的主要形式。纵向一体化机制,扩大了企业的生产规模,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进而促进企业持续成长。但企业的地理范围,由于生产工序的不可分性限于某一特定的地域。

(3)产品内分工

自上一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分工的地域变化。产品生产的不同工序或区段,在空间上分散化地展开到不同的国家和经济体进行,即产品内分工。产品内分工所代表的新型的国际分工生产方式,使特定产品的生产过程的零部件和中间产品在不同的国家之间多次流通,产品生产从在一家企业内部完成,扩展到产品生产工序分布到不同的国家或经济体,从而导致企业的边界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从最初的“全能企业”到产品内分工时的跨国公司,通过子母公司的协调,完成最终产品的生产。同时,企业通过进入到不同产业领域构筑多项经营业务,迅疾形成了一股“多元化浪潮”。另外,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的同时也极力实现单个业务的规模化。大型跨国公司成为这一时期的产业组织的基本形态。

(4)功能性分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以信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浪潮的不断掀起和扩散,人类社会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型,并逐步进入到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知识型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于此同时,伴随着分工的不断深化,其结果是经济效率的提升。但随着分工链条的延伸,协调的难度不断提高,系统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因此,传统的巨型企业在专注于核心业务的同时将非核心业务纷纷剥离,产业组织形态出现了纵向分离的趋势。企业之间为达到彼此的互利共赢而展开了大量的交易和合作,分工从线性的生产工序的分工逐渐发展演变为立体的或平面的网络功能分工。所谓的功能分工,就是指在产品按工序分工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将各个细节部分按照功能重新聚合的过程,这一过程即为模块化。

随着模块化生产方式的兴起,模块化生产网络作为以产品的可模块化为前提,通过编码化信息的交流与传递,并利用契约,将生产和组装模块的企业连接起来而形成的开发式的网络生产体系,即模块化生产网络,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一种新型的产业组织形态。伴随着产业组织形态的演进,企业生产方式,进而企业的成长路径也在不断的变迁。

模块化时代,企业该如何应对?尤其是作为推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力量的中小企业,如何抓住模块化这一机遇,完成其成长的转型,实现其成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即在模块化生产网络这一新兴的产业组织形态下,中小企业采取何种成长方式?

二:模块化与模块化生产网络

基于分工的演进的基础上,讨论了产业组织形态的变迁。如何从历史中总结规律,并指导当下的企业发展?如何应对当前的新形势,促进企业成长?其意义重大。通过对企业集群、空间聚集、企业网络等企业集聚的常见形态与模块化生产网络的对比分析中,探讨模块化时代中小企业的经营之道。

1:模块化的基本概念与原理

模块,半自律的子系统,是通过和其他同样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规则相互联系而构成的更加复杂的系统和过程。产品的技术规格作为“看得见的设计规则”是公开的,而设计每个模块所必须的信息,处理过程能够包含在每个模块内部,即每个模块的设计信息被“隐藏起来”或被浓缩化,成为“隐形的设计规则”,从而保证模块化的创新自由度,就可以采用任何方法或模块组合产品,即模块的供应商在遵循相同的设计规则的基础之上,可以独立地研制和生产模块。每一个模块对于系统而言,都可以视为一个“黑箱”,各种各样的新兴模块供应商和现存的模块供应商可以在每一个模块的改进上展开激烈的“背对背”的竞争,虽然“背对背”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重复开发等方面的浪费,但由于可以在各种假设的基础上同时展开研发,其结果往往能够预留一个替代方案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使系统本身获得选择价值。

2:集群、空间聚集、企业网络和模块化生产网络

空间聚集,指的是一群相同或相关产业的公司在特定的地去中的现象。而对于集群的定义,Porter指出,是指“一群特定产业领域内的公司、专业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产业厂商及相关机构(如大学、制定标准化的机构、金融机构、产业公会)以彼此既竞争又合作的方式集中在某一地理区的现象”,就两者关系而言,集群与聚集是一个名词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称谓,或者说聚集是演化中的集群,但就其区别来说,空间聚集更强调地理空间的概念,而集群更强调内部的相互关系。

对于企业网络而言,企业网络是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性体制组织”,这种体制是企业与市场的相互融合、相互竞争过程中为克服市场失灵和内部组织效率下降的一种妥协性制度安排。就其于集群、空间聚集的联系而言,前者强调了企业之间的一种网络关系,即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但后者不仅包含了企业之间的一种网络关系,而且还包含企业及相关机构彼此之间的合作协调的关系。企业集群的结果导致了企业之间网络关系的形成,而企业网络发展的诸多经济优势又促进了企业集群的进一步发展,二者存在这一种正反馈的机制。而模块化生产网络作为以产品的可模块化为前提,通过编码化的信息的转递与交流,并利用契约将生产和组装的企业联系起来所形成的开发式网络生产体系,正是适用企业间广泛协作的最佳的网络治理模式。模块化生产网络既发挥了企业网络的优势,又利用了集群所带来成本等递减便利,从而为企业的成长提供源源动力。

3:模块化生产网络的经济优势分析

(1)降低了企业经营风险

单一的走普通意义上的产业集群道路,会带来很大的风险。蔡宁认为,企业集群网络性风险构成了企业集群风险的三种形式:结构性风险、周期性风险、和网络风险。结构性风险是指“企业集群老化或者衰亡对区域经济的危害”;周期性风险是“一种突发的,不能认为控制的由外部经济周期波动等原因造成的风险”;网络性风险表现为在网络主体间关系所表现的网络结构、网络资源以及相互之间的各个纬度中。而这三种风险又相互加强,从而很大程度上加剧了企业集群的衰亡。而模块化生产网络中可以化解这种风险。在模块化的生产网络中,产品系统是由半自律的功能性模块构成,它们之间通过标准的界面接口连接起来,但每个模块对其他的模块而言又是独立的,这样就能有效的避免彼此间衔接和相互依赖关系所产生的资源上的锁定效应,从而化解企业的经营风险。

(2)优化了资源配置

模块化生产网络中企业的竞争行为出现了一种新的特点,即企业在“双赢”的基础上建立的在竞争中合作,合作中竞争。通过企业有意识的相互合作得到由原来的单独竞争所得不到的经营效果,这是因为模块化的产品系统是由许多功能不同的模块组成,不同的模块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为了保证系统在模块操作和产品使用上的最优性能,各模块之间必须保持高度的兼容性,从而使模块供应商之间结成良好的合作,共同分担风险。此外,模块化生产网络是基于产品系统的模块化设计而形成的,掌握系统设计和集成技术的企业成为网络中的“舵手”,而其他企业在遵循共同的设计规则的前提下,提供与模块系统相兼容的功能性模块。这样,单个企业蜕变为功能单一的元素单位,彼此之间依靠信息网络和交易网络的横向传递和统筹协调,从而克服原来信息传递过程中所出现信息扭曲,使信息传递的速度和真实性,以及参与网络各方的信息运用能力得到显著的改善。

(3)提供了良好的创新机制

模块化时代,技术变化的速度不断加快,创新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已经由熊彼特所称的“毁灭性创新”向渐进式创新演变,创新过程与生产过程日益紧密结合,使创新的成果更富有实践性和应用价值。由于模块化生产中的有关产品的技术规格作为“看得见的设计规则”是公开的,而每个模块的设计信息被“隐藏起来”,降低了知识之间的依赖性,同时控制局部不确定性。因此,模块化创新不仅是模块的个体行为,更是系统性的创新,具有内生的集分权机制。各个网络不同成员之间以知识转移和知识共享为基础的信息交换效率得到了提升,克服可集成创新中组织战略柔性底下的弊端。任何一个企业都可以在遵循明晰的规则的条件下,进行独立模块的知识创新,避免因知识认知的路径依赖而形成的“锁定效应”。从而企业可以通过利用外部资源来提高创新的速度,从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知识转移、共享创新机制。

三:中小企业模块化生产网络中的经营之道

鉴于模块化生产网络具有诸多的经济优势: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优化了资源配置,提供了良好的创新机制等,因此,对于我国的中小企业而言,抓住模块化这一机遇,实现自身发展,至关重要。

1:抓住机遇,积极嵌入

由于构成产品系统的各功能模块由不同的模块供应商进行设计和生产,因而不再需要在厂房、设备等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投资,降低了新进企业的必要资本量。同时,“看得见的规则”弱化了企业进入的技术限制。另外,从历史的趋势来看,模块化已成为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如果不积极融入这一世界潮流,若干年后嵌入的难度更大,甚至存在被边缘化的危险,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融资困难等现状,也可知模块化为中小企业进入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2:技术依托,知识主导

模块化时代与传统产业模式不同在于模块供应商要想在众多的模块供应商中胜出,实现自身模块的价值,必须是自身产品模块在满足与系统的良好集成之外,还必须具有自身的核心能力。而核心能力的掌握,建立在企业熟悉模块化系统运行规律,长期知识学习和技术积累的基础之上。只有逐步掌握一定的资源与核心能力,企业才能实现创新,以创新性模块制造商的身份嵌入,进而在模块化过程中自主创新,逐步攀升,从单纯的模块制造商向模块系统设计商转变,实现中小企业成长的转型。

3:组织创新,制度保障

模块化时代的到来使产业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模块化不仅成为在产品设计层面的主导潮流,并进而影响到组织设计层面。组织的模块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利用模块化的组织变革促进企业模块化,使企业尽快融入模块化这一潮流。另外,中小企业能够发挥自身生产、组织灵活的特点,面对多样化的市场需求,利用自身对市场反应快速的优势,建立相应的模块组织体系,快速生产适销对路的功能产品模块,以自身的优势实现模块化价值链中的价值增值。

 

 

参考文献:

[1]青木昌彦,安藤晴彦. 模块化时代-新产业结构的本质[M].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2]史忠良. 产业经济学[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3]李烨,郭继辉. 透析企业成长方式变革[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

[4]柯颖,王述英. 模块化生产网络:一种新产业组织形态研究. 中国工业经济,2007(8).

[5]陈贞才,任家华. 中小企业网络化发展的经济分析. 商业研究,2006(8).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4558.html

更多阅读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分析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

当代大学生恋爱观的调查与分析摘要:在学海里苦苦奋斗了十二个春秋的学子们,终于披着荣耀跨进了大学这个神圣的殿堂,成为天之骄子。然而,随之而来的寂寞却常常让他们不知所措;于是,在这象牙塔里便多了许多浪漫的

沈阳经济区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沈阳市产业结构

沈阳经济区产业结构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一、现状与优势产业基础较好,产业实力雄厚,形成了构建沈阳经济区的独特优势。沈阳经济区是中国最早建立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基础雄厚。这里有“钢都”鞍山,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煤都”抚顺

普通话——我喜欢的文学艺术形式 我喜欢的艺术形式

我喜欢的文学艺术形式是小说,小说内容丰富多彩,人物生动形象,故事扣人心弦。要说我喜欢小说,可以从我的小时侯开始,那时的我虽不曾认真读过什么小说,但已略微懂得一些小说的名字,并开始了我对小说产生的极大的兴趣。到了中学时代,我已慢慢的

中国服饰美的变迁与发展 近代中国服饰变迁

中国服饰美的变迁与发展(原始时期)中国素享“衣冠王国”之美誉,服饰既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历史发展和社会时尚嬗替的标志之一。中国的衣冠服饰制度,大约是在夏商时期初见端倪,到了周代渐趋完善,并被纳入“礼治”范围。中国完整的

唐朝变迁与唐边塞诗的战争观辨析 唐朝边塞诗

唐朝变迁与唐边塞诗的战争观辨析摘要任何王朝都难逃盛极而衰的命运,唐王朝经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的渐变,在这过程中诞生了大量优秀的边塞诗。它们表达了不同时期唐朝诗人对战争的不同认识。时光的飞逝,社会的变迁,但改变不了

声明:《当代艺术形式 当代产业组织形式变迁与中小企业成长方式转变》为网友水色胭脂香满楼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