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管理的四种境界 中国式管理的小异性



文/曾仕强

  小异的意思,是在组织成员之间,保留不同的意见、维护不同的利益,在彼此不同的基础上,具有追求相同的意愿和行动。

  请问,当你看到或听到“差不多”这种提法的时候,会有什么反应?下述几种可能的态度,请各位自行抉择:

aihuau.com

  1、理直气壮地称“差不多就是差太多”,认为好不容易让大家认清“差不多先生”的真面目,务必坚持下去,把“差不多”的念头彻底清除掉,以绝后患。

  2、轻松愉快地认为“差不多就是差不太多”,这样就好了,再斤斤计较下去岂不是过分挑剔。样样求精的确是很容易累死人的,十分划不来,马虎一点算了。

  3、心平气和地表示“差不多的意思,原本是不能差太多或者并没有差太多。只要弄明白这点,做到没有差太多的地步就好了”。

  4、没有什么反应,因为在大家没有弄清楚“差不多”的定义之前说什么都没用,反而容易引起所谓的意气之争,把大家的情绪弄坏了,就算对又有什么用?

  5、一本正经地反问“差不多的意思是什么”,因为说的人或写的人往往没有把定义说明白,甚至于他自己都搞不清楚,这么说,这么写,会引起很多误会。

  6、胸有成竹的地说“差不多的原本意思应该是不能差太多,可惜后来搞错了,一再以讹传讹,竟然变成差太多。希望大家及时纠正,恢复它的真面目”。

  7、反问大家知不知道什么叫做“差不多”,对在座的人逐一加以盘问,然后顺着多数人的意见或者探取少数人的观点,说出一大套理论,来彰显自己知识的广博。

 除了以上这几种表现,当然还有其他不同的表现,因为人有上百种差异,可以说各有一套,我们理应加以尊重。

  其实带有第一种反应的情况,还可以分为两类,十分有趣:

  一类是自己孤陋寡闻又不喜欢动脑筋,一旦先入为主,便自以为是而奉为经典。加上个性耿直,养成“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习惯,当然认为“差不多就是差太多”,绝对不能够接受任何挑战,以免再度造成混乱害死更多的人。持有这种看法的人不知道,自己原来是“拿来主义”的坚持者,拿着别人“差不多就是差太多”的主张盲目地坚持着,在明眼人看来实在太无知了。

  另一类则是“为反对而反对”。会说这种话、做出如此激烈反应的人,实际上对“差不多”的关注,远不如对说这句话的“人”来的重大。不是对提出“差不多”的人极度崇敬,便是对提出“差不多”的人非常不以为然。这种“对人不对事”的现象,在中国社会经常出现,偏偏有这样倾向的人通常都不肯承认。

  第二种态度,也有“阴、阳”两种可能:

  一是对于“差不多”、“马虎”和“马马虎虎”的真义,依然不甚了解,真的有一点“差不多先生”的味道。如果遇到这样的人,最好反问他“马虎”和“马马虎虎”有什么不同,若是答不出来,他就真的是“差不多先生”,我们也不必再说什么,因为说了也没用。

  假若答得出“马虎是不行的,太马虎必然引起众人的愤怒,惹人厌恶。但是马马虎虎是一种可敬的自谦,令人佩服”,同时又举例:“当我的字写得很好,引起大家的赞美,我一定不会回答‘谢谢大家的欣赏’,反而会说‘马马虎虎’,表示谦虚的意思。”这样的人确实高明,对待他千万马虎不得,否则下一次就求不到他那“马马虎虎”的墨宝了。各位不妨在实际生活中寻找“马马虎虎”的真相。只有工作的成果令人相当满意,才有资格说“马马虎虎”,大家也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遇到工作成果恶劣,居然还说“马马虎虎”的人,大家必然会心生不满,责问他有什么资格说“马马虎虎”,简直是“太马虎了”,而加以唾弃。

  第三种反应,是明白人,也是老实人。既没有抓住机会就要大肆表演的欲望;也没有故弄玄虚,要好好自我表现的行为。认为这种事情,本来就有很多人搞不清楚,可以说任何反应都在意料之中,不应该大惊小怪。因此,心平气和地把先决条件提出来,让大家获得进一步讨论的良好基础,可以说是功德无量。可惜大部分人并不领情,通常对这样的话,听不进去,也听不明白。老实人吃亏的原因,即在于说的话内容太平实,语气太平淡,令人听起来觉得太过平凡。一般人根本不了解“平实、平淡、平凡”的可贵,才导致老实人吃亏,实属不该。

  第四种态度,是老实人不吃亏的表现。既然老实,为什么不老老实实?先看看大家的反应,再依据当时的情况,然后确定自己要不要讲、怎么讲以及讲到什么程度。这样岂不是更加实在!可见老实人也能够不吃亏,而从更深一层次推知,老实人之所以吃亏实在是由于不够老实。果然是自作自受,怨不得别人。

 中国式管理的四种境界 中国式管理的小异性
  中国人,特别是聪明的老实人,经常保持沉默。并不是害怕说话,也不是舍不得说话,更不是存心让别人先说、先死来谋取自己的利益。把嘴巴闭起来,才能够用心看情况,用心听别人说些什么,然后用心思虑自己应该说什么、怎样说。如此谋定而后动,当然“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必然一语中的”,收到最好的自我管理成果。老实人不聪明,主要的缺失在“说得太快,又说得太多”,不能够掌握差不多的时机、说到差不多的程度,以致效果差太多,后悔不已。

  第五种反应显得太迂腐了,完全是做学问的学者。没有把学问做好,先摆出学究的样子,完全不明白“对中国人来说,越是一本正经地发问,越得不到真实的答案”,可能是国外的书读多了,离中国人太遥远。

  第六种态度,是把自己当做老师,忽视了只有面对学生、而且还要是自己的学生,才可以如此这般。

  第七种反应,则是令人厌烦的好为人师。一下子好像到了课堂,或者登上讲台,便要拷问学生,弄得大家一万个不愿意,他还沾沾自喜。常见某些人一拿起麦克风,便用自己熟悉的问题来盘问在场的人。难怪我们都知道“人之大患,在好为人师”,却只用以规范别人,对自己丝毫不产生约束力。

  请问,当你听到或看到“差不多”这个名词或形容词的时候,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应?我们尊重每一种不同的态度,因为我们的主张是“和而不同”,而不是“同而不和”。凡事能够不差太多,做到差不多就好。

  以现代管理的标准,拿现代科技来要求任何产品的质量,都还存在着合理的公差。只要在公差上限和下限的范围之内,便是可以接受的良好产品,在上下限的范围之外,才是不良品。纯金大家比较容易相信,百分百的男人,很可能晚上就变成女人。

  男人体内有女性荷尔蒙,女人体内也有男性荷尔蒙。符合《易经》中“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道理。气象台预报明日的气象,尽管设备很齐全、仪器很精密、人员很用心、预报很清楚,但仍不能保证十分准确。

  求和而不求同,便是承认差别的必然性。只能够求其不会差太多,不能够求取绝对的一致。差别的限度,必须求其合理,也就是在上下限之间,不能逾越。在上下限之间,称为“差不多”,表示“没有差太多”,遵守“不能差太多”的规则,达成“不能差太多”的要求,展现“不能差太多”的成果。

  “差不多”自身,也具有“差不多”(不能差太多)的局限性,否则就变成“差太多”。这个局限性,必须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制宜,寻求此时此地的合理程度。所以“差不多”的弹性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看情况”。绝对不能“马虎”,才有资格说“马马虎虎”,可见我们的要求应该非常严格。基于“和而不同”的和谐要求,我们也这样说,以减少大家的疑虑和不安,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紧张气氛。先圣先贤的美意被滥用而不知,产生了十分可怕的扭曲和误解,我们应当拨乱反正,以求正本清源。

  当然,我们有时也会提出绝对一致的要求。但是,那是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不能够天天如此,事事这样,否则不合乎人性的要求,不可能长久地维持下去。放眼看去,宇宙万物的存在形态,是“和”而不是“同”。看起来同是花草,但每一株、每一朵都不可能完全相同;同一座黄山每一次去,都看出不一样的景色;同是人类,可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生物科学家明白地告诉我们:物种必须多元化,才能够生生不息。

  我们倡导“世界大同”,却并没有“世界一同”的主张。因为“大同”之下还有两个没有说出来的字,那就是我们十分重视的“小异”。尊重每一个人对每一件事的“小异”,已经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基本修养。

  小异表示合理的公差,大家应该也不能不接受。小异的意思,是在组织成员之间,保留不同的意见、维护不同的利益,在彼此不同的基础上,具有追求相同的意愿和行动。所采取的手段不能过分激烈,否则便是专制、蛮横,非但难以持久,而且日久生变是大家必须承担的苦果。“差不多就是差不多”从根本上属于消极的负面思维,我们的古圣先贤,不会也不可能传承了这么久。“差不多必须不能差太多”才是轻松的正面思维。差太多就是差太多,已经不是差不多,没有资格和差不多扯在一起,最好早日加以摒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4643.html

更多阅读

冯友兰《贞元六书》中的人生的四种境界 贞元六书 pdf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就像小孩和原始人那样,他做他所做的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自然境界。  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

中国式管理的四种境界 生意人的管理境界

 如果我是一个生意人,一个创业者,什么是我的管理呢?首先是我遇到了某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我以前没遇到过,对我来说,这就是不确定性。有人会尝试看看书,找找有没有人说过类似东西是怎么做的?也可能有人想去找找老师,看看见多识广的老师有啥说

中国式管理的四种境界 “中国式管理”的自我超越

  谈到“中国式管理”,似乎有两者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只有中国式管理才符合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个性特点,是先进的、独特的,西方管理理论与实践是无法在中国这片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土地上落地生根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式管理实

中国式管理的四种境界 中国式管理的文化基因

韦华伟 谈到“中国式管理”,似乎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只有中国式管理才符合中国文化和中国人的个性特点,是先进的、独特的,西方管理理论与实践是无法在中国这片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土地上落地生根的;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式管理

声明:《中国式管理的四种境界 中国式管理的小异性》为网友别碰我女人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