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彭德九这个寂静的夜晚,摆在我书桌上的是 一套5本的《藏彝走廊丛书》,每本都让我爱不释手。藏彝走廊,这条雕刻着大自然壮丽气质的地理走廊带,同时是汉藏两大文化板块的交汇带,千百年来,众多民族在这条雄阔而富丽的走廊上繁衍生息,迁徒交融,成为举世罕见的民族文化沉积带。如今,旅游业已成为藏彝走廊最大的招牌,昔日的净域游客蜂拥而至,热火朝天的潮流背后,一把巨大的达摩克利斯剑已抵住了这一无与伦比的区域。在这样的时势面前,把“记录下一些有力的真实”作为宗旨的《藏彝走廊丛书》的出版,无疑有着极为独特的积极意义。这些真实的“事实”揭开了江山的神秘与美丽,揭开了遮在令人激动的生活上面的厚厚帷幕,形成了由体验和回忆织成的“岁月之袍”。5本书的作者和编者,即史幼波、白郎、焦虎三,都是近年来涌现出的人文地理领域的优秀作家,有着一流的文字撰写能力和多年深厚的田野调查积淀。5本书可谓是他们极尽心力的心血之作。对于今天的许多人,“西康省”完全是个陌生的名词。这个从民国到新中国总共只存在了不足17年的新省,在藏彝走廊的康巴地段留下许多不该为世人遗忘的历史,也留下了许多让世人不解的谜团。焦虎三撰写的《山河是一种慢》,正是试图揭开这一地区神秘面纱的一本人文探秘书。文学与学术合一的文笔,透视历史时与众不同的独特眼光,关注现实时人文关怀的盎然气脉,使图书融知识、揭秘、自然、风土、真实于一体,别开生面地为读者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秘境之门。aihuau.com白郎所著的《月亮是丽江的夜莺》,是这套丛书中最富作家个性色彩的作品,是作者用孤独的笔头对故土做出的一次深情凝视。对故乡丽江极具风格的人文追述,唯美而极富张力的文笔,梳理人文细部所达到的深度与广度,刻骨铭心的深情,大量珍贵老照片的“重出江湖”,使此书直透丽江的“肺腑”,传递出一种经典意味。史幼波的文笔一直以细腻深刻和生动空灵见长。《大香格里拉洋人秘史》,以穿越时光隧道的纪实文本,叙述了19世纪末~20世纪中叶,西方人在大香格里拉地区的探险传奇。书中交织着新与旧,东方与西方,天空与泥土,慈悲与敬畏,冲撞与交融。作者用令人沉醉欲罢不能的文笔,披露了诸多鲜为人知的隐秘往事,以及这些往事背后波澜壮阔的人文情貌。
![张爱玲 华丽的袍子 山河的袍子](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193855340011.jpeg)
焦虎三所著的《云端的阿尔村》,以一个古老的羌寨为轴心,用大量鲜活的事实,深入呈现了羌族地区的人文变迁。这本书是作者近年来对阿尔村进行了一次次考察后的厚积勃发之作,带有浓厚的田野气息,其内容厚实,链接丰富,全面展示了羌族文化的雄厚特质,实现了体验与考察、实证与发现、现实与往昔的统一。显然,“藏彝走廊”作为一个学术概念,其名称带有强烈的学术色彩。而白郎所编的《火焰与柔情之地》,其学术含金量最富有代表性。这是一本让人耳目一新的田野实录,某种植根于田野深处的能量向读者迎面扑来,让读者从一个新的角度进入了凉山彝人独特的文化和深情的生活,并感受到彝文化那博大精深的内在之真。学术中的田野,田野中的学术,里面溢满了凉山高地的芬芳,千百年来彝人坚韧的脉动。看完这套丛书,我复杂地发出了一声长叹,我想起了1851年印第安索瓜米西族酋长西雅图在领土被圈占前说的一番话:“大地是我们的母亲,大地的命运,就是人类的命运,人若唾弃大地,就是唾弃自己。”藏彝走廊,这条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民族航母”,应该被我们这代人奋力守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