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汇源果汁要被可口可乐公司的消息传出来以后,朱新礼成了媒体关注的热点对象,他的刻意低调喝不出声再加上同行业公司的高声反对,鲜明的对比造就轰动新闻的更加轰动效应,而汇源的掌门人朱新礼更加成为一个神秘人物,因为在这场收购中,有人说他好,有人说他坏,有人说他无奈,有人说他是胸中谋略早已定型,出卖汇源果汁更是今后更加庞大和宏伟基业的基础。
本来是准备说德隆,不打算说汇源的,但是最近看李德林先生的《德隆内幕》一书竟然发现德隆与汇源竟然有过一段不浅的交情,所以这个引子不仅证实了朱新礼是多么有过人的眼光和战略头脑,也成了德隆触角之广却无力的一个例证。
这段历史今天看来似乎已经湮灭了,作为一个强势企业家的朱新礼在这段交手中表现杰出,完全占据了上风,令娃哈哈的创始人同样以铁腕和控制力极强的宗庆后自愧不如。朱新礼作为实业家谋求借德隆资金促进公司规模与效益的发展,而德隆却仅仅是希望借这个优质平台继续扩大资本运作的规模,道不同不相为谋,而其他被德隆“整合”企业的管理者并不像朱新礼这么“聪明”,能把控制权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几乎都做了德隆资本战车毁灭后陪葬的碎片。
读书中有一个疑惑,就是书中185页描述的情况:1996年,新建屯河水泥已经是新疆第二大水泥厂,为何要转行做“红色产业”?苦不堪言的竞争?而作者实际考察的事实是新疆屯河已经超越新疆水泥厂成为当地第一大水泥企业,却要舍近求远大改行做陌生的番茄酱生意,仅仅是因为上市更好的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吗?
当然不能否认唐氏兄弟的能力,从优势产业发展的正当时转做利润和规模无法比拼的另一产业,的确令人称奇,似乎尚未有专家学者给出让人信服的答案,据我的推测,主要原因是非市场原因,有可能是当地政府的安排。因为在1996年,民营企业地位尚不能同国有企业相提并论,市场化改革也是初步推动,当一家民营企业的业绩超过国有企业时,能否继续正常竞争似乎受到怀疑,所以这完全有可能是当地政府主导的避免“恶性”竞争造成可能的“俩败俱伤”而采取的“两全之策”,当然这是笔者推测,尚无根据。
德隆作为当时号称“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隆隆倒下,唐万新被判刑,7位高管也分别受到惩处,再加上巨额罚款,已经触动刑法的德隆得到了惩罚,汗牛充栋的研究德隆的文献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可是德隆那庞大的身躯和它令人眼花缭乱的资本运作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深思。今年四月底,涌金系魏东自杀似乎又将要促进一个资本帝国的倒闭,因为涌金系比德隆系更加高明更加专业却掌门人离奇自杀,没人会不怀疑背后的重重黑幕,尽管10月7日云南国信董事长被“协助调查”, 涌金系调查取得突破,但我们还没看到盖子被真正揭开。
不久传来美资公司艾格菲借百世腾来却一直在并购收购猪场和屠宰场的消息,而高盛和德意志银行也一直在积极窥探,这似乎是外国资本在中国整合产业链、控制市场的一个信号,在当初德隆大喊这种口号的时候人们觉得振奋,今天评论家看到的却是外资控制关键产业操纵价格牟取暴利的威胁,某种意义上,这是德隆给我们认识上的一个小小进步。2008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