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示着东北地区经济入冬的第一片雪花,已于日前悄然落下。 依照证监会的相关规定,10月20日,沈阳机床(000410)发布公告称,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经初步测算,预计公司2008年全年净利润可能出现亏损。公司三季报显示,三季度公司亏损1121.15万元,同比下降152.29%,每股收益-0.019元。
![机床警示标志 沈阳机床预亏的警示性意义](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194887296855.jpeg)
在1~9月尚且盈利3548万元的情况下,沈阳机床预计出现首度年度亏损,这意味着,该公司第四季度单季亏损或将在3600万元之上。 从1993年5月20日上市至今,历经中国经济和不规范股市15年的风云变幻,沈阳机床从未亏损过。此间,尽管有上世纪90年代中国国企发展的低迷期和亚洲金融危机,但这家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经济的领头羊,始终未停止过扩张的步伐: 1995年,公司通过了对沈阳第一机床厂、中捷友谊厂、沈阳第三机床厂三大机床厂资产重组;2004年,并购德国希斯公司、重组云南机床厂;2006年控股昆明机床厂;2007年,经济规模突破100亿元,数控机床产量突破2万台,海外市场销售收入突破1.5亿美元,机床产销量、市场占有率居国内同行业首位,机床产品的销售收入名列世界机床行业第八位。 由此可见,这一次沈阳机床的预亏公告,管理层对机床行业和经济前景的悲观预期,跃然纸上。 自2000年以来的8年间,沈阳机床的销售收入和机床产量都增长了11倍,公司生产的中高档数控机床已批量进入国家重点行业的核心制造领域,为汽车、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行业提供的机床已占数控机床总销量的70%以上。可以说,正是得益于“疯狂生长”的这8年,沈阳机床才以其核心的产品竞争力、卓越的产品信誉和一流的产业布局,成为东北老国企重新崛起的典型代表。 然而,8年好局,一朝打破。沈阳机床因“受车类机床市场销售低迷、原材料和人力成本上涨及公司结构性重组等主要因素影响”下的年度预亏,让我们有理由担心,遍布东北各个城市的机床制造、重工机械、鼓风机、变压器、矿山及石油机械、动力及发电设备等装备制造业企业,是否将就此整体步入寒冬? 这些重工制造企业,生产的都是工业母机,都属中间产品,都与下游工业的需求紧密相关,都是东北振兴5年的受益者和亲历人;而“江浙客户接连倒闭,加之经济放缓导致的需求缩减”这一导致沈阳机床销售出现较大下滑的核心原因,对其它同类企业造成的影响,也应该是相同的。 我们由此担心,得益于本轮重化工业景气和国家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两个利好因素而重现辉煌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其超过5年的景气增长周期,随着全球经济寒冬的到来,正面临着转入下降通道的严峻考验。 感谢国家实施的振兴东北战略,在新世纪之初本轮重化工景气周期来临的时刻,这一战略以“借力打力”的方式,将东北老工业基地从衰退的旋涡中,成功地拉起。但时至今日,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和经济增长的放缓,中国实体经济遭遇新一轮发展的考验,已成定局。在这种情况下,处于“中间层”的东北装备制造业,该如何调整自身的发展目标和既有步伐,这在当下是一个十分紧迫而又微妙的必答题。 我们也友情提醒一句这些东北的脊梁企业:在胸怀“打造国际化、世界级企业”这个伟大的战略目标的同时,您准备好今年过冬的棉衣了吗? ***注:此文为20081031时代商报头版三经论坛文字,此为原文,发表时略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