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人代会上温总理庄严宣布:两年时间内全国农村将全面实行免费义务教育,的确“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义务教育的政府责任,这一多年来被国际社会所诟病的中国问题,终等到了完满解决的一天。
可以这么说,正是由于中国政府过去在义务教育职能上的缺位,催生了中国捐资助教公益项目的发展,希望工程、春蕾计划、西部助学工程、博爱助学计划等等,公益项目的知名品牌均集中在这一领域。那么,随着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扶持力度,从今年起用两年时间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还继续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可以说得上是为义务教育全额“买单”。多年以前,一位从事希望工程的知名人士曾说过:希望工程的意义不在于募集多少资金、盖了多少希望小学、资助了多少失学儿童,更重要的是唤起了政府和社会对教育贫困的关注、重视。尽管这一唤起过程过于漫长,但我们终于等来了这一天,因此,希望工程的使命也该终结了,中国公益事业资助重点应当进行战略性转移。
作为社会实现第三次分配的NGO组织,帮群众所需,解群众所急,助政府之难,是其使命,也是其生存发展的空间。那么,在现阶段中国弱势群体最需要救助的领域在哪?中国公益机构最应关注的热点是什么?捐资助医、协助政府建设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使贫困农民和儿童看得起病,使其不至于因病致贫、返贫,应当是中国公益事业新的资助热点。
我国有4.5亿农民看不起病,近80%的农民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因素占30-60%,个别地区高达70%!疾病已经成为中国乡村农民陷入贫困的最重要原因之一。虽然,2003年开始,政府开始重视农村的医疗卫生工作,部署重建农村合作医疗体系,但由于多方因素牵制,财政资助力度有限, 2004年中央财政补助支出才8亿元,2005年中央财政补助资金仅为10亿元,还不够在北京建所三级甲等医院。2006年,中央预算虽有了大幅增长:投入47.3亿元,比上年增加41.9亿元,算是迈出了一大步。但与我们调查了解到的农民期待相比,与庞大的中国行政费用支出相比,这个数字并不大。在北京,这么多钱也只够盖一个国家大剧院。把全国农民总数一除,人均还不足5块钱。
据卫生部长高强透露,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卫生支出曾经一度占到政府总支出的6%,而这几年,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4%左右。在今年3万多亿元的财政预算中,仅有1200多亿元用在医疗领域,“这个比率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也低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且中国卫生资源分配又极不合理,著名学者王绍光测算:占全国三分之二人口的农村居民只拥有不到四分之一的卫生总费用,而占人口三分之一的城镇居民享有四分之三以上的卫生总费用。据世卫组织公布的数据,2000年中国卫生分配公平性在全世界排名188位,列倒数第4。
卫生部负责人曾在答记者问中承认,现在全国县级以下公共卫生机构只有三分之一在较为正常地运转,三分之一正在瓦解的边缘挣扎,还有三分之一已经垮台了。《南方周末》最近的一篇文章引用数字显示:农村中小学校舍危房率达6.6%,而中西部地区农村乡镇卫生院危房率更是高达33%。因此,改变中国农村、农民缺医少药的现状任重而道远。
当然,在我们国力有限的情况下,社会突出问题也只能是一项一项地去解决。现在政府把教育的责任完全承担下来了,医疗卫生开始重视但投入资金还很有限,因此,中国的第三部门应当主动配合政府行动,实现公益资助重点的战略转移:将社会的第三次分配重点投向于农村农民的生命与健康领域,资助地方政府建设医疗卫生设施和合作医疗体系,资助贫困地区的患重大疾病的贫困农民和儿童就医,帮助贫困地区的乡村医生培训、学习,提高农村整体的医疗卫生水平。
捐资助医,救人性命,送人健康,其积极意义远胜于希望工程,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