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打算贷款1.1亿元,结果银行仅同意放贷1500元。广东某知名医疗科技公司的这一遭遇,只是今年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在严峻的经济形势,尤其是从紧的货币政策下的一个缩影。事实上,这家企业至少可以得到一笔贷款,相比其他面临资金困境而贷款无门的中小企业来说,已是非常幸运的了。
目前来看,“2008年恐怕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一年”的说法,并非夸大其词。今年以来,我国面临的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可谓内忧外患。一方面是国际经济环境异常复杂,世界经济增长减缓,金融市场动荡,国际粮食、石油等初级产品价格持续攀升;另一方面是国内经济矛盾重重,物价总水平高位运行,人民币持续升值压力加大,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
为了应对国内外危机,中央决定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从一季度运行情况看,从紧的货币政策成效初步显现。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新增2834亿元,同比少增1583亿元,投资增长过快、货币投放过多的矛盾有所缓解。
事实上,从紧货币政策下的银根紧缩,虽然有效地遏制了投资规模,但也在某种程度上扼杀了众多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尽管国家一再要求金融机构坚持有保有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但在巨大的供给与需求矛盾情况下,素有“嫌贫爱富、抓大弃小”之称的商业银行,对大企业的青睐程度明显高于中小企业。
据报道,在珠三角地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的贷款利率基本都要在基准利率上上浮30%,个别银行利率最高上浮高达60%。与高利贷相差无几的贷款利率,远远高于中小企业的承受能力。
一方面是需要资金加快发展,甚至是维持企业正常运转;一方面是融资无门错失发展良机,甚至是在死亡线上挣扎。资金短缺的现实,使得我国企业的盈利能力大幅降低,中小企业更是雪上加霜。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一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36.2,比上季度回落7.4点,而中小企业景气水平更是明显低于大型企业。
我们看到,CPI涨幅超过8%,人民币“奔6”,原油期货每桶119美元……一系列不容乐观的数据,时刻威胁着我国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无疑,作为中国经济未来和希望的中小企业,正经历一场成本上升、资金短缺的生死考验。
在这种形势下,本身就是“弱势群体”的中小企业,急切需要得到各个方面的关怀。当前,治理流动性过剩绝不能“殃及池鱼”,从紧的货币政策绝不能误伤中小企业。有关方面必须出台具体的规范措施,确保中小企业正常的融资行为不受影响。
可喜的是,目前国家发改委、中国银监会和部分商业银行等正研究制定针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新标准。据称,针对不同地区、部门及企业规模,贷款标准都会有所放宽。另外,有关部门还将进一步培养和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供应商,以解决众多小企业担保难、融资难的问题。希望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这些政策措施能够真正落实到位,让中小企业融资不再“难于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