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我国实施了12个重大科技专项。其中有两个关于节能减排,分别是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及新产品研究与开发和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工程。
![节能减排大赛课题方向 五大技术方向 节能减排科技专项](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213057122864.jpeg)
“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及新产品研究与开发”专项共开发新技术和新成果308项,申请专利320件,制定标准53项,其重大技术创新和科技突破主要表现在:构建了以提高水的利用效率为核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创制了以高效低耗、绿色环保、环境友好为特点的节水农业关键产品与设备;建立了适合不同区域特征的节水农业技术发展模式;建立现代节水农业示范区18个,面积25万亩;推广面积3.2亿亩,节水85亿方,增产粮食150亿公斤,增加产值88亿元。 “水污染控制技术与治理工程”重大科技专项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技术和示范工程研究成果显著,开发出将水质改善和景观建设相融合的人工湿地技术,建立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系统,建立城市污水处理与资源化新模式,使城市水环境质量改善的理念已经通过技术和工程的实践得到深化和逐步完善。自实施三年多来,共开发了11项技术含量高、应用前景广的核心技术,申请421项发明专利,编制了各类水污染控制标准14项,建设了上百项较大规模的示范工程,形成了4个水污染控制技术研发基地,初步建立了水污染治理自主创新技术体系,带动了我国水污染控制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 “十一五”期间,科技部计划在能源技术领域按照863专题、重大重点项目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围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等几个方面进行安排,组织研究开发。 2007年6月14日,科技部、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委公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提出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时,将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加强国际科技合作、促进国际技术转让。科技部部长万刚表示,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气候变化科技发展需求,《专项行动》明确了四个方面的重点研究任务:一是气候变化的科学问题,二是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开发,三是人类适应气候变化的技术和措施,四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与政策,还有就是普及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