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内地的钢铁企业也第一次开始发布社会责任报告,这让我有点欣慰。
![工作值得肯定的方面 企业发布社会责任报告值得欢迎和肯定](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8215780007807.jpeg)
虽然早在世纪初,内地关于社会责任的呼吁逐步升温。但是,要到了2005年,才是中国企业社会责任事业的一个关键里程碑。之前,中国的企业社会责任是跨国公司主导。而这些跨国公司也不外是投资慈善和公共关系为主,比起他们在国际上的同样努力,似乎有不少的折扣。 2005年之后,国家电网发布了第一份央企的社会责任报告。在这份社会责任报告之后,引起了中国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同,到07年下半年,将近24家公司先后发布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报告。 中国的改革已经三十年!在历史上也是一个不短的时间段。今天,不能回避的是,社会矛盾越来越复杂,社会管理的问题也复杂。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了,但是带来了一些结构性的问题,包括社会结构,包括贫富的悬殊。由中国内地企业的角度来讲,反映科学发展观,反映现代的时代主旋律,社会责任报告是一个不错的开始行动。 社会责任报告对一个企业本身,自然非硬性规定要做。但是对于一个大的企业,这其实是一项多赢的举措。当一个企业做到一定规模以后,它主动的去思考以及负担企业的社会责任,提出社会责任报告的发布,本身就是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督促。虽然内地现在只有20多家,但是至少已经明确,这个趋势将会持续,会引起社会更多的关注,肯定不会消失或者被忽视。 我相信,今后撰写社会责任报告和印发社会责任报告将会成为一个新兴的行业。企业内部承担社会责任报告专业的部门和专业的职位,也会成为企业一个较为重要的部门。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个新的潮流,企业的一种流行的价值观。 中国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认知,这几年有着明显的提升。刚开始的时候,很多企业认为多捐一点钱,做一点慈善事业,这就是企业社会责任。实际上现代企业的社会责任,按照德鲁克的精准分析,至少值得从两个层面理解它: 第一层,一个公司本身存在,它对社会贡献的过程中,在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应的法律道德,对股东,对员工,对顾客和对供应商承担着相应的责任。这也就是机构本身存在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 第二层,这个公司本身作为一个经济主体,它可以尽自己经济方面的能力,帮助社会解决一些问题。通畅,这些问题并不是因为这家公司存在而产生对社会的影响。 2005年国家电网发布社会责任报告之后,很多媒体对这个报告进行批评。对于目前一些地产企业和污染大户的责任报告,也有舆论质疑其包装色彩很浓。这个问题应该一分为二地看。首先,中国的强势企业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就是一种进步。他们能把是否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对外公布,至少表面上愿意接受社会的监督和批判,企业在批评之中修正自己的战略,指导自己的行为。当然,也确实有一些企业是通过社会责任行为来作秀,来扩大自己的宣传。但是这不是主流。在今天的中国,企业即使是伪君子,也比赤条条的真小人要进步。 未来的中国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需要跟国际上的普世价值标准进行接轨。同时,这个推动是很难由小公司发起,所以更有赖于中国企业每个行业的领导企业多做一些。因此,我们不妨更加宽容地欢迎大企业们的社会责任报告。 (以上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