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并购理论和绩效的分析,对已经发生并购行为的上市公司进行评价,同时为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提供一些决策的依据。本文首先介绍了并购的三种模式,及其相关并购动机理论在此基础上使用财务指标法对三种并购模式下上市公司的业绩在并购前后的变化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结论:纵向并购的绩效显著,而横向并购的绩效恶化了,混合并购绩效变化不明显,但业绩相对较为稳定。
关键词:并购 、因子分析 、核心竞争力Abstract:The study aims to analyze the merge theory and merge performance of the listed company, offer some basis of decision for listing merger at the same time.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M&A according to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buyer and the target companies: Horizontal M&A, Vertical M&A and Conglomerate M&A. The different motives of these three types may affect their performance in a certain degree. The study use financial variables to analyse the performance of listed company under different types of M&A,get the conclusion: The performance of vertical merger is remarkable,when the performance of horizontal merger has worsenned; Conglomerate M&A doesn’t change obviously, but its achievement is comparatively steady.Keywords:M&A;Factor Analysis;Key Competitiveness正文: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第一次并购浪潮起,企业并购已有百余年的历史,西方国家已建立了完善的并购机制。而我国企业一直都是通过自身积累、内部扩张的方式实现自身的发展,企业发展缓慢、竞争能力弱。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证券市场的发展,企业并购行为从无到有,投资规模迅速扩展,逐步成为市场的热点。据统计,从1997-2002年末,上市公司发布资产重组和并购的公告5000多次,涉及上市公司800多家。由于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产生的时间短以及我国特殊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上市公司的并购变得十分复杂,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也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但国外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的并购是现代化企业迅速成长的必经之路。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并购理论和绩效的分析,对已经发生的并购行为进行评价,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在并购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为上市公司的并购提供一些浅见。一、并购和并购动机的分析并购是兼并和收购的合称,指公司法上的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及为参与目标企业的经营或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而购买目标企业资产或股权的行为。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都面临着资源的重新整合。通过并购,企业可以有效实现资源合理配置,扩大生产经营规模,降低交易成本,分散投资风险,达到盈利最大化的目的。企业并购作为资源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方式,也成为企业迅速扩张的重要手段。在西方,企业并购促进了西方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资源的宏观配置效率;普遍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促进了生产和资产的集中,增强了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8226;斯蒂格勒指出:没有一家美国大公司不是通过某种程度、某种方式的兼并成长起来的,几乎没有一家大公司主要靠内部扩张成长起来的。 按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经营业务的相关性可把并购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横向并购是生产同类产品、或生产类似产品、或生产技术工艺相近的企业之间所进行的并购,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购并方式,其目的在于扩大企业市场份额,在竞争中取得优势;纵向购并是在生产工艺或经销上有前后衔接关系的企业间的购并,如加工制造企业向前购并原材料、零部件、半成品等生产企业,向后购并运输公司、销售公司等,其目的在于发挥综合协作优势;混合购并是产品和市场都没有任何联系的企业间的购并,它兼具横向购并与纵向购并的优点。企业通过购并能取得多大的效果,购并的动机至关重要。但是企业并购的动机有很多,我们难以对企业按并购动机进行分类;而且并购后给企业带来积极效应的因素也很多。因为在不同的并购动机下,企业往往采取不同的并购方式;所以,本文从横向并购、纵向并购、混合并购三种并购方式的角度介绍一下企业的并购理论。(一)规模经济理论和横向并购。规模经济是指企业在一定限度内,生产和经营规模扩大而使单位产品的成本下降,利润达到最大化的现象。规模经济的效应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①生产要素的充分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②专业效应,因为规模扩大,企业分工进一步细化,提高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成本;③学习效应,并购后,优秀的企业将向劣势企业传递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缩短其学习的时间,降低学习成本,提高整体的技术和管理水平;④采购、销售费用降低,企业规模扩大后,更大量的采购将降低其采购成本,同时通过合并销售渠道,可以节省大量费用。横向并购显然是实现规模经济的有效途径。通过横向并购,企业可以迅速扩大规模,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一方面可以在生产中实行专业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另外大规模的采购和销售也会降低购销费用,从而降低产品成本。(二)交易费用理论和纵向并购理论。传统经济学认为在自由市场经济下,价格机制会自动调节资源配置使其达到最优。英国经济学家科斯在《公司的本质》中提出:利用价格机制是有成本的。在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的情况下,信息的获得、价格的发现以及交易的谈判都是要付出成本的,这些就是价格机制的成本,也就是交易费用。市场和企业是资源分配的两种可替代手段,企业作为市场交易的替代物,可以以低于市场的交易费用的成本得到资源。通过纵向并购可以将原先的市场交易内部化,以行政的手段替代市场,将不确定的市场关系转为确定的内部关系,从而大大降低了交易费用。(三)风险分散理论和混合并购理论。由于企业的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企业的经营存在很大的风险。如果产品品种单一,一旦市场低迷,企业就会陷入困境。另外由于企业经济周期的变动,企业的经营状况存在不稳定性,不同时期利润变化会很大。正如“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企业通过并购进入新的产业,多元化经营,投资于不相关或负相关的项目,可以避开个别企业自身的特别风险。这样当企业的个别产业失败时,也可以从其他产业的成功经营得到补偿,减少对单一产品市场的依赖,降低季节波动和经济循环的不利影响等,从而降低风险。企业在进入一个新的生产领域时,如果通过投资新建的方式,则必然面对一定的进入壁垒。而采用并购,不但进入壁垒大大降低,而且由于没有新增生产能力,对市场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冲击。因此,并购是公司进入新行业的最佳选择。二、并购绩效的实证分析(一)研究方法的选择在对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中,最常用的两个方法是超常收益法和财务指标研究法。超常收益法以并购前后股东财富的变化来衡量并购业绩。超常收益法将收购并购公告前后某段时间内并购双方股东实际收益与假定无并购公告影响的那段时间内股东的“正常”收益进行对比,得出所谓的反常收益,以此来衡量股东财富的变化。国外许多经济学家以上述方法对购并方和被购并方的绩效进行了实证检验,得出了一个相似的结论,即被购并方股东总是并购活动的绝对赢家,不同的仅是收益的多少而已。Schwert(1996)研究1975~1991年间1814个并购事件后得出,事件窗内目标公司股东的累积平均反常收益CAAR(cumulative average abnormal returns)为35%。但对目标公司股东能不能从并购活动中获利一直存在争论。Jensen和Ruback(1983)指出在成功的并购活动中,收购公司股东约有4%的反常收益,被收购公司的反常收益则为0。Agrawal等人(1992)在研究1955~1987年1164个并购事件后指出,被收购公司并购后一年内的CAAR为-1.53%,二年内的CAAR为-4.94%,三年内的CAAR则为-7.38%,即并购活动在总体上是不利于购并公司股东的。Schwert(1996)的研究则显示购并公司股东反常收益与0没有显著差异。尽管国外近年来的研究普遍显示并购方股东从整体上很难从并购中获利,但Agrawal等人(1992)认为由于有将近一半的购并公司股东累积反常收益为正,部分地解释了为什么仍有许多公司热衷于并购扩张。国内也有一些学者采用反常收益法来检验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陈信元和张田余(1999)研究1997年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后得出,并购公告前10天至公告日后20天内,购并公司的累积反常收益尽管有上升趋势,但统计检验结果与0没有显著差异。余光和杨荣(2000)研究深、沪两地1992~1995年的一些并购事件后得出,目标公司股东可以在并购事件中获得正的累积异常收益,而公司股东则难以在并购中获利。虽然超常收益法被广泛使用,但是这种方法是基于有效市场的假设,要求市场的股价变动能够反映股东真实财富(企业价值)的变化。而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还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股价比较容易受人操纵,而且市场受政策的影响也很大。因此,我们认为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绩效,使用财务指标法进行分析是比较可行的。(二)指标、样本选择和模型的构建1.指标的选择。对并购公司的绩效进行评价分析,要求客观公正,完整准确地展示公司真实的经营状况。根据上市公司所披露的相关财务信息,从赢利能力、经营能力、偿债能力、资本结构、经营发展能力五个方面选取了主营业务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每股净利润、应收帐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比率、净资产比率、每股净资产、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11项指标作为评价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体系。2.数据样本选择。本文的样本使用了方芳的《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经济学分析》中使用的79家上市作为样本。本文中财务数据摘自巨潮资讯网(3.分析模型的构建。为对并购公司综合评分,本文选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构建并购绩效评价的模型。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将变量分成若干个组,使同组内变量的相关性较高,不同组变量的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了一个基本结构,对应于一个公共因子。每个公共因子反映一组变量共同具有的内在因素,并解释这些变量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为描述各公司的经营情况,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公共因子,然后以每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与该因子的得分乘积的和构造综合得分函数。因为各年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不同,为了对不同年度间进行比较,需要以累计方差贡献率进行平均。
Fi=(αi1Xi1+αi2Xi2+αi3Xi3+………+αijXij)/ bi
bi=αi1+αi2+αi3+………+αij
其中Fi是第i个公司业绩的综合得分,αij是第i个公司第j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bij是第i个公司j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Xij是第i个公司第j个因子的得分。
(三) 实证分析和结果
我们使用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分年度进行分析,根据累计贡献率达到80%以上的要求,取了七个公共因子,得到各年度的综合得分函数:
并购前一年:Fi99=(20.064*Xi1+16.504*Xi2+14.608*Xi3+10.103*Xi4+7.901* Xi5+7.885*Xi6+7.491*Xi7)/84.556
并购当年:Fi00=(19.686*Xi1+14.872*Xi2+13.237*Xi3+11.259*Xi4+9.023* Xi5+9.019*Xi6+8.840*Xi7)/85.935
并购后一年:Fi01=(18.759*Xi1+17.332*Xi2+11.422*Xi3+11.289*Xi4+9.027* Xi5+9.003*Xi6+8.218*Xi7)/85.045
并购后二年:Fi02=(18.534*Xi1+17.712* Xi2+11.826*Xi3+9.096*Xi4+8.984* Xi5+8.783*Xi6+8.037*Xi7)/82.972
并购后三年: Fi03= (23.553*Xi1+17.246* Xi2+11.243* Xi3+8.865*Xi4+8.527* Xi5+8.126*Xi6+7.701*Xi7)/85.261
为了讨论不同并购方式下企业业绩的变化,我们按三类并购模式分别进行分析。
1.横向并购
横向并购公司的样本有46家,计算得到综合得分均值和正值比如下
表-1 横向并购综合得分均值和正值比
F00-F99F01-F00F02-F01F03-F02F01-F99F02-F99F03-F99
均值0.00000.0077-0.0474-0.04410.0077-0.0397-0.0838
正值比率0.50000.52170.45650.43480.50000.54350.5000
注: 正值比率是指综合得分差值为正的样本公司个数占当年全部样本的比值。
从上表可以看出,横向并购当年业绩没有变化,这可能是由于许多并购事件都是在将近年终时才发生,未能对公司当年业绩造成重大影响;并购后第一年较上一年业绩略有上升,且正值比也略有提高;但接下来并购后第二年、第三年业绩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正值比也都低于0.5。横向并购后虽然业绩曾有所上升,但并不明显,而且长期有恶化的趋势,规模经济效应未能得到体现。
2.纵向并购
纵向并购公司的样本有9家,计算得到综合得分均值和正值比如下:
纵向并购当年和并购后一年业绩有相同幅度的下滑。到并购后第二年业绩明显上升,且正值比较大。2003年业绩上升幅度减缓,且正值比也下降到了0.44,可能是并购整合,交易费用节约效应在2002年得到释放,到2003年已失去了进一步增长的动力。2002年、2003年同1999年相比,业绩得到较大提高,2003年较1999年相比的正值比达到近0.9。
表-2 纵向并购综合得分均值和正值比
F00-F99F01-F00F02-F01F03-F02F01-F99F02-F99F03-F99
均值-0.0407-0.04090.27060.0670-0.08150.18900.2560
正值比率0.55560.55560.66670.44440.55560.66670.8889
注: 正值比率是指综合得分差值为正的样本公司个数占当年全部样本的比值。
总体而言,纵向并购绩效显著,并购是比较满意的。
3.混合并购
混合并购公司的样本有24家,计算得到综合得分均值和正值比如下:
表-3 混合并购综合得分均值和正值比
F00-F99F01-F00F02-F01F03-F02F01-F99F02-F99F03-F99
均值0.01520.0006-0.01070.05930.01590.00520.0646
正值比率0.41670.58330.50000.45830.45830.50000.5000
注: 正值比率是指综合得分差值为正的样本公司个数占当年全部样本的比值。
混合并购当年比上一年年业绩明显提高,但正值比偏低。2001年比2000年业绩微有上升。2002年业绩出现下滑,到2003年又有所提高。混合并购后公司的业绩变化并不稳定,但并购后各年与并购前相比还是有一定提高。同横向并购、纵向并购相比,混合并购公司绩效变化相对较小,业绩相对稳定。
三、结论
根据以上实证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横向并购公司的业绩恶化了,企业在并购后没有显示很好的规模经济。横向并购因其相关性较高,虽然物质资源可能得到效用提高,但公司的管理层存在摩擦,若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冲突加剧,最终使公司的管理成本增加,而效率却下降了。
2.纵向并购公司的业绩明显上升了,企业通过对价值链的整合,有效替代了市场,并购整合后的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节约了交易费用。
3.混合并购企业业绩变化并不稳定,但是风险分散的作用比较明显,使得公司的收益较为稳定。
由于时间期限的原因。以上结论是短期观测的结果,我们还需要对这些公司进行跟踪分析,希望能对公司并购后的绩效变化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
根据以上分析和结论,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特点,试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提出一些建议。
1.企业并购要与战略为导向,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选择适应的并购模式。同时我们认为纵向并购对企业的绩效改善最为有效,通过产业链的整合,有效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经营的效率,利于企业构建战略优势。由于纵向并购的企业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有利于并购后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并购双方的产业具有差异,并购后原有的企业组织之间的矛盾较少,有利于并购后双方的整合。因此我们认为混合并购的可行性较大。
2.企业要重视并购后的整合。在全球范围内失败的并购案例中,80%以上直接或间接起因于并购后企业整合的失败。因此,决定企业并购是否成功,与并购的具体操作有直接关系,但关键还是要看并购后的企业是否能进行有效整合与企业竞争力是否真正增强。在企业的经营中,1+1不一定大于2。并购后两个企业如不能较好地融合,可能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会使企业陷入要一个泥潭。并购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是简单得到资产转移;并购后的企业需要有统一的经营战略和目标,唯有在组织结构、资产、财务、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很好的整合,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充分利用资源,以使公司在重组后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
3.并购不是单纯为扩大规模,而应注意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对于一些夕阳产业,如钢铁、纺织等行业,除通过并购达到规模经济之外,更应该考虑通过并购完成企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获取高新技术,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4.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淡化壳的价值,减少投机性的并购行为。不少公司通过并购壳公司,来达到上市“圈钱”的目的。并购后通过向目标公司置换优良资产,操纵利润、改善财务报表,不重视企业永续经营的需要,并购后的业绩往往只是昙花一现,不利于被并购方的长远发展。
5.要重视多元化经营的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多元化经营对于企业风险分散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在进入新的产业后,淡化了主营业务,而在新的产业领域又无法培育出核心竞争力的话,企业就难以取得较好业绩的,甚至可能陷入困境。合理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应在产业之间保持一定的关联度,既分散企业的经验风险,又能充分发挥企业原有的资源优势。
参考文献
1.方芳:《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经济学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
2.李善民、陈玉罡、曾昭灶、李珩、王彩萍:《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与重组的实证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
3.陈珠明、赵永伟:《企业并购:成本收益与价值评价》,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
4.冯根福、吴林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
5.罗浩、李心丹:《并购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发展》,《现代管理学》,2004年第3期;
6.张俊瑞、李婉丽、周瑾:《中国证券市场并购行为绩效的实证分析》,《南开经济评论》2002年第6期;
7.梁国勇:《企业购并动机和购并行为研究》,《 经济研究》,1997年第8期;
8.陈信元、张田余:《资产重组的市" target=_blank>http://www.cninfo.com.cn)沪深两市年报财务分析指标,数据选取的时间为1999年——2003年。3.分析模型的构建。为对并购公司综合评分,本文选用因子分析的方法构建并购绩效评价的模型。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多个变量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将变量分成若干个组,使同组内变量的相关性较高,不同组变量的相关性较低,每组变量代表了一个基本结构,对应于一个公共因子。每个公共因子反映一组变量共同具有的内在因素,并解释这些变量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为描述各公司的经营情况,通过因子分析提取公共因子,然后以每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作为权数与该因子的得分乘积的和构造综合得分函数。因为各年的累计方差贡献率不同,为了对不同年度间进行比较,需要以累计方差贡献率进行平均。Fi=(αi1Xi1+αi2Xi2+αi3Xi3+………+αijXij)/ bibi=αi1+αi2+αi3+………+αij其中Fi是第i个公司业绩的综合得分,αij是第i个公司第j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bij是第i个公司j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Xij是第i个公司第j个因子的得分。(三) 实证分析和结果我们使用SPSS软件对样本数据分年度进行分析,根据累计贡献率达到80%以上的要求,取了七个公共因子,得到各年度的综合得分函数:并购前一年:Fi99=(20.064*Xi1+16.504*Xi2+14.608*Xi3+10.103*Xi4+7.901* Xi5+7.885*Xi6+7.491*Xi7)/84.556并购当年:Fi00=(19.686*Xi1+14.872*Xi2+13.237*Xi3+11.259*Xi4+9.023* Xi5+9.019*Xi6+8.840*Xi7)/85.935并购后一年:Fi01=(18.759*Xi1+17.332*Xi2+11.422*Xi3+11.289*Xi4+9.027* Xi5+9.003*Xi6+8.218*Xi7)/85.045并购后二年:Fi02=(18.534*Xi1+17.712* Xi2+11.826*Xi3+9.096*Xi4+8.984* Xi5+8.783*Xi6+8.037*Xi7)/82.972并购后三年: Fi03= (23.553*Xi1+17.246* Xi2+11.243* Xi3+8.865*Xi4+8.527* Xi5+8.126*Xi6+7.701*Xi7)/85.261为了讨论不同并购方式下企业业绩的变化,我们按三类并购模式分别进行分析。1.横向并购横向并购公司的样本有46家,计算得到综合得分均值和正值比如下表-1 横向并购综合得分均值和正值比F00-F99F01-F00F02-F01F03-F02F01-F99F02-F99F03-F99均值0.00000.0077-0.0474-0.04410.0077-0.0397-0.0838正值比率0.50000.52170.45650.43480.50000.54350.5000 注: 正值比率是指综合得分差值为正的样本公司个数占当年全部样本的比值。从上表可以看出,横向并购当年业绩没有变化,这可能是由于许多并购事件都是在将近年终时才发生,未能对公司当年业绩造成重大影响;并购后第一年较上一年业绩略有上升,且正值比也略有提高;但接下来并购后第二年、第三年业绩都出现了一定幅度的下滑,正值比也都低于0.5。横向并购后虽然业绩曾有所上升,但并不明显,而且长期有恶化的趋势,规模经济效应未能得到体现。
2.纵向并购纵向并购公司的样本有9家,计算得到综合得分均值和正值比如下:纵向并购当年和并购后一年业绩有相同幅度的下滑。到并购后第二年业绩明显上升,且正值比较大。2003年业绩上升幅度减缓,且正值比也下降到了0.44,可能是并购整合,交易费用节约效应在2002年得到释放,到2003年已失去了进一步增长的动力。2002年、2003年同1999年相比,业绩得到较大提高,2003年较1999年相比的正值比达到近0.9。表-2 纵向并购综合得分均值和正值比F00-F99F01-F00F02-F01F03-F02F01-F99F02-F99F03-F99均值-0.0407-0.04090.27060.0670-0.08150.18900.2560正值比率0.55560.55560.66670.44440.55560.66670.8889注: 正值比率是指综合得分差值为正的样本公司个数占当年全部样本的比值。总体而言,纵向并购绩效显著,并购是比较满意的。3.混合并购混合并购公司的样本有24家,计算得到综合得分均值和正值比如下:表-3 混合并购综合得分均值和正值比F00-F99F01-F00F02-F01F03-F02F01-F99F02-F99F03-F99均值0.01520.0006-0.01070.05930.01590.00520.0646正值比率0.41670.58330.50000.45830.45830.50000.5000注: 正值比率是指综合得分差值为正的样本公司个数占当年全部样本的比值。混合并购当年比上一年年业绩明显提高,但正值比偏低。2001年比2000年业绩微有上升。2002年业绩出现下滑,到2003年又有所提高。混合并购后公司的业绩变化并不稳定,但并购后各年与并购前相比还是有一定提高。同横向并购、纵向并购相比,混合并购公司绩效变化相对较小,业绩相对稳定。三、结论根据以上实证分析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横向并购公司的业绩恶化了,企业在并购后没有显示很好的规模经济。横向并购因其相关性较高,虽然物质资源可能得到效用提高,但公司的管理层存在摩擦,若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冲突加剧,最终使公司的管理成本增加,而效率却下降了。2.纵向并购公司的业绩明显上升了,企业通过对价值链的整合,有效替代了市场,并购整合后的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节约了交易费用。3.混合并购企业业绩变化并不稳定,但是风险分散的作用比较明显,使得公司的收益较为稳定。由于时间期限的原因。以上结论是短期观测的结果,我们还需要对这些公司进行跟踪分析,希望能对公司并购后的绩效变化作出更为准确的判断。根据以上分析和结论,本文针对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的特点,试对我国上市公司并购提出一些建议。 1.企业并购要与战略为导向,根据企业的战略目标选择适应的并购模式。同时我们认为纵向并购对企业的绩效改善最为有效,通过产业链的整合,有效的降低了成本,提高了企业经营的效率,利于企业构建战略优势。由于纵向并购的企业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有利于并购后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并购双方的产业具有差异,并购后原有的企业组织之间的矛盾较少,有利于并购后双方的整合。因此我们认为混合并购的可行性较大。2.企业要重视并购后的整合。在全球范围内失败的并购案例中,80%以上直接或间接起因于并购后企业整合的失败。因此,决定企业并购是否成功,与并购的具体操作有直接关系,但关键还是要看并购后的企业是否能进行有效整合与企业竞争力是否真正增强。在企业的经营中,1+1不一定大于2。并购后两个企业如不能较好地融合,可能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会使企业陷入要一个泥潭。并购的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不是简单得到资产转移;并购后的企业需要有统一的经营战略和目标,唯有在组织结构、资产、财务、企业文化等方面进行很好的整合,才能提高企业竞争力,充分利用资源,以使公司在重组后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3.并购不是单纯为扩大规模,而应注意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对于一些夕阳产业,如钢铁、纺织等行业,除通过并购达到规模经济之外,更应该考虑通过并购完成企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寻找新的发展方向,获取高新技术,建立企业核心竞争力,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4.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淡化壳的价值,减少投机性的并购行为。不少公司通过并购壳公司,来达到上市“圈钱”的目的。并购后通过向目标公司置换优良资产,操纵利润、改善财务报表,不重视企业永续经营的需要,并购后的业绩往往只是昙花一现,不利于被并购方的长远发展。5.要重视多元化经营的产业之间的关联度。多元化经营对于企业风险分散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在进入新的产业后,淡化了主营业务,而在新的产业领域又无法培育出核心竞争力的话,企业就难以取得较好业绩的,甚至可能陷入困境。合理的多元化经营战略,应在产业之间保持一定的关联度,既分散企业的经验风险,又能充分发挥企业原有的资源优势。参考文献1.方芳:《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经济学分析》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2.李善民、陈玉罡、曾昭灶、李珩、王彩萍:《中国上市公司并购与重组的实证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3.陈珠明、赵永伟:《企业并购:成本收益与价值评价》,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年;4.冯根福、吴林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经济研究》,2001年第1期;5.罗浩、李心丹:《并购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发展》,《现代管理学》,2004年第3期;6.张俊瑞、李婉丽、周瑾:《中国证券市场并购行为绩效的实证分析》,《南开经济评论》2002年第6期;7.梁国勇:《企业购并动机和购并行为研究》,《 经济研究》,1997年第8期;8.陈信元、张田余:《资产重组的市场反应》,《经济研究》,1999年第9期;9.朱宝宪、王怡凯:《1998年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实践的效应分析》,《经济研究》,2002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