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无所不在,关于竞争的看法,自然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市场竞争就是你死我活,商场如战场嘛。市场中的竞争关系果真是这样残酷无情吗?其实不然。在近年来十分火爆的励志创业节目《赢在中国》强大的企业家评委阵容中,有一位著名的国际电子商务领域的领军企业“阿里巴巴”公司的精神领袖、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马云先生,这位深谙竞争之道的企业家对此曾有过非常经典的一番阐释。他说:“商场如战场,但商场不是战场。战场上只有你死我活,而商场上是你活着,我可以活得更强。”对此我的确很认同,由此引出了我对市场经济中有关竞争关系如下的一番思考。
企业生命力首先取决于市场的自然生态状况。将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性质理解为“你死我活”的看法,是将这种关系的一种绝对化理解。按照这样的逻辑,成熟的市场里,只能是一家企业活着,而其他的企业则注定先后成为了“先烈”。而在现实生活中,真正有活力、成熟的市场中,都会有一批企业健康地活着,彼此共存共荣地和谐共生,共同为社会提供各具特色的产品和服务价值。如果某个市场中仅有一家企业存在,而其他同类企业都已先后死去,那么这个市场就一定是极不成熟的,相信那家惟一存活的企业也将朝不保夕,不会活得太久。就好比一个鱼缸里的鱼都先后死去,最后剩下的那一条鱼一定也不会活的太久。因为,这个生存环境太恶劣、太不成熟了,也许还不具备企业生存的基本条件。市场经济其实与自然界也是有着许多相似之处的,也要遵从一定的适者生存的生态法则,当市场的发育未到达一定的成熟度时,早产的企业提前来到这个世界,注定会是短命的。
在这方面,我就曾有过很多的教训和感悟。我的思维经常很跳跃、也很超前,经常追求所谓的理想化,因而在近20年的企业经营期间,曾有过多次构思新颖、策划周密、在国外及国内发达地区已经有过成功案例的商业创意和尝试,但在本地实施的结果则经常是举步维艰。尽管在很长的时间里,在某个市场服务领域中,长期处于我们自己独树一帜、没有对手的状况,但却独木难支,最后不得已无奈放弃。认真反思的结果就是,新颖的创意也许不无道理,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可能脱离了本地市场发育的实际,相关的潜在市场需求尽管理论上存在,但却被抑制得很深,转变为现实的需求有待很长的时间,一个小企业当然无力承受过长的市场培育期啊。可见,鉴别一个商业项目是否具有市场价值,必须从本地市场成熟程度出发才行啊。
有无竞争对手是鉴别市场价值的试金石。企业在对市场状况进行分析的时候,竞争对手的状况固然是分析的一个重要内容,然而分析的角度一定是多元的。例如,通过对市场竞争情况地分析,能够了解到市场上客观的需求状况是怎样的,也能够从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中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并能够大概地对市场的现实及未来发展状况进行相应的评估,从而得出自身企业未来的市场定位及价值取向。我在自己的企业经营实践中得出这样一个经验:如果一个没有竞争对手、完全陌生的市场,机会再明显、再有诱惑力,也不能进去,因为风险太大。在这样没有竞争对手的市场中,你如果率先进入,那必然意味着,你要独立完成百分之百的市场培育重任。除非你实力巨大,并对承担长期的市场培育责任具有充分的精神和财力、物力准备,否则你就连想都不要想,明智地退避三舍,等到以后实机成熟时再做打算。
也许有人会说,进入没有竞争对手的市场不正是现在企业界所倡导的“蓝海战略”吗?我对此的理解是,实施所谓的“蓝海战略”并非是在自己陌生的市场中进行,而是在那种别人陌生、而你却相对熟悉、准备充分的关联市场中。例如,我们智虹公司长期以行业媒体传播功能,服务于钢铁流通行业的企业,如果针对这些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推出具有很好性价比价值的信息化功能外包服务,对于我们智虹公司而言,是一种服务功能的适度延伸,对于我们的客户而言,是一种获取新的成长空间所必须的服务价值。而这项服务对于那些专业IT公司,尽管在技术层面上是完全没有门槛的,但他们完全不了解这个陌生的行业,不了解这些很传统、很不规范的客户,彼此之间有许多一时很难跨越的“鸿沟”。因此,这样的市场,对于一些实力雄厚的IT企业说来,进入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我们智虹公司这样的土洋结合型的“本地化”服务机构,在这样的新领域中,恰恰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可见,没有一层不变的规律,在复杂的市场环境中,适者生存是惟一正确的法则。(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