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产业振兴基金 实践创新 振兴民族产业
企业是国民经济建设重要途径,是使国家综合实力提升的主要组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转变观念,想方设法,从民族观、人才观和文化观等三个重要方面不断创新,打造创新型企业,以此来振兴民族产业,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 如何根据国情现状、国际环境和社会发展的规律进行制度创新,乃是一个崭新的命题。 一、企业创新必须有新的民族观和高度的民族责任感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了经济发展和国力提高,都是建立在企业机制的改革之上,这也是我们通常说的经济体制改革。尽管我们取得一定的成就,但审视二十多年来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存在依靠「市场换技术」、「全套技术引进」、「热衷中外合资合作」、「引进世界名牌」等方式发展经济,不能独立拥有核心技术和产业发展体系等种种问题,导致其竞争力处于落后的、弱势的和被动的局面,归根到底就是没有创新的企业,包括没有创新的技术、市场体系和品牌。更为严峻的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跨国公司如潮水一般涌入并强势占据中国的市场,而我们泱泱大国却没有自己民族产业的竞争优势,只好变相进口,长期依赖外国技术,被动挨打。长此以往,我们将面对的是民族产业的惨败,而这种惨败可能引发的政治后果更加不堪设想。这个判断,绝非危言耸听。 国家和社会的创新,必然建立在众多的行业和企业的创新之上。可以说,创新企业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社会的进步就会推动国家的进步,国家的创新目标就是不断地进步,不断地向前发展。所以,我们加快步伐,改变原有的惯性思维和陈旧观念,站在更高的宏观角度认识建设创新型企业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走企业创新之路是中国企业的新命题和新使命。 现代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较量往往通过企业这种经济载体之间的竞争而体现出来。综观当今世界,西方国家之所以强大,不就是因为他们拥有大量的、属于自己扶持和建立的跨国公司吗? 应该肯定的是,中国企业近年发展的速度和竞争力都不断提升,为世界所注目。但还必须看到,中国企业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缺乏民族产业的竞争意识,没有民族产业的危机感。近年来,企业大都走一条以「市场换技术」的依赖之路,把自己原有的技术和人才都让位给外国企业。我们引进外资和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别人带动自己的进步。过去,许多行业都是以「洋牌」为荣,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尽管成为了「世界工厂」,却付出了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等高额代价。甚至要由子孙后代一起来承担。 然而,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也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这种问题的严重性,在引进外资和技术过程中,缺乏民族观和历史责任感,缺乏科学的决策能力,为了眼前的地方利益,不惜牺牲民族和后代的生存空间。以中国装备业为例,装备业本是民族的支柱产业,世界各国无不重视自己装备业的发展,并视其为民族工业的生命线。从西方工业革命以来,英、美、德、日都把装备业视为自己国家和民族的核心产业。据报道,中国装备业已面临被跨国公司所占据和控制的危险。把民族装备业的生命线以微小的利益就拱手交给西方跨国公司,明显是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和维护民族产业的意识。据了解,民族装备业并没有随着改革开放而进步,更没有明显的建树,反而大大退步。许多装备企业为了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只好主动让出市场,结果技术上不能自主,市场也被外国企业占有。解放后艰难建立起来的民族装备业已再次进入了非常危险的状态,大有被外国占有和控制的可能。现在有必要重新思考民族装备业的发展道路,究竟是依靠引进外国的技术还是依靠自己独立自主开发?这值得我们以更长远的眼光,更新观念、提高民族意识和民族责任感,站在更高的高度上重新审视民族装备业的发展。以中国现有的技术基础、人才队伍的素质,只要政府认识到装备业对民族强大和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给予专项研发和产业政策的扶持,加大资金投入,完全可以创造出自主研发先进的技术、拥有自己研制的生产线,变被动为主动的民族装备业。如果不尽快发展和振兴民族装备业并且独立掌握核心技术,那么中国就很有可能出现像解放前那样依赖国外的「洋油」、「洋火」、「洋布」的被动局面!这些现状,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距离我们的强国梦还很远。 二、企业必须创新人才观,打造新型的人才智略队伍,以人才创新技术 现代化需要高尖端的技术,而任何技术都离不开人的创造。在现代国际环境中,国与国的竞争是靠综合国力,而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过去,受数字经济的观念影响,为了追求高速度的经济发展,许多行业都走向全套引进外国技术、让出市场的企业发展之路。在短期内,经济数字是非常可观的,但长期下来,就出现「青蛙温水效应」现象,既没有自己完整的民族产业,又没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力量,更没有能够独立研发的人才队伍,所以永远处于被动和次位状态。企业创新必须更新过去用技术换市场的路子,以引进人才代替引进技术,创新人才观,建立新的人才机制,重新打造适应企业发展战略的人才平台,建立自己独立的人才体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人才与资本的有机结合,从而建立独立的技术力量,不断创新和拥有自己独立开发的高尖端技术。我还是以装备业为例,来谈谈重新构思人才战略,走引进人才代替技术之路的想法。装备业是机械制造业,进入这个行业工作的人都是技术人员、工程师,是理工科出身的人。前几年开始,中国出现了「技术人才荒」现象,许多机械制造企业都无法招聘到技术人才,导致企业无法生产,更谈不上组织研发了。很多装备企业都受市场换技术的观念影响,不愿意投入更多的费用去研发独立的技术,眼光短浅、急功近利,全靠引进技术发展生产。这样的急功近利运作模式必须尽快得到调整和改变。 三、企业必须创新文化观,建立以人文素养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有人说,中国只有老板而没有企业家。这个观点尽管有些偏激,但还是反映出中国企业领导者现有的精神面貌和不容乐观的经营人才队伍的缺失。跨国公司之强大,无非就是三个强大﹕一是经济实力强大;二是人才队伍强大;三是企业文化强大。应该说,他们是以创新的人文哲学思维建立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竞争也是企业文化的竞争。中国企业普遍存在单一文化,缺乏综合文化的应用能力。如果我们拥有全方位的人才组合平台,就一定能够让企业获得一个大创新和大发展。 企业本身就担负着为国家兴旺、为民族昌盛做贡献的历史责任。因此,必须坚持不断创新,树立正确的、先进的民族观、人才观和文化观,掌握技术创新的能量,提升自身参与国际市场和技术竞争的能力,才能在振兴民族产业方面做出更大的成就,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此文为作者在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上第X106号提案转信)
更多阅读
扫地机器人定价体系 以机器人实验为载体的实践创新培养体系研究
前言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高校都是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来达到创新实践发展的目的,并且根据不同的学校的情况又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以及层次。根据对众多院校的创新性实践平台的调研,我们发现绝大多数都
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 创新教育的体育实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 创新教育是教
大成创新成长基金净值 创新和成长需要什么样的组织
创新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已经被广泛认同,那些能够做到持续创新的企业秘诀何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教授戴维·蒂斯(David J. Teece)的《动态能力和战略管理:创新和成长需要什么样的组织》(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 民族产业灵魂不能丢
对武汉人而言,丝宝的名字并不陌生。近二十年来,丽花丝宝美容霜是武汉人熟悉的护肤用品。 2007年国庆节前与德国拜尔斯道夫公司的并购完成后,丝宝集团已经将日化产业从 集团业务中剥离出来,但该集团仍将继续全资拥有其卫生
四川产业振兴基金 2010年:两化两网相融 振兴服装产业(一)
“链动品牌—首届中国服装产业链创新峰会”将于2010年3月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一个连接产业上下的重要纽带,瞻望产业前行方向的高端峰会。从本期开始,作为论坛主办方之一的《纺织服装周刊》特别开设专栏,将与知名原料、面辅料、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