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着异常严峻的考验,若干因素的变化给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曾经屡试不爽、被很多企业当成核心竞争力的低成本比较优势,随着国家宏观环境的变化而日渐削弱,高成本压力正日益成为企业无法回避的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机遇,凭借廉价劳动力、低成本制造、规模效应等优势,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最大限度地释放了积蓄已久的生产力,迅速成为“世界工厂”,极大地发展了国民经济。然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产品质量要求提高、物价飞涨、劳动力成本上升、节能减排压力加大等尖锐矛盾的凸显,中国企业的低成本比较优势不复存在,生存压力日益加重。
以彩电业为例,海关总署最近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共出口彩电4788万台,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4.6%。与此同时,黄埔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彩电主要出口基地广东省2007年出口彩电2312万台,价值28.4亿美元,与2006年相比分别下降31%和6.2%。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代表,彩电这个曾令中国企业骄傲的行业出现严峻的出口危机,对于整个“中国制造”来说无疑具有警示意义。
更重要的是,近年来我国因为竞争加剧、成本上升、环境污染等因素倒闭、破产的企业日益增多;因为人民币升值加快、劳动合同法出台、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率统一等因素,外商在中国的部分制造工厂,正向着成本更低廉的越南、菲律宾等国家转移。“中国制造”正面临着艰难和痛苦的转型,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
然而,从“世界工厂”到“世界市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是中国企业谋求产业价值链高端的必然选择。“8亿衬衫换1架波音飞机”的残酷现实告诉我们,中国不能永远沦为发达国家廉价的加工厂,中国人也不能永远赚取微薄的加工费。从这一点来说,中国加工制造企业的衰落、外资加工制造企业的转移,都是中国谋求经济强国、科技强国,必然要经历的阵痛,也是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这就好比凤凰涅槃,要想重生,就必须经历生死考验。如果说几年前人们还在争论要不要自主创新,那么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要不要自主创新,而是怎么自主创新。巨大的成本压力和竞争压力,已经让企业失去了低成本的“杀手锏”,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技术升级改造,不断开发新产品,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是企业最现实的选择和惟一出路。
当前,国家已经把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并对自主创新给予了多方面的扶持。在这种形势下,具有远见卓识的企业家应该及时转变观念,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低成本优势转变到创新优势上来,着力培育创新文化,走创新驱动型道路。只有这样,才能摆脱低附加值、低利润、低技术含量的尴尬境地,实现“中国制造”华丽转身,并向世界展示正在崛起的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