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教育及培训产业深层分析报告10



(五)科教双驱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动力

  现代教育是人力资本积累的基本途径,是人力再生产的科技再生产的重要机构,教育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产业。科学技术是知识经济发展的生产力,高科技产业和发展离不开现代科技的支撑。现代教育又是科技传递和科技发展的基础,站在科技和知识经济的视角观察,可以推论,没有现代教育就没有知识经济,现代教育与科学技术共同构成了知识经济的主体生产力要素。

 

1.科教融合是提高劳动生产的重要途径

 

  劳动生产率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依赖于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劳动工具的选择、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等。现代教育与科学技术共同影响着劳动生产率的要素关系。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决定于人的受教育水平,劳动熟练技巧是人脑与四肢灵活结合的表现,大脑的思维能力、接受认识能力、综合创新能力等需要现代教育的训练和开发,现代教育根据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水平,分别给予不同的知识,教会他们学会认识,学会掌握,学会运用,学会创造。在不断学习和运用新知识的过程中,开发青少年的智能。同时,现代教育按照科学的方法训练人的体力,包括耐力、爆发力、速度、灵敏度、弹跳、跨越等多种身体素质,促使大脑与肌体的协调运动发展,提高对生产环境和工作岗位的适应能力。实践证明,教育水平越高,劳动者对工种和职业理解的悟性快。劳动工具是人的智能外观的智慧结晶,是人的肢体外展的反映,在生产活动中,生产工具的改进和发展体现了人的愿望和要求,是人的脑力劳动价值在工作实践中的实现,是人与科学技术、人与劳动过程的智力物化的具体体现。人的教育水平决定了掌握科学技术的程度以及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的水平。劳动材料的选择是影响劳动生产率不可忽视因素,现代生产劳动材料的选择是按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用新材料、新能源代替传统材料,科技含量高,产品效果好。从生产管理、市场预测与销售到产品开发与设计,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环节的每一个部分,生产活动是高度的知识密集,科学技术与教育成为生产过程的决定性因素。

 

 

2.科教融合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经济增长是由增长速度、增长内容、增长机制等组成的一种综合性社会经济现象。经济增长方式亦称增长模式,指的是生产要素的组合、使用的方式方法,或经济增长过程中生产要素投入与要素生产率提高的构成方式。生产要素的组合和使用方式,决定着生产力系统的整体效能和发展状况。经济增长方式的划分主要以经济增长因素(劳动、资本、土地、自然资源、信息、科学技术、经营管理等)的贡献大小为依据,经济增长以生产要素投入的数量进行扩张即为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靠知识和技术因素提高劳动生产率则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要素的投入是原有水平和档次的迭加,劳动者的素质依旧是低层次的,经济增长率的提高主要来源于生产要素的数量扩大。集约型增长方式的特征是:经济增长是在生产要素质量提高、结合方式改善的条件下发生的,如更新落后设备,提高劳动者素质,开发新产品等。同原先投入的生产要素相比,新投入的生产要素的效率提高,经济增长主要源于生产要素效率的扩张,而不是生产要素数量和规模的增加。江泽民主席指出:“这种转变的基本要求是,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移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这段话充分说明,经济增长方式必须转到立足于现有基础,把重点放在现有企业的改造、充实和提高上来,从主要依靠扩大建设规模,增加资金投入,能源材料消耗,劳动力数量,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降低能源消耗、提高劳动者科技素质、优化产品结构、有效开辟市场、加强科学管理的轨道上来。这一增长方式的转变,势必对科技与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现代教育与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换的动力,首先科学技术作为重要的生产要素附着于生产的各个环节,特别是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是提高劳动效率的先决条件,没有科技进步,就难以实现经济增长的集约化。劳动力的素质决定了科学技术在生产中吸收和利用的程度,科技发展水平越高,要求劳动力的素质也就越高,这样才能完成科技的使用和开发职能。现代教育是培养和训练高素质劳动力的主要机构,因此,现代教育则成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条件。

 

  经济发达国家十分重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20世纪50年代以后,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都把原来追求数量和速度为特征的经济模式转向以高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为特征的生产方式,具体做法是:第一,改造传统工业,更新技术设备,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企业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改造传统工业产品和工艺,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市场机制,加强内部管理和资源利用,大大提高经济效益。第二,注重科技创新和应用技术,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9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实行新的科技发展战略,更加依靠科技进步来提高产品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加强政府对科技发展的宏观管理和统筹规划,制定科学研究与开发方面的有关政策,确定科技发展的目标与重点,增加研究与开发投资,1994年日本人均科研开发投资为1000美元,美国为700美元,欧盟国家为300美元。加强政府、企业和大学之间的横向联合,组成新技术开发托拉斯,加速学科成果向生产力转化,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技术转让网络,使科技成果迅速进入市场,在生产中迅速推广和使用。政府鼓励企业不断革新生产方法和应用新技术。倡导军工和民用技术结合,推动科学技术在企业中的密集程度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第三,通过技术、产品和人才的优势联合,实现企业战略联盟。采取同行业的优势互补,减少对抗竞争,联手经营稳住市场,扩大经营活动空间和市场占有份额,提高国际竞争力。第四,改进企业生产方法和经营管理策略。在生产方式上实行多品种、小批量、更新快的生产经营模式,走美观、实用、精致的发展之路,凝聚知识的密集度,企业发展知识化。第五,为促使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而大力发展普及教育和高等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普及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民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科技的吸收、消化和推广,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未来科研与开发、创造新知识储备科技实力,这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和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可忽视的因素。

 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教育及培训产业深层分析报告10

 

3.科教融合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现代经济的发展正在摆脱传统经济观念,经济发展的内涵不单纯考虑经济增长指标,更注重经济增长的因素。在长期的工业经济时代,人们对经济增长的关注主要是产值和效益,引发了以高能源消耗、大资金运作、众劳动力投入的经营模式,严重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危及人体健康,大量财富积累的结果是导致人类生存危机,这种不注重科学、自然、环境与人之间关系的经济发展思路,给人类造成了无穷的忧患。经济的极限增长很快达到增长的极限,资源的有限性限制了经济的增长。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强调国际社会都要关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物质文明的建设要以科学的态度和有益于人类生存的方法为准则,而不是建立在破坏人类家园基础上的“增长”。所以,低投入、低消耗、高科技、高效益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经济发展所追求的完美目标。为此,我们必须提高广大民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强化企业经营者的效益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依靠科技进步,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发展知识密集、清洁实用的新兴产业,营造企业文化气氛,用智力投入、科技投入、精神投入,去换来人类需要的真正的经济财富。毫无疑问,现代教育与科技发展肩负着极为艰巨的历史重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6355.html

更多阅读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期刊查询 中国新闻总署期刊查询

想知道自己发表文章期刊的真伪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可以查询。 打开网站:http://www.gapp.gov.cn,在网站右边找到:在线查询→新闻机构查询.然后会出现一个对话框。在媒体名称输入:期刊名称(不加书名号), 媒体类别选择:期刊 。然后点击

解析“英特尔未来教育”的培训理念 英特尔未来教育

摘 要: “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来到中国,在千千万万个教师心中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注重协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对教师组织能力和教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培养终身学习意识和学习技能。本文主

声明:《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 教育及培训产业深层分析报告10》为网友做最开心的自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