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当代中国研究生的定位与抉择
一、研究生怎么了
现代这个社会怎么了?很多人瞧不起现在的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也难于幸免。我一直在想,以前冠名以“天之骄子”、“社会之精英”的代名词哪里去了?为什么会逐渐消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了。
是什么让研究生的那种优越感悄然消失了?是高校扩招,是人才太多,是经济危机还是社会发展了,可能的原因很多,不胜枚举。
很多人说现在的研究生素质不高,没有远大的抱负,他们的定位与抉择都不像研究生所为。
仰望苍穹,放眼四海。天依然是那那样的蓝,海仍然是那么的碧绿。时间年轮般穿梭在宇宙之间。自然界的一切都还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谙熟。只不过臭氧层多了几个洞,大海多了几片富营养化了的海藻,人类的家园温度升了些少许。
可是什么变了呢,社会变了,人变了,社会更发达了,人们更有钱了。改革开放30年,中国赚钱的机会太多了,很多没有读过书的人都能赚大把的钞票,买洋房购名车。而很多有高学历的人却屈尊于某单位,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
十几年前,看到自己的小学代课老师吴国富,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成功的考取了研究生,全村、全乡、全县、全市甚至都上了中央电视台,很多家报纸杂志都争相报导,真可谓是一举成名天下扬,那个幸福感,那个幸福指数是相当的高了,可能现在很多成功考取研究生的人都没有了。究竟是什么改变了?
二、研究生要正确把握几个问题
首先,把握什么是人才的问题
什么是人才?比别人多读了几年书就是人才,更或者说读了大学,读了硕士或者博士研究生就是人才?
人才就是能在自己的岗位展现自己的才能的人,做到无可替代,这个岗位缺了你就不能动作,这个地球没有你就不会运转。
实践才是检验人才的根本标准,是好马还是劣马拉出去溜一下便知道了,以前大家认为人才就是读了很多书的人,读书人说出的话都是阳春白雪,没有读书人说出的话就是下里巴人了。
其次,认清市场的转变
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以前的大学生就业由国家政府分配转变成自己找工作,你是不是人才由市场说得算,而不是由政府说着算。
以前的大学生因为哪里缺人,就往哪里安排,并且是按照计划安排的。而现在是市场起作用,市场检验你是不是人才,当然社会还存在很多不正当的竞争,有凭关系、凭父母权利获取工作的人,但是那毕竟是少数。
第三,尽快适应经济社会环境的改变
现在很多大学教授都在谈论着,在学校教书生活太平淡了,又没有什么钱,春节回老家过年时,看见很多旧友或者没有读什么书的亲威生活过得比自己好,都觉得不好意思了。
现在的大学老师天天念叨的是股市怎么了,现在可不可以进行房地产投资,怎么去接项目赚外块,对学术的要求没有那么高的期望了,为了教授、副教授的头衔不惜抄袭论文进行发表,弄虚作假以至身败名裂,臭名远扬。我个人觉得大学校里身为教授、硕导、博导出现这种现象实乃中国研究生教育质变的最大要害,这样的现象要杀一儆百。
有这样的老师,会产教出什么样的研究生,自然就不言而喻了。那种百家开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没有了,那种大师级的学术报告会少得可怜了,那种勇攀高峰、刻苦钻研的学术劲没有了,学术素养好像没有那么有内涵了。
现在的研究生老师,特别是公共课老师的水平真的是不敢恭维了,现在的研究生的学习氛围和干劲哪里去了,师资力量的严重不足,研究生的永日不得安宁,中国的研究生氛围实在是惨不人睹。而且还在不断的扩招,招这么多人来有什么用,这即不是帕累托最优,也不是帕累托改进,这纯属于教育改革在乱弹琴。
第四,正确面对现实的残酷
以前的大学生很牛,一考上大学,就是铁饭碗。政府部门、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都是国家分配好了,现在的很多大学生对以前的大学生羡慕之极。
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要不就没有工作,找不到工作,要不就在在企业单位,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就业,少许部分考公务员也是基层的单位。大学里很流行一句话,“大学生一毕业就意味着失业。”研究生也好不到哪去。
三,我个人认为当代研究生的定位和抉择出现了问题。
首先,当代研究生的定位出现了问题
很多当代大学生都很明白现在自己的定位,很多考研的同学的理想或者目标都是很明确,拿到一个研究生文凭,出来好找工作,或者是拿到一个研究生文凭和一个中共党员,以备好考公务员,要不就在研究生生涯多考几个证,等等。真正想再读博的人好少。
为什么很多人只把研究生作为自己工作的一个跳板,为什么很多人只把获得一个研究生证看作一个找工作的工具,现在的研究生到底在想些什么?
曾经在一次课堂中,有一个博士老师对同学们讲,同学们,你们要把自己定位高点,你花三年读一个博士,以后出来就可以去应聘处级以上的干部,而不是像你现在硕士研究生毕业跟很多本科生、专科生甚至是没有读过大学的人去争一个公务员名额。仔细想那话,很在理。
无数次的大孝与小孝在思想上碰撞,无数次的理想与现实在抉择摩擦时,总是会出现很多我们都不想看到的现象。
第二,抉择方面出现了问题
很多研究生想得很好,说等工作了几年之后再去读博士,我不知道这是一种托词还是一种自欺欺人的无语。出来工作后读博士的条件是什么,天真的、或者单纯的、更或者是幼稚的想法,只能是自我安慰最好的一种掩饰。
很多人考虑自己家庭的情况,来自农村的家庭,确实困难,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或者再到博士生,如果都是要靠家里的经济来撑着,那是一笔多大的数目的债务,那是需要爹妈多少的汗水,在懂得大孝和小孝方面,很多人会选择小孝,因为会让很多人觉得内疚,太对不起家里人了。
我觉得中国为什么这些年来,学术上面出现了很多问题,人才方面出现了很多的断层的现象,难道不值得很多人沉思一下吗?
以前的大学生一上大学就有了保障,如果省吃俭用一下,还可以给家里关照一下,自己在学校里什么都有,以后出去工作又有保障,即使再深造也有政府的支持,那时候国家给这些天之骄子营造了多好的学术环境,现在呢?在校的研究生拥有什么?很多人总是说研究生很好,在面临很多现实的问题当中,我们这些人没有得到解决。
现在的很多研究生的终极目标都是为了找到一份好的工作,去赚大钱。而不是在学术方面有所建树,经济方面的现实问题让很多人走了自己不想走的问题,读了研究生有谁不想在自己研究领域作点名堂出来,有谁不想成为某一研究生领域的权威,可是现在的环境让很多有志向的人产生了“人在学校,身不由已”的概叹。
我纳闷为什么政府会出台研究生扩招这一系列政策,个人认为这些都是徒劳的,都是将现实的、不怎么严重的问题往后推移了,问题堆积多了,久了,以后专门又来解决,这些都是处事方式都是中国政府官员典型的、惯用的技俩。就根山西煤矿瓦斯爆炸似的,等到事情出现了才会采取应急的措处理。当年为了扩招,放宽条件,大量的大学生根本就不符合读大学的条件,只要有钱、或者其它的方式,就可以读大学,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因而现在大学生就业成为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问题。在不久的将来,研究生扩招也会造成同样的后果,很可能人造成无法想象的后果。
个人认为,现在的研究生扩招好比中国房地产业,等到了一定时间要出现泡沫破裂,房地产市场空置现象、烂尾楼等一系列的连锁悲剧发生。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不用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总以为现在大学生难就业,就研究生扩招,缓解就业。研究生不专心去搞研究,一进研究生就想着怎么就业,就跟本科生不去学习,一进大学就想着以后干嘛,以后研究生找不到工作,而研究生的学术或者国家的学术氛围又变质了的时候,到时候就更难处理这个事情了。
不要认为人人都能像北大“猪肉佬”陈生那样猪肉创业成功,不要以为马云能那么成功,你们都可以,也不要认为相信很多创业成功的过来人,或许他们的成功只是一种几率的客观存在,他们的成功来源于一种创业的氛围。
现在的研究生之所以偏离了研究原要走的轨道,很大程度上是我们中国营造这种学术氛围、研究氛围太差了。还有就是我一直提倡的高等教育费用改革问题没有解决,经济问题是最现实的,只有解决好了经济上的问题,更多的研究生才会投入到学术上,中国的未来才会再现曙光。
让我们多想想诸葛亮的《诫子书》“非淡泊无以铭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而现在的很多大学生都已经卷入到喧嚣的市场中去了,没有一颗宁静的心投入到科研上去,怎么会出现学术上的丑闻和断层现象。
社会上很多人在责骂研究生,说现在的研究生水平差远,甚至有很多研究生老师也会说现在的研究生质量太差了,我就不知道这些人怎么来看这个问题的,湖南台的《变形计》是我一直推崇的节目,交换一下角色就能体会到了现在的研究生的困境,就能体会到他们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定位和抉择的缘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