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化工:灿然升起的东方星座



在中国氟化工行业的发展进程中,东岳化工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名字。检索近年来业界的许多重大技术、重点产品和重要事件,几乎都与这个名字紧紧联系在一起。

这家企业以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通过人才、技术整合进行自主创新,在氟化工行业打破了多项国外技术垄断,大大缩小了我国绿色环保制冷剂和含氟高分子材料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我国跻身氟化工强国之林。它着眼于绿色环保事业,联合清华大学共同研制开发的东岳清华绿色环保制冷剂系列产品打破了传统制冷剂替代品的欧美等国家的技术垄断,为使用

该产品的国内家电产品出口欧美立下头功。在2001年2月19日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东岳化工荣获技术发明奖;它致力于高分子材料的研制和开发,整合国内外先进技术实现了聚四氟乙烯的规模化生产,结束了中国氟化工高分子材料主要依靠进口和低档次小规模生产的历史,使中国聚四氟乙烯与欧美的差距缩短了20年时间,成为聚四氟乙烯生产强国;它不断冲击世界尖端高科技领域,与上海交通大学联手攻关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业用离子膜项目,掌握了全氟离子交换树脂这一核心技术,打破了美、日两国对该技术的长期垄断,从而改变我国对这一产品的进口依赖;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建设东岳氟硅材料国际工业园,全力打造一个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水平领先的绿色环保制冷剂和含氟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基地。

它旗下的东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和东岳氟硅材料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已迅速崛起。其主导产品制冷剂、无水氟化氢、聚四氟乙烯、氟化盐及新材料,规模、技术、市场占有率雄居亚洲首位。“东岳联邦”是山东省著名商标、中国高分子材料和新兴环保制冷剂行业的第一品牌。它的销售收入从2001年的3.6亿大幅度递增至2004年的15.59亿,利润指标2004年是2001年的10多倍。它在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排名由2001年的500名之外跃升为2004年的130位左右。在它的供应商目录里,海尔、长虹、格力、春兰、美的以及杜邦、旭硝子、LG等国内外著名公司赫然在目。

然而,就在1996年新华联决定进军化工行业、投资东岳化工的时候,它还是一个备受体制困扰的名不见经传的乡镇企业,而今它已是集“科技、环保、国际化”三大亮点于一身的主业不断做大做强,产业链不断拉长,发展后劲不断增强的全国氟化工龙头企业。它以超常的发展速度和超人的意志迅速做大、做强、做久自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目前,东岳化工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骨干企业。

 东岳化工:灿然升起的东方星座

东岳星座在古老的东方灿然升起。它的目标是要把东岳打造成化工行业的“海尔”。

 

技术创新:从领先到领跑

有持续生命力的企业组织形式,必能较好地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东岳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进行科技创新的过程。实践证明:是科技支撑了东岳的高速发展。

东岳的技术创新过程,可以概括为技术跟踪和自主创新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着重于经济效益的攀升,第二个阶段则是致力于长期获取经济效益能力——即核心技术能力的提高。技术跟踪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日本制造业过去的成功来就自于技术跟踪。从1987年东岳创立至1998年的一段时期,东岳密切关注和跟踪国内外先进技术,一方面外聘技术人才,另一方面培养自己的技术骨干,每年都进行规模、技术和工艺的改造。他们依靠技术跟踪在市场上赢得了一席之地。到1997年,无水氟化氢和制冷剂的规模、技术跃居国内第一位。

显然,东岳的目标不仅限于此。东岳人深知,技术跟踪固然投资小、风险小,可以暂时领先,但要想持续领跑民族化工业,立足于国际市场,就必须拥有自己独立的知识产权,走自主创新的路子,以提升企业的核心技术。东岳的自主创新主要体现在三大标志性项目。

1998年初,臭氧层保护问题引起了全球高度关注。其起因是制冷空调行业过去广泛使用的制冷剂扩散至大气中后,会在紫外线照射下与臭氧发生连锁反应,破坏臭氧层。臭氧层的破坏,已经给地球生态和人类的生存带来严重灾难。为此,东岳把自主创新的目标瞄准了绿色制冷剂的研发上。一天,东岳董事长张建宏从报纸上捕捉到了清华大学博士生导师朱明善教授在制冷剂替代品研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信息。他意识到:如果能买断这一技术,与清华大学共同开发绿色环保制冷剂,就会大大提高东岳的科技水平和竞争力,从而确立东岳在市场中的领导地位。经过不懈努力,1998年底,东岳和清华大学共同组建了东岳——清华绿色新技术有限公司。该公司的创立成为东岳进入自主创新阶段的标志性事件。

在东岳巨额投资支持下,东岳清华绿色环保制冷剂系列产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便开发成功,并很快实现产业化。据朱明善教授介绍,这种绿色环保制冷剂,综合环境性能好,不含破坏臭氧层物质;制冷性能好,冷量增大;节能效果好,能效一般可提高5%~15%,有的还超过15%以上;更为重要的是转轨性能好,企业无需改动原制冷系统及主要部件,无需改动原生产线,无需更换相应的原材料,而且大多数还无需更换原冷冻油,便可“直接冲灌”这种绿色制冷剂;再加上产品无毒、不易燃,具有很好的安全性能。以上种种优势很快引起了国内外同行业的高度关注。该产品跻身国家环保局绿色“环境标志”产品和美国国家环保局新替代物项目(SNAP计划)批准认可产品。这是我国惟一自行研制开发并被美国、西欧等国家环境保护署认定并推广的带有绿色标志的制冷剂替代品,获得国际统一编号。2001年2月,产品获得国家技术发明最高奖——国家技术发明奖。

此后,东岳在科技创新方面屡建奇功。2001年5月,东岳开始启动了单体装置为3000吨的聚四氟乙烯(PTFE)项目。PTFE又称为“塑料王”,具有使用温度广泛、化学性高、自润滑性好、绝缘性能优良、不燃、防粘、抗污、耐老化等特性,在航天、核工业、电子、机械、化工、纺织、建筑、仪器、仪表、计算机、医疗器械、轻工等行业广泛使用。该产品主要生产商是美国杜邦公司、英国ICI公司、日本旭硝子和大金公司等世界氟化工行业巨头。当时国内的生产总量仅有8000吨左右,大量依靠进口。聚四氟乙烯这个尖端高科技产品,从某种程度上讲已成为氟化工行业企业综合实力的象征。单体装置做到3000吨,几乎没有人敢想过。但东岳知难而上,在整合国内专家和科研机构力量的基础上,不断克服技术、工艺难题,硬是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用很短的时间建成了全国最大的3000吨PTFE单体装置。中国聚四氟乙烯和氟化工格局因此而发生改变。以后他们又被改扩建至6000吨、12000吨规模,使中国聚四氟乙烯与欧美的差距缩短了20年时间,成为聚四氟乙烯生产强国。万吨四氟乙烯及其聚合物装置经专家鉴定:有四大技术创新点,有六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规模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东岳科技创新的另一标志性成果,是其与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攻关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业用离子膜项目,攻克了离子膜的核心技术——全氟离子交换树脂。该项目是原化工部排在首位的四大技术难题之一,属世界尖端高技术项目。此项成果被称为“打破了数十年的美国、日本技术垄断,对中国氯碱行业、燃料电池和未来新能源革命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全氟离子交换膜生产技术的研发成功,对我国氯碱工业和氢燃料电池行业,将发挥不可估量的影响。氯碱工业是化学工业的支柱产业,我国氯碱的总装备能力已达1100万吨/年,位居世界第二。其中数百万吨离子膜烧碱装置所用离子膜仍然完全依赖进口,这对我国经济安全是一个潜在隐患。氢能具有可再生性、零排放等优点,将氢能转化为电能的氢燃料电池,将成为新一代电动汽车的绿色动力。这对于解决城市汽车噪音和尾气污染,对于我国的能源战略,都具有重要意义。东岳公司全氟离子交换膜生产的核心技术及其在氯碱行业和氢燃料电池行业上的应用,对于我国化工行业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新标志。

在氟化工行业打破了多项国外技术垄断,靠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在中国企业界是不多见的。据了解,近年来东岳每年的科技投入都占到销售收入的10%左右。目前,他们先后与国内2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资本和技术合作关系,拥有近百名博士、硕士和专家队伍,并分别在北京和上海成立了东岳清华绿色新技术研发中心、东岳上海交大高分子材料研究所,这就是他们的创新之源。

十几年来,东岳走上了一条技术创新的道路,实现了由领先到领跑的跨越。

 

速度制胜:质量、效益同步增长

“制度第一、诚信为魂、速度制胜、业绩至上、感动顾客、追求卓越”是新华联奉行的六大核心价值观。这在东岳得到了很好的认同和执行。对于速度制胜,傅军认为,“传统的大鱼吃小鱼的游戏规则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在市场经济日趋全球化的今天,竞争规则已成为‘快者通吃’,速度已成为企业成败的关键”。东岳对它的诠释就是“快鱼吃慢鱼”。在东岳,这个理念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以近几年为例,2001年,东岳在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的排名还在500名之外,2004年已跃升至130多名,而2005年已进入百强之列。从2001年至2004年,东岳的销售收入分别为3.6亿、4.5亿、8.3亿、15.59亿,三年翻了两番还多,与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同步,利润指标2004年是2001年10多倍。2005年他们确定的目标是25亿;到2007年,在现有基础上翻两番,销售收入达到50~60亿的目标。

2005年8月,新华联集团对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营业收入和利润同步增长的10个企业颁发了嘉奖令,其中东岳的三大骨干企业——东岳氟硅材料有限公司、东岳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东岳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榜上有名。东岳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对东岳速度,张建宏说:“我们的强势是速度,速度是很重要的发展动力。”他认为,速度实际上就是适应性,也就是说没有速度,企业就没有生存的适应力。他把速度上升到了影响企业生存的高度。

在项目建设上,东岳有个著名的“3个1/3”定律,即用同类项目常规建设理论上的1/3的人员、1/3的投资、1/3的时间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建设任务。聚四氟乙烯项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按照常理,这个项目的建设周期是3~4年,而他们确定的时间表是1年。事实上从2001年5月16日至2002年4月26日,东岳仅用了11个月的时间,而且一次性试车成功,再次刷新了东岳速度。2002年6月,产品样品寄往日本旭硝子公司,经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该公司要求水平。东岳聚四氟乙烯一举达到国际领先水平。速度带来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提前投产,提前实现销售,提前受益;二是降低了项目建设中的间接费用,节约了投资成本;三是可以抢占商机,提前占领市场,减少销售费用的投入。再如氟硅公司的建设也只用了1年零3个月的时间,缩短建设工期1.5年左右。据该项目组与财务部门统计,节约建设人员工资及其他间接费用至少在600万元以上,而且每年生产经营所带来的利润不低于3000万元。

此外,持续不断的技术创新,带来了东岳规模的迅速扩张。规模扩张有利于降低成本,带来规模效益,实现品牌效应。例如:东岳化工股份公司的基础产品无水氟化氢的生产规模从单套600吨到3000吨,到6000吨,到7000吨,到10000吨和15000吨,目前总量达50000吨。而“制冷剂”也由当时年产3000吨发展到现在年产120000吨的规模,生产能力占全国的49%。2001年该公司的销售收入是2.8亿,2004年达到10.4亿;这两年的销售利润率分别是3.6%和5.6%;销售收入增长了3.7倍,而利润却增加了5.9倍。规模扩张所带来的不仅是产销量的增加,盈利能力的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提升以及市场占有率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它对确立市场领导地位和打造企业的品牌意义重大。

东岳的高速度、高效益,与不断加快投资速度和追求投资效益最大化是分不开的。近年来东岳每年以80%的比例递增,投资总额占年销售收入的10%以上。每年投资额少则几千万,多则上亿元,最多的2004年高达8个亿。与此同时,他们非常注重投资环节的成本控制和效能的提高,努力争取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2004年,无论是技改项目还是新建项目,都是东岳历史上数量最多、投资额最大的一年,投资额几乎是前10年的总和。由于2003年下半年确定的技改扩建项目规划早行动快,东岳化工、东岳高分子所有技改扩建项目都比往年提前3个月投入生产。其中3000吨无水氟化氢、2万吨制冷剂R22、5000吨环保制冷剂152a于2004年春节投入生产;5000吨PTFE于2004年3月份投入生产,从而使主导产品无水氟化氢、制冷剂R22、聚四氟乙烯规模分别达到了4万吨、10万吨、1万吨规模,在市场旺季有效地满足了市场供应,市场竞争力和对市场控制力明显增强,产销量、销售收入、利润等各项指标均同比大幅增长,有效巩固了国内和亚洲第一的地位。

与此同时,东岳不断加强管理,先后通过了ISO9002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10012计量体系以及美国UL产品安全体系四个认证,成为我国同行业第一个集四证于一身的企业。就这样,东岳实现了质量和效益的同步增长。产业链延伸:发展循环经济

近年来,循环经济成为一个最热门的词语。由于它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有效整合和利用资源、减少污染浪费、降低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等方面具有种种优势,成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新的经济模式。

循环经济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产业链。化工本身是一个极其长的产业链,上一个环节产生的副产品如果没有向下游转化,那么就会成为三废。如果将副产品作为原料与下游产业衔接,就会形成环环相扣的产业链,经济效益自然提升。因此,化工行业最适合走循环经济的路子。

专注于氟化工的东岳正是瞄准了这个方向。在产业路径上选择了关联度高、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生命周期长的项目。

东岳进入氟化工领域是从生产无水氟化氢开始的。就像乙烯是石油工业的源头一样,无水氟化氢是氟化工的母体原料,氟工业的系列产品均发自无水氟化氢。当东岳的无水氟化氢生产能力达到一定规模后,除了作为原料销售之外就自然要以它为原料进行深加工。东岳选择了生产制冷剂,并与清华大学共同开发出了绿色制冷剂系列产品。随着制冷剂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副产品的产量也不断增长,于是他们上马了以制冷剂前期产品为原料的被称之为“塑料王”的聚四氟乙烯。聚四氟乙烯是当今世界氟塑料的重要产品,是解决军工和民用许多关键技术和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不可或缺的材料。在东岳3000吨装置投产前,聚四氟乙烯大量依靠进口,国内生产总量仅有8000吨左右,且分散于7个生产厂家。目前东岳已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万吨生产基地。

做到聚四氟乙烯依然不够,东岳人继续研究发现:在21世纪,氟化工将在商业化燃料电池和全氟聚合物光学纤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于是东岳利用它在高分子材料领域的优势,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开发全氟离子交换树脂和工业用离子膜项目。这项技术作为氯碱行业和未来能源的尖端技术,30多年来一直控制在美国和日本两个经济强国手中,我国对其一直实行零关税进口,且价格昂贵,每吨价格在1800万元以上。因涉及我国经济安全,曾被列入国家“六五”、“七五”、“八五”重大科技攻关计划,先后投入几个亿资金进行科技攻关,但由于我国基础新材料的落后和投入机制等问题,这一项目一直没有研制成功。这个项目在东岳成功之后,引起了国内外化工行业和中央、省市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科技部在经过认真调研、论证和现场考察后,紧急启动“863计划”,全力支持工业用离子膜重大技术产业化。虽然目前它还没有产生太大的效益,但是其未来前景却无人怀疑。可以说,东岳已经牢牢掌握了未来。

2005年,东岳将“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扩大整体规模、发展精细化工、提升科技水平”作为全年工作的指导思想,许多新项目陆续开工建设。东岳的上百个产品,全部是围绕“氟”这个核心。从无水氟化氢、氯仿、制冷剂、含氟高分子材料及其深加工,到尖端技术六氟乙烯、偏氟乙烯、全氟乙烯、工业用离子膜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目前东岳已跻身中国石油化工行业500强和专业化学品前5强。

在向下游不断延伸产业链的同时,东岳也在进行着上游资源的工作。中国萤石资源丰富,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2以上。东岳正在进行有关资源矿的收购,以增强自身的安全。2004年,他们在江西、四川等地投资创建了萤石厂浮选厂。

“失道寡助,得道多助”。我们可以看出,东岳在产业链的构建上,完全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新型工业化的发展思路。它以全新的理念和共赢的机制整合各种资源,国家、政府、学研机构、投资方一起合力,推动东岳在科技、环保、国际化的道路上高速前行。

 

世界的东岳:国际化经营

走进东岳的大门,“打造百年企业,争创世界东岳”的竖幅格外引人注目。东岳驰骋世界的雄心,表露无疑。其实,早在建厂初期,东岳就在厂内打出了“扬我东岳品牌,兴我民族工业”的固定横幅,而从新华联这个战略投资者入主开始,东岳就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越走越畅。

国际市场,对东岳来说并不陌生,它已在这条路上走了9年。1996年是新华联入主东岳后的第一年,这一年东岳产品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0万元,1999年为5000万元,到2000年出口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34亿元。特别是东岳制冷剂和聚四氟乙烯产品,给国外对手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其出口销售收入几乎每年以翻番的速度递增。2004年,东岳实现进出口总额9亿元,出口创汇48亿元,占淄博市出口创汇总额的50%以上,占全国同行业出口总额的40%以上。特别是PTFE高分子材料出口收入占到同行业出口总额的65%以上,而它的竞争对手多为国际化工巨头。2005年东岳化工的进出口额更是在1亿美元以上。目前,东岳产品40%以上销往国外,出口到欧美、中东、澳洲、东南亚等世界各地。

据悉,东岳目前又在迅速孵化另一项更具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工业用离子膜项目。据了解,东岳已完成了作为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的全氟磺酸树脂和燃料电池离子膜产业化技术研究,完成了年产50吨/年全氟磺酸树脂的实验装置试产,初步形成了产业化。生产的全氟磺酸树脂经多家国际大公司使用得到一致好评。我国由此成为世界第二个拥有该项核心技术和产业化生产能力的国家。东岳年产500吨的生产装置已经完成了初步设计,2006年即可建成投产。这一产品生产技术的突破,解决了氢燃料电池生产的重大瓶颈。

2003年“东岳国际氟硅材料工业园”建设正式启动,一期投资454亿的热电和氯碱、氯甲烷三大项目分别于2003年7月22日、9月22日破土动工。新华联集团董事局主席傅军先后两次亲自到建设工地现场指导,并连夜召集公司高管人员专题研究加快新项目建设,提出了抓好质量、进度、节约三个控制点的具体要求。2004年11月,三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标志着东岳国际氟硅材料工业园已见雏形,使东岳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2005年5月,总投资12亿元的“东岳国际氟硅材料工业园”二期工程正式动工兴建。东岳二期工程主要包括国家863计划重大科技攻关项目500吨/年全氟离子交换树脂和离子膜项目、国家重点火炬计划2万吨/年聚四氟乙烯技改扩建项目和3万吨/年东岳清华绿色环保制冷剂技改扩建等项目,这些项目计划2年内完成。此事受到许多国内外媒体的关注,认为“这标志着中国在提高氟资源的有效利用,实现从氟资源优势到有机氟材料(高分子材料及精细化工品)优势的转化方面又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东岳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东岳国际氟硅材料工业园建设,引起了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也吸引了众多世界著名化工企业的目光。来自美国、日本、德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著名公司已先后与他们建立了资本、技术合作关系。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与东岳签订了合作意向。这也正是东岳所希望的。

为了大力推动国际化进程,东岳人为自己定下了“四个坚定不移”、“十个更加重视”。四个坚定不移:一是坚定不移地推进集团化进程,按照“完善、提高、精简、高效”的原则,完善集团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精简高效的管理流程,进一步推进扁平化管理;二是坚定不移推进科技产业化的进程,抓住六氟丙烯、绿冷产品等科技产品,迅速产业化,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三是坚定不移地推进品牌国际化的进程,在品牌的宣传、投入、策划、创意方面转向国际化,把品牌建设提高到战略的高度来对待;四是坚定不移的推进上市融资进程,增加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争2005年内实现股份公司上市目标。十个更加重视:一是更加重视安全工作,切实把“第一价值”摆在第一位置;二是更加重视审计监督和财务管理;三是更加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四是更加重视资源整合和战略供应商的选择,树立资源占有比利润更重要的新理念;五是更加重视风险预测与控制;六是更加重视职业教育与人格培养;七是更加重视干部的监督和考核;八是更加重视提高员工的待遇,让全体员工感受到公司发展带来的实惠;九是更加重视企业文化的探索与建设,突出抓好以人为本、以能为本工程的实施;十是更加重视对外协调,牢固树立“善待供应商、善待合作伙伴”的双赢理念,努力维护好东岳的社会形象。

东岳氟硅材料国际工业园将以“两化两型一高”循环经济为发展目标,即规模化、专业化、外向型、环保型、高科技,建成符合十六大提出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国际一流工业园区。公司确定的坐标是: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出口创汇120亿元,利润30亿元,跻身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前10强,将氟硅材料做到世界前5强,建设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水平领先的绿色环保制冷剂和含氟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基地,为地方经济和民族工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东岳铁军:成就梦想

从不懂技术到科技领先,从土八路到正规军,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从用别人的牌子到创自有品牌,东岳用十几年走了别人几十年的路,为企业赢得了地位,为民族赢得了喝彩。而创造这个历史的正是东岳人自己。

张建宏是东岳管理团队的核心人物。这个山东汉子思维敏捷、做事干练、人品可鉴,在企业里很有威望,而他身上的那股霸气、豪气和才气,颇受人们的敬重。东岳人清楚记得他在一次员工大会上的肺腑陈词:“我有一个理想,那就是将我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一项为民造福的事业中去。为了它,我将栉风沐雨,殚精竭虑,九死而不悔。”东岳的三大核心文化——“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东岳精神,“雷厉风行,马上就办”的东岳作风,“厚德载物,诚信为本”的道德理念就是他提炼的。

正是在他的带领下,硬是打造出一支能打胜仗、纪律严明的铁军。东岳起步于乡村,最初的创业者是清一色的乡村子弟兵。他们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吃大苦,能耐大劳,能受大罪”。但组织观念、纪律观念差,文化底子薄,小成即安、小富即满意识浓厚。东岳要大发展,必须对这支队伍从思想上、观念上、行为上进行彻底改造。曾经4年的军旅生涯,给张建宏打上深深的军人烙印。“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在军队。”这就是他对军营这个大熔炉的深刻理解。从1994年5月起,军事化管理在东岳化工全面铺开。张建宏从部队请来最优秀的教官,对全体员工进行严格的军事化训练。新员工进公司首先要经过半个月的“新兵连”军训;管理后勤人员每早上班要大“点名”,每周一大“会操”;车间上班“整队”入厂、下班“列队”出厂……张建宏不无自豪地说:“现在,我在公司只需看一个人的背面,看他走几步路,就知道他是不是东岳的员工。”

于是就有了许多东岳人玩命赶工程的故事。拥有“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作风,铁的纪律”的东岳铁军就是这样铸就的。

在聚四氟乙烯项目建设进入百日大战、大干45天和试车调试阶段,100多名参战者全部成了“铁人”。他们的惟一想法就是:当天的任务一定要完成。即使风餐露宿、天寒地冻,也没有一个人退缩。一位日本专家称之为“中国的武士道精神”!无怪乎有人说:“东岳最大的优势就是在无数血与火中砺炼出的这支队伍。”面对这群东岳人,国内氟化工知名专家任伟老先生发出这样的感慨:“中国有机氟的希望在东岳!”

东岳制定三大人才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整合机制;“赛马不相马”的人才选拔机制;“高级人才无政策”的人才引进机制。正是靠这些机制,吸引了大批人才加盟东岳,特别是集聚了数十个学研部门的近百名知名专家,使他们心甘情愿地把自己的成果交给东岳,把自己的力量贡献给东岳。这使得东岳依靠技术创新成为业内领军者。

东岳的两位元老——现在的董事长张建宏和总经理刘传奇,被称为东岳的“黄金搭档”,一个精于战略规划、对外协调,一个擅长现场指挥、具体实施。而他们两个在意见不同的时候,总能通过沟通最后达成一致。因而东岳的重大决策从来没有失误过。

当然,张建宏明白,这一切也有赖于东岳有个好伙伴。傅军对财富的理解是“能赚10分的时候赚7分,能留10分的时候留7分。”新华联也从来不干涉东岳的经营,它不断为东岳输入优秀的文化理念和管理经验,从发展的眼光帮助东岳成长,并给他们极大的精神支持。“精神层面的东西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张建宏说,“企业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和管理手段是多变的,但企业文化的精神是永恒的。”

说起傅军,张建宏谈起了这样一件事:2003年初在吉隆坡召开的新华联董事会上,当他第一次提出斥巨资建设氟硅材料工业园的计划时,傅军沉思良久,四目相对,问道:“建宏,你真的想干啊?”,张建宏深知这句话的内涵:有鼓励、有赞赏、也有期待。张建宏注视着这位兄长,肯定地点了点头。几个月后,该项目正式启动。

   可以说,在资本意志盛行的今天,是新华联的“另类”思维成就了东岳今天的辉煌。如今,新华联提出了“1+3”发展战略和“三个转变”,东岳人以自己最有说服力的方式率先实行,严格执行,实现了化工板块的率先崛起,成为新华联“1+3”战略的排头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56455.html

更多阅读

中国五岳名山之一:东岳泰山图

中国五岳名山之一:东岳泰山(图)中国五岳名山之一,东岳泰山,“五岳独尊”是泰山。------诸葛长青中国五岳分别为:东岳泰山、西岳华山

转载 实拍东方卫视《舞林大会》:让明星的梦想飞起来

原文地址:实拍东方卫视《舞林大会》:让明星的梦想飞起来作者:卓玛如果说达人秀让观众看到了草根的青春梦想,那《舞林大会》则是明星放下姿态,为梦想而挑战自我的最好诠释,也深深印证了“让心灵起舞,让梦想高飞”的口号。每位明星在《舞林大

声明:《东岳化工:灿然升起的东方星座》为网友好好过生活丶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